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一】如廁訓練

不會自己上廁所,也是不少父母擔心寶寶入園後不適應的重要原因。

寶寶因為如廁問題而懼怕上幼兒園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因此家長需要在入園前重點培養孩子自己如廁的能力。

還有,魔方媽媽建議,孩子儘量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入園,這時候,孩子穿得少,衣服方便穿脫,即使不小心尿濕了孩子也不會太難受。

1、如廁訓練

入園前3~6個月,最好能培養寶寶每天早起定時排便的習慣。

寶寶初上幼兒園因為緊張而「拉褲子」的情況非常普遍,對心理和身體健康會有影響。

所以,現在就要教寶寶獨立上廁所。

2、便後訓練

很多寶寶上幼兒園以後,因為「沒人給我擦屁股」而感到莫大的精神壓力,有些還會為此抗拒上幼兒園。

其實這點不用擔心,一般孩子在小班和中班,老師都會幫寶寶擦屁股,到了大班,老師會教孩子自己擦。

其實,只要孩子年齡到了,學起來很容易。

小編的女兒在中班一直都是老師或其他大人幫忙,上大班後,我教她了幾次,就可以自己擦了。

所以,要跟寶寶說,老師會幫助他的。

3、自己會脫褲子

讓寶寶學會在大小便時自己脫褲子。

在幼兒園,一般會有統一時間讓寶寶上廁所,這個時候,老師不可能幫到每一位寶寶,所以最好能夠在上幼兒園之前讓寶寶學會自己脫褲子,這樣就不會發生在等待老師脫褲子的過程中忍不住大小便的事情了。

給寶寶選擇的褲子一定是鬆緊帶,方便穿脫的。

有的品牌的小牛仔褲,雖然寶寶穿起來很帥氣,但有的是系扣子的,寶寶解扣子的時候會很費力,可能會憋不住給寶寶帶來不便,上幼兒園的時候儘量就不要穿了。

4、會表達便意

寶寶需要學會獨立地表達「願意」還是「不願意」,能夠控制大小便,在有便意時會尋求老師的幫助,而且會主動提出上廁所的要求。

有的孩子跟爸爸媽媽會有自己的「暗號」,比如想拉臭了,是說「肚子疼」。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提前跟老師溝通,免得老師摸不著頭腦,帶來不便。

  • 【二】:調好入園生物鐘

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需要給寶寶營造良好的氛圍,並督促他按照制訂的計劃去做,相信很快這些行為都會變為自然的事情。

1、生活有規律

選擇好幼兒園後,父母應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園時間、上下午吃點心的時間、午餐時間、午睡時間等,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列一個時間安排,在入園前的兩三個月中逐步把寶寶在家的作息習慣調整到與幼兒園一致。

2、早睡早起

早上起床時,父母要考慮到寶寶穿衣、洗漱和路上所需的時間,保證從從容容,大人上班、寶寶上幼兒園都不會遲到。

晚上入睡的時間則根據寶寶需要的睡眠量來定,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訓練:通常幼兒園的午睡時間是在12:00~14:30。

父母從現在起就要準時安排寶寶的午餐,儘量在12點前結束,然後漱口、洗手、上床睡覺,2點左右準時叫醒寶寶。

午睡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寶寶晚上不睡或是睡得太晚。

晚上睡眠時間也要調整固定下來,9點之前應該入睡,晚間活動儘量不要太劇烈,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確保寶寶的睡眠質量。

3、按時吃飯

幼兒園裡吃午飯的時間大概為30分鐘左右,這30分鐘對在家吃飯習慣了拖拖拉拉、邊玩邊吃的寶寶提出了挑戰。

入園前,在家也要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30左右,告訴寶寶要在30分鐘之內儘量吃完飯,而且還要吃飽,不挑食。

