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90%家長都不知道這樣解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被欺負了不吭聲,我該怎麼辦?」

前幾天A媽帶A寶去玩滑梯,因為A寶上台階的時候走得稍微慢了一點,後面的小朋友有些不耐煩,等他剛坐下準備滑滑梯的時候,那個後面的孩子二話不說就從後面推了他一把。

事後,A寶只是默默地走到媽媽身後,然後小聲告訴A媽「媽媽,他推我。

今天早上,A媽帶孩子出門,排隊時A寶再次無故被小朋友欺負。

這次,A寶依舊只是往媽媽身邊靠了靠,選擇了沉默。

A媽很是苦惱,寶寶一而再地被欺負,該教他反抗回擊嗎?還是讓他忍耐吞聲?

事實上,上述情景很多孩子都會遇到,那麼你的孩子是反擊還是退讓?

淘兒學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是要找出孩子成為欺負對象的原因,從源頭上掐斷事情發展的可能,而不是「別人打你,你該怎麼辦」這麼簡單。

根據資料顯示,被欺負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特徵:

生膽小,害羞

這種害羞型的寶寶,一般在家裡和熟悉的人面前,話特別多,可一旦出了家門,走出熟悉的環境,馬上變成惜字如金的「小淑女」。

見到陌生人就害羞,有時候別人問話都不好意思答一句,而且總喜歡往爸爸媽媽身後躲。

受到過度保護

在家裡,經常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與外界的直接接觸很少,當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的時候,並不會主動的解決問題,往往是被動的尋求幫助。

力氣小,動作慢

熊孩子打人並不是對誰都下手的,他們的潛意識中也很清楚「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所以瘦弱的孩子往往就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力氣小,動作慢,自然是打不過別人的。

特別懂禮貌特別懂事

這個4個特徵中最為矛盾的一點,卻也是最致命的。

因為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打人不對,打人不好,好孩子不打架」,所以當他們受到欺負的時候往往會產生自我約束而選擇不反抗。

找出了原因,我們就該對症下藥了:

多帶寶寶外出,創造寶寶和別人交往的機會

儘可能改變寶寶所處環境,周末節假日可適當帶寶寶外出,接觸外面的世界和更多陌生人,或者帶寶寶參加小朋友聚會,鼓勵她和小朋友玩樂。

寶寶接觸的人多了,視野開闊了,膽量也就逐漸變大了。

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強加干預,試著讓寶寶自己處理。

不要摔倒了孩子還沒哭,家長就跑過去抱起來心疼,放手讓孩子自己尋找爬起來的途經比你把他扶起來有用得多。

加強鍛鍊,培養孩子勇者無懼的氣質和體魄

適當帶孩子進行一些體能訓練,培養孩子面對威脅的勇氣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讓他在人群中擁有信任自己和震懾他人的氣魄。

告訴孩子不惹事,但也別怕事

告訴孩子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不能只單純告訴他不搶別人的東西,關鍵要明示搶東西是一種不對的行為,要勇於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敢於說不的勇氣。

回歸問題本身,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反擊?

淘兒學認為,孩子之間的吵架和打架是一種正常現象,有些言語和肢體的衝突,如果不是特別激烈,大人可以有意忽略,因為這也是孩子學會人際交往的必經之路。

當然,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告訴他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不平等現象,生活中會有暴力,也會有衝突。

如果實在退無可退,威脅到自身安全的時候,那麼打回去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淘兒學,專注於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知識和信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家豆豆居然被打了

昨天在給豆豆洗澡,他突然說胳膊疼,才發現胳膊及手腕上有幾處抓傷。問他誰打的,他一會說這個,一會說那個,好像不願意告訴我們,還一直跟我說「爸爸,我勇敢!」。從受傷的位置分析分明是午覺時被抓的。今天...

孩子受欺負了,大人這樣處理更巧妙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鬧矛盾是很常見的事情。小的矛盾讓他們情緒不佳,哭哭啼啼,大的矛盾甚至會大打出手。當孩子眼淚汪汪的跟你告狀:「媽媽我被欺負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大都數家長可能會是下面這...

媽媽,我挨打了你還這樣對我!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為什麼被打的總是你的孩子?面對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父母該如何做?很多時候,孩子被打了,其實最傷害他的不是打人的孩子,而是自己的父母。今天的分享,歡迎您在文末留言討論。

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小朋友之間的打鬧是一種遊戲,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打架。在這個過程中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中,小朋友會學會很多與人相處、體驗被打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所以,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打鬧看得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