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關於孩子挑食最全的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挑食的主要原因

過早接觸刺激性食物而產生口味偏好

寶寶的味蕾敏感度遠遠超過成年人。

實際上,過多的鹽對嬰幼兒未成熟的腎臟具有毒害作用,味精雞精之類調味品也會干擾嬰幼兒的胺基酸平衡,糖對營養平衡也是有害無益的。

很多家長把寶寶當成寵物一樣取悅,給孩子吃各種自己覺得好吃的加工食品,而且認為小孩子天生就該吃甜食,做食品的時候故意加入白糖,給孩子吃含有各種添加劑、糖、香精、增味劑的加工食品。

這些食物連大人都覺得味濃,對孩子更是一種極大的味覺刺激。

而孩子一旦習慣這樣的味道,往往就會追求甜鮮香濃等味覺刺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的味覺更為靈敏,這也意味著對食物的特殊氣味和味道更為敏感。

一些成年人認為「好吃」的濃味食品,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覺刺激過度強烈,從而本能地產生拒絕。

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類味道獨特的食物遭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寶寶的觸覺和視覺也十分敏銳。

他們喜歡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對於形狀過大、過粗、色澤暗淡的東西缺乏興趣。

如果寶貝覺得吃起來太費勁,根本吃不完,就會產生畏難情緒。

飲食喜好受外部因素影響

父母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孕期的母親的飲食喜好通過羊水影響著胎兒,例如:母親在孕期喜歡吃辣椒,一般孩子出生後接受辣椒味道就比母親不吃辣椒的孩子容易得多。

如果家長自己也有偏食、挑食的習慣,或者在寶寶面前說不喜歡吃這種食物,那麼寶寶就會受到直接的影響。

另外,有些家長不喜歡吃某種食物時,一般就不會買這種食物來烹調,這也會使寶寶很少吃到這種食物,從而間接造成寶寶偏食。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面前鄙視那些不挑食的人,認為「什麼都吃,真低級」,孩子自然就會認為,挑食才說明自己高貴,自己受寵。

周邊環境

孩子偏食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圍環境的影響。

周圍人對食品的各種議論,都會無意間被孩子聽到,對食物產生各種看法。

比如說,孩子沒有鑑別力,還特別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所以電視上各種零食的有趣廣告,孩子很容易全盤接受,因為電視里的小朋友們都吃這種食品。

又比如,父母親友都認為牛肉是至上的美食,孩子就不太可能對牛肉產生反感,相反他會以吃這種食品為榮。

父母自己就不喜歡吃青菜,孩子也容易對青菜感情疏遠。

如果父母親友當中有偏食現象,而且這種行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寬容,那麼寶寶就會認為挑食偏食理所當然,甚至覺得這是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獲得更多關注的一種方式。

烹調不當、食譜單一

如今很多父母烹調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不擅長烹調很多食材,也難怪孩子不愛吃。

比如說,好好的青菜,做得口感塞牙,味道奇怪,寶寶覺得彆扭也不難理解。

有的孩子覺得家裡做的某種菜不好吃,一直拒絕食用,但某日在別人家裡或餐館裡,吃到這種食物的另一種做法,很可能就會欣然接受。

一位媽媽曾經說,她的寶寶以前不肯吃她炒的蒜蓉小白菜,但換了雞湯煮小白菜的方式,寶寶突然愛吃了。

原來是她把小白菜炒老了,菜梗太韌性,而且蒜的味道寶寶也不喜歡。

雞湯煮的方法能讓菜變軟,有鮮味,沒蒜味,所以寶寶就接受小白菜了。

因此,父母不必因為孩子拒絕吃某種菜,就斷定孩子討厭這種食材,要把「這道菜不好吃」和「這種食物不喜歡吃」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自己努力提高烹調水平,嘗試一種食材的多種烹調方式。

不如這麼說:「寶貝,今天媽媽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媽媽換個做法你再嘗嘗,好不好?」

長期飲食單調。

這有兩種情況:一是長期食用某一食物而產生膩感,最後不愛吃它。

二是對長期食用的食物習而慣之,導致排斥某些新加入的口味有異的食物。

就餐環境和餐飲習慣

有的家庭邊吃飯邊看電視,或邊吃邊玩,這樣會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專心吃飯。

這樣時間久了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很多食物就不愛吃了。

有的家庭孩子吃飯時,家長盯著他恐怕他吃不飽,吃不好,慢慢地孩子會把進食當做威脅大人的一種手段,用吃飯慢來換取大人對他的注意和關懷,久而久之形成的習慣,家長越著急讓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很多寶寶家裡有很多零食。

孩子零食吃多了很容易積食,直接影響正餐的食慾。

且零食大多都是精加工的食品,吃多了這類食品很容易改變孩子的口味,孩子就比較難接受蔬菜粗糧等食物。

或者是因為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餐前吃了一些水果等健康的食品,等到要吃正餐的時候,寶寶胃裡的食物還沒消化,導致沒有食慾。