如果寶寶邊玩邊吃,隨時提醒他,並減少讓寶寶說話的機會,以免影響吃飯速度,還可以避免被飯嗆到。

4、如廁訓練

睡覺前、起床後,一定要提醒寶寶先去小便,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寶寶因忘了上廁所而尿褲子,也可以避免睡覺後反覆起床去小便。

每天早晨起床後,讓寶寶去大便。

剛開始寶寶可能拉不出來,不要著急,堅持一段時間,寶寶的生物鐘形成以後,就會很順利地大便。

  • 【三】:玩具自己收

父母大包大攬,寶寶就做甩手掌柜,玩過的玩具、脫下的衣服、自己的小飯碗用過後都等著父母來收拾。

入園前,父母要培養寶寶「從哪裡拿來的,就送回哪裡去」的意識,這也能幫助寶寶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從寶寶2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了。

1、讓寶寶對收拾東西感興趣

父母最頭疼的可能是寶寶脫下衣服亂扔,對此,可以有針對性地教寶寶如何整理衣服,並將衣服放在固定的衣櫃。

也可以用做遊戲的方式教寶寶把東西收好。

2、及時表揚

當寶寶第一次無意識地幫助父母收拾玩具或衣物時,父母要及時表揚,讓他知道這樣做是個好習慣。

3、父母要以身作則

家庭是寶寶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位老師。

如果父母平時就馬馬虎虎,家裡亂七八糟,寶寶就不會養成好習慣。

父母要監督寶寶的衣櫃是否整齊,同樣讓寶寶監督自己,不怕壞毛病糾正不過來。

4、寶寶存取方便

準備讓寶寶夠得著的衣鉤、衣櫃,他常用的東西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以降低存取的難度。

5、明確的指令

父母需要以鼓勵和始終如一的態度來協助寶寶建立整理物品的習慣。

剛開始時,必須指引、協助他把東西或玩具放在適當或指定的地方。

園長有話說

培養寶寶自己整理玩具和物品,其實是培養他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指我們周圍事物形態體現出的均衡、比例、對稱、節奏等因素,能帶給我們愉快、興奮、舒服的感覺。

寶寶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

秩序感的變化會引起情緒的波動,有秩序的環境會使寶寶的情緒穩定。

  • 【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保證寶寶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抓住這個時期進行培養,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歲成習,六十亦然」,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

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實能讓寶寶終生受益。

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對寶寶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1、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

例如,會正確地洗手、洗臉,飯前、便後和手髒時及時洗手,洗手時認真用肥皂搓洗。

2、正確使用餐具,獨立進餐

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儘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

3、經常攜帶並會正確使用手帕

用手帕擤鼻涕時要按住一側鼻孔,輕輕地擤另一側鼻孔的鼻涕,不能同時擤兩個鼻孔,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引起中耳疾病或上頜竇炎。

手帕要經常更換,保持清潔。

4、保護好牙齒,飯後漱口

有人認為寶寶的乳牙反正要換,因此不注意對它的保護,這是錯誤的。

如果不注意保護乳牙,一旦它被齲壞缺損,將影響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不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乳牙被齲蝕還會影響恆牙的生長發育。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乳牙,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讓寶寶學會漱口、刷牙。

5、不用髒手揉眼睛

知道眼睛的用處,不用手和髒手絹擦眼睛,看書、繪畫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不在光線太強、太弱和陽光直射處看書和繪畫。

6、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

保護鼻道,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這樣可以使吸入的空氣經過鼻道時變得潔凈、溫暖和濕潤,保護呼吸道和肺,免得疾病。

7、不將異物塞入耳內

不挖耳朵,不將異物塞入耳內,洗臉時不把水弄進耳內,以免損傷鼓膜,引起中耳炎,影響聽力。

園長有話說

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緻的工作,要持之以恆。

父母可以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寶寶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當寶寶還不會做某件事情時,父母就要向寶寶示範並伴隨著講解,教給他如何做

