為什麼節日裡寶寶攻擊性行為比平時嚴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節還沒有過完,一位媽媽就問,為什麼她3歲的兒子在這個長假中學會了打人,什麼事情都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好吃的、好玩的都用搶的方式得到。

平時這個孩子沒有這麼嚴重,一遇到假期,攻擊性行為就增加一些,如果遇到一連串的假期,他攻擊性行為就成了家常便飯。











那麼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原因很簡單,因為攻擊性行為本身就是人類生存的本能,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於找到自我存在的這個事實,為了找到這個「自我」,幼兒需要「自我中心」、「自我主張」,以彰顯自己的獨特性和維護自己的權益。

幼兒時常需要對外界說「不」,或命令別人、防範別人甚至攻擊別人等等來進行自我保護。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衝突不斷,但潛藏在衝突背後的是支撐和保護孩子成長的力量。

Anthroposopy人智學觀點說:人所擁有的不只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物質身體,人類還有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清楚感覺得到的「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同時存在每一個人類的物質身體之內。

幼兒時期的「自我」也需要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向內進行自我成長的行動。

因此,幼兒的自我中心,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一種自然、必要的發展過程。

當我們看著是衝突的攻擊性行為,對幼兒來說卻是「構建自我」的奮鬥過程。

這是一種生命的本質,也是一種潛意識的需求。

另一方面,節假日父母親還有一些親朋好友都聚在一起,大家心情好對孩子的行為和要求自然會寬鬆些,平時不能做的行為在節假日裡,都可以做了。

家長認為過節了,讓孩子放鬆放鬆,可是孩子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會以為這是規律,生活就是這樣的,所以在他們幼小的腦袋裡便把這種家長這種暫時放鬆的行為當成理所應當的生活行為,當孩子在假日裡攻擊別人時,家長在旁邊並沒有叫停,因此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這個行為是被允許的,所以便會有恃無恐地放開手腳來做了。

作為家長要知道一些知識點,要懂得孩子生命成長中的這種需求,了解孩子攻擊性行為的發展規律,適度地尊重、接納並滿足幼兒的自我中心,支持成長中幼小孩子的發展方向,引導他們適當地自我表達,並等待他們的成熟,這樣教育起孩子來就會得心應手,孩子的「自我」才會美好地成長。

下面簡單給家長們介紹0-3歲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的發展規律。

0-1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攻擊性行為基本沒有攻擊性意圖,但是受到侵犯時,他們會本能地表現出憤怒的表情,有時著急了也會打人。

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開始有了最初的攻擊性意圖,但沒有具體對象。

在他們的行為中,有一半是破壞性或者是攻擊性行為,因為他們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我和探索世界,此刻他們的內心在飛速地成長,父母們一定要好好呵護孩子這個時期的行為。

2-3歲,這個年齡階段,攻擊性意圖逐漸明確,攻擊的目標變得比較具體,攻擊意圖也開始明確了。

比如在爭奪玩具或空間等方面發起攻擊性行為。

這個時期孩子無緣無故地發怒越來越少,亂發脾氣的現象也開始減少,自我意識覺醒的現象明顯。

這個時段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最好時機。

家長朋友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假日,對孩子來說每天都是一樣的,所以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也要一樣。

只要知道孩子在不同生命周期所具有的特徵,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種方式您不會累,孩子也很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欺負人或者被欺負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的爸媽應該這麼辦!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6招教你解決它。

自我中心心理3~6歲之間的幼兒大多都處於『自我』的階段,與人的溝通能力較差,想要某件東西或者不想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他人時就會以肢體動作來代替,從而產生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教孩子正確的與人溝通的方...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寶寶愛打人,應該如何教育?

寶寶愛打人,這個行為習慣讓媽媽們都感到糾結無助。要幫助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說易也不易,關鍵要看家長們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寶寶,要有的放矢,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習慣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