不愉快的進餐經歷

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一些不好的情緒而反感某些食品。

如果在飯桌上,孩子因為不吃某種食品而遭到訓斥,很可能會使他們對這種食品產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種食品作為獎勵,很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喜愛這種食品。

電視上、電影中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對這種食物的興趣,比如有大力水手吃菠菜情節的動畫片,讓千萬小朋友也欣然接受了菠菜。

所以,儘量不要把食物與某種負面情緒相聯繫,而是要多表揚寶寶愛吃多種食物的優點,讓寶寶體會到食物帶來的正能量。

在少數情況下,寶寶吃了某種食物確實感覺口腔或胃腸不舒服,他或她就本能地表示反感。

所以,父母不必強迫孩子吃某種東西,而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

特別是可能發生過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損傷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觀察。

有時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硬逼著孩子吃某種食物,這會使孩子產生厭惡的情緒,以後再遇到這種食物就直接拒絕接受。

另外孩子也是愛面子的。

家長如果在很多人面前批評孩子偏食的壞習慣,會使孩子的偏食習慣惡化。

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厭食挑食

疾病的原因: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會造成孩子缺乏營養物質,如:鋅、鐵、銅造成孩子的食慾減退,寄生蟲的感染、嚴重的營養不良,這些原因也是造成孩子出現挑食和偏食的壞習慣養成。

藥物的副作用,例如:紅黴素有降低食慾的副作用。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根據心理學,人有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到了兩歲時,因為進入了第一反抗期,由於自我意識加強,處處顯示「自我」的力量,所以可能會堅持自己的意願而出現「挑食、偏食」的行為。

小編教你來應對

給食品一個公平的地位

父母對食物的態度應當理性而公平,不挑食、不偏食。

從不說什麼食品高級,什麼食品低等;也不說什麼食品好吃,什麼食品難吃。

如果菜餚確實難吃,只能說是烹調不得當,而不能貶損這種食品本身。

增強孩子參與感

如果讓孩子對食物多一些了解,他們就會對食物產生心理認同,也能減少對很多食物的偏見。

比如說,可以讓孩子和大人去郊區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麼長出來的,和爸媽一起去超市買菜,幫助大人擇菜洗菜,大一點兒的孩子還可以自己做涼拌菜,甚至讓他們自己在家動手種菜苗、發豆芽……這些都會成為非常好的飲食教育。

孩子也會愛上自己參與製作的這些食物。

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家長可以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洗菜、拿佐料。

面對自己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氛圍和習慣

大家一起吃飯的氣氛是很有感染力的。

當寶寶發現父母吃得有滋有味,他也會嘴饞。

開始的時候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菜,然後逐漸地增加和調配食物的種類,孩子慢慢地就會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創造愉快的就餐氛圍

心情好,胃口也好。

不要在餐桌上談孩子的學習成績,那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慾。

吃飯是最好的享受,這一點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

避免一面進餐,一面看電視、看書或玩玩具。

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胃液分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要確保孩子有固定的吃飯時間和地點。

在就餐時,所有人都應坐在餐桌前,將電視和音響關閉,安靜吃飯。

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定時定量。

合理安排和指導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數量,儘量減少或逐漸取消孩子的零食。

不管是什麼原因,家長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慾。

家長應善於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心情愉快,樂於進食。

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挑食行為

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驚小怪、過分批評,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也不能縱容肯定,強化挑食行為。

這種食品應當繼續成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問一問:覺得這個菜有什麼不好吃?然後承諾孩子下次會烹調得更好一些。

不要提醒別人,孩子不吃某種食品,或者特別愛吃某種食品。

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掛在嘴上說「寶寶不愛吃這個」,結果就別指望寶寶會主動吃它。

用激烈的手段來硬讓寶寶「吃下去」,往往會有反效果,造成寶寶更強烈的抗拒。

最好的方法應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對於寶寶不喜歡的食物,不妨從少量開始慢慢鼓勵他嘗試。

當寶寶完成一種新食物的嘗試時,也要多多表揚他。

消除恐懼。

有的孩子對於吃某種食物有恐懼心理,如有的孩子怕吃魚,是因為怕被魚骨刺傷。

家長應想方設法去除魚骨之後,再讓孩子吃,或讓孩子吃少刺的魚。

改進家庭烹調方法

很多食物被拒絕,都是因為家庭的烹調方法不當。

父母不妨學習烹調技藝,把食物切得小一點,適合孩子取食;把食物做得更美味,用更漂亮的食具盛放。

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樣子可愛,孩子通常都會樂於接受。

給孩子做食品,應當做得小巧一點,可愛一點,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進去。

很多聰明的媽媽把孩子的餐盤做得富有情趣,把雞蛋做成太陽,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蘿蔔切成花朵,讓吃飯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就比較容易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再好的東西也會吃膩,不要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是這樣。