  • 【五】:學習表達需求

寶寶上幼兒園,老師面對著那麼多寶寶難免有照顧不到的,這時候寶寶有需求就要大聲表達,在家就提前教教寶寶如何表達需求。

1、清楚地表達

寶寶需要學會在口渴時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身體不舒服時(如頭痛、肚子痛等)要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

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告訴寶寶憋便的害處,出現便意時,要及時告訴老師,萬一已經便出,也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及時幫他換褲子。

平時可以有意識地教寶寶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

「告訴媽媽,你想幹什麼?」「你剛才玩什麼了呀,給爸爸講講好嗎?」

2、在家進行模擬訓練

平時生活中,父母可與寶寶開展幼兒園生活的模擬訓練,媽媽當老師或者是小朋友,跟寶寶一起做遊戲、上課、吃飯。

媽媽可以有意識地模擬一些幼兒園裡的場景,鼓勵寶寶主動解決一些問題,如需要添飯、想上廁所、衣服穿得不舒服、肚子不舒服等,並且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

  • 【六】:寶寶必備的六道「護身符」

寶寶要離開爸爸媽媽的庇護,邁入社會的第一步,最讓人不能放心的就是寶寶的安全,媽媽在平時一定要把安全放首位,給寶寶帶上「護身符」。

1、男女有別要認清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3歲左右,就會對生命的由來產生極大的興趣。

經常會問媽媽是怎麼生寶寶的,也很希望了解成熟男性和成熟女性的身體差異。

當寶寶問到這些敏感問題時,我們就需要坦然面對,同其他很好奇的問題一樣正面回答。

既可以通過相關繪本和圖書,讓寶寶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區別,也可以找準時機給寶寶看父母洗澡的機會,讓寶寶直觀地認識異性的身體。

這樣就可以讓寶寶從小就知道男女有別。

2、身體不能隨便摸

當寶寶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教會寶寶判斷自己身體中的重要部位,讓寶寶知道身體屬於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應被衣服所覆蓋,不許別人看,更不許觸摸。

寶寶有拒絕任何人觸碰的權利。

3、別人家不要隨便去

我們需要儘可能讓寶寶在家長的視線之內活動。

如果寶寶受到小夥伴的邀請,到小朋友家裡面玩,也要告訴寶寶需要得到我們的同意,儘量由家裡人帶著去小朋友家裡面玩。

一旦寶寶脫離家長的視野範圍,我們就無法預知寶寶會在別人家碰到什麼樣的人,也就不敢保證寶寶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當然更不排除受到性侵犯的可能。

4、小秘密要對媽媽說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他們就會逐漸擁有自己的秘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什麼都跟家長說。

由於學齡前寶寶的獨立判斷能力不夠,他們也不知道哪些秘密是必須跟家長說的。

因此我們要告訴寶寶,如果遇到了什麼奇怪的事情,一定要回來告訴媽媽,不要把小秘密藏在自己心裡。

5、敢於對別人說「不」

我們需要逐漸培養寶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孰是孰非、誰對誰錯,從小就給寶寶評判和鑑別的機會,讓寶寶自己學會思考、學會辨別。

當寶寶遇到別人的不合理要求時,要教會寶寶大聲對別人說」不「,關鍵時刻可以向路人呼喊」救命「等。

6、不隨便與陌生人接觸

教寶寶不要隨便跟陌生人接觸,包括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輕信陌生人的話等。

兩個賈是誰:一個是東方愛嬰的創始人賈軍,一個是畢業於清華的暖心老爸賈松濤,兩賈聯合創辦史上第一檔育兒脫口秀《兩個賈說》,每周五在愛奇藝上線更新。

上愛奇藝,搜索兩個賈說,聽聽育兒那些事兒。

更多育兒問題,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兩個賈說【lianggejiashuo】。

(長按複製即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上幼兒園前一定要小孩學會的三件事

1、學會自己上廁所孩子兩歲左右開始,家長就應該訓練孩子自主如廁了,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可以自己脫褲子,穿褲子,上廁所大小便了。如果家長溺愛孩子,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能自己上廁所,那麼孩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