因此不要發現孩子喜歡吃哪道菜,哪道菜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挑食習慣的養成,父母需要負一定的責任。

正確的做法: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另外兩餐則選其他食物。

一方面,孩子的習慣已經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在其他兩餐中,孩子不論選哪一個,都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可喜的進步。

轉移注意力

把這種食物製成餡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把這種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來,作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

改變寶寶挑食的習慣有時可以耍點小手腕兒。

父母不妨試試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比如,寶寶不愛吃蔬菜,可愛吃餃子,那就做盆蔬菜豬肉餡的餃子;不愛吃水果,可是愛喝酸奶,那就把水果拌到酸奶里,味道肯定不錯。

開始時,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所占比例應少些,等孩子適應了再逐漸增加。

其實,換種腦筋,讓寶寶吃不愛吃的食物並不是件難事。

爸媽應花點心思在烹調上,使口味更適合寶寶。

第一次嘗試新食物時,量不要太多,或者當做配菜與其他孩子愛吃的食物一起烹調,以「渾水摸魚」的方式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去,若能接受再慢慢加量。

拒絕餐前零食

零食是造成寶寶吃飯困難的一大「罪魁」。

因此,專家建議: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零食,讓他保持飢餓感,才會好好吃飯。

但如果孩子不吃飯的原因是感覺飯菜不對胃口,父母可以把飯菜拿走,讓他等到下一頓再吃。

別擔心餓一頓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飢不擇食」,為了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大計,做些犧牲是必要的。

另外,在孩子好好吃飯的時候,應多多鼓勵他。

給孩子適當獎勵

在糾正孩子偏食的過程中,可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讓孩子看見自己的進步,也可給孩子適當的獎勵,以作鼓勵。

如果孩子接受了以前不吃的東西,或者放棄了某種特別喜愛的零食,或者在飲食上更加合理,父母可以適當給予精神獎勵,或者其他非食品形式的鼓勵,來激勵他形成好的飲食習慣。

讓他感覺這種好的行為與長大、懂事、明智、有教養等好的個人評價聯繫在一起。

引導和立規矩

a.當寶寶偏食挑食時,千萬不要直入主題,逼迫寶寶吃飯,而要繞道而行,通過一些比較策略的方式來增加吃飯的樂趣,幫助寶寶擺脫厭惡吃飯的情緒。

比如,給寶寶盛上飯,然後跟他說些看起來有些無關的話:「這飯真好看,你猜猜是怎麼做出來的?這塊胡蘿蔔像不像一

b.個圓圓的太陽?你想把太陽吃進肚子,把你肚子裡的蟲子曬跑嗎?」如果媽媽能巧妙地講話題轉移到「吃」之外,寶寶便會在這種輕鬆就餐的活動中感受到樂趣,慢慢也就愛上吃飯了。

c.寶寶一上餐桌,面對擺著的多個菜,媽媽不要先問他想吃哪個菜,如果這樣處理,他自然只吃自己喜歡吃的菜,別的菜都不再動了。

不如這樣問他:先吃菠菜還是先吃蘿蔔?這樣的問話就會給他一種暗示,菠菜、蘿蔔還有別的菜都是要吃的,只是可以有先後的問題。

d.孩子不吃就不強迫他吃,同時也立下規定,不再給其他零食代替。

這一點可能許多當媽媽的都很難做到,最終因為心太軟而給孩子零食吃,這樣的溺愛是要不得的。

餓孩子一頓固然「心狠」了點,卻會逐步培養孩子的良好飲食習慣。

e.小明不吃牛肉,媽媽怕他餓壞了,立刻為他預備別的食物,小明的挑食行為得逞,壞習慣就會由此養成。

相反,假如媽媽告訴小明牛肉很好吃,全家都愛吃,吃了以後身體會強壯,而且這個時候只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餓肚子。

這種積極、堅定的態度就會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為。

f.找來其他愛吃這些食物的小朋友,幫助孩子從心理上接受這種食品。

g.讓孩子最崇拜的人與他共進一餐,看到別人吃什麼都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應對挑食寶寶 教你打敗兒童挑食的小方法!

你的寶寶有如下表現嗎?·吃飯的時候,只吃兩口就不吃了。·只吃某幾種食物,你家飯桌不得不每天重複那幾種東西。·他說吃這個,等你準備好了,他又改主意吃那個了。·你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追著哄著威脅著讓他吃飯

孩子不好好吃飯,99%都是你的錯!

十個父母里,九個都曾因孩子的吃飯問題發愁,偏食、挑食、飯量小、一頓飯吃好幾個小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飯!家長焦躁的心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挑食,其實是孩子沒有按照...

孩子挑食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場景。飯桌上:孩子開始抱怨著望著桌上:「媽媽,怎麼光有青菜啊?」媽媽溫柔地說:「多吃青菜,寶貝才聰明啊。」孩子不高興了,嘟著小嘴:「我不喜歡吃青菜。」媽媽摸著孩子的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