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一場修行——專訪《孩子的成長 媽媽的修行》作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網特稿】滲透溫暖的圖片,簡而有力的書名,讓《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更添一份魅力……翻開書本,扉頁有一棵大樹和一棵小樹,我不禁看入了神,總在想細膩、智慧的她有哪些故事能一次次成功轉型;總在想自信、優秀的她是如何通過自我去教育孩子的……本期【媽媽會客廳】與《孩子的成長 媽媽的修行》作者:雲香老師面對面,讓兒童教育專家為你解答和孩子相處的難題。

快樂的帶孩子,快樂的做自己

媽媽網:從職場白領到全職媽媽,再成功轉型成為兒童教育專家、暢銷書作者,這一路以來轉變的歷程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呢?

雲香老師:我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做好當下的一切,未來的路自然就出來了。

當全職媽媽會不會與社會脫軌?有人說會有人說不會,但未來誰說得清楚?我們永遠不要為明天的太陽而擔心,那是老天爺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今天每一分鐘的自己,快樂的帶孩子,快樂的做自己,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拒絕每一次人生轉型的機會。

我當時辭職時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寫養育孩子的書,而且不止一本;我更沒有想過,世界上還有一門職業叫做父母培訓講師,自己不光能做講師,還能被人稱為「兒童教育專家」。

這些東西是能計劃得來的嗎?所以,與其為未來擔心,不如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享受今天的每一分鐘。

我的另一個深刻感受就是: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上班是八個小時工作,全職媽媽則是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媽媽和孩子的自我總是糾纏在一起,這個媽媽會感覺到非常累,所以媽媽一定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比如晚上回來讓爸爸帶孩子,媽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周末至少有一天讓爸爸帶孩子,媽媽約上好友逛街、看書什麼的。

媽媽一定要有和孩子分開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擁有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和家人相處。

接納自己會焦慮的事實,真誠的面對它

媽媽網:書中有寫到您當全職媽媽時從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的完美勝任,但仍然有很多全職媽媽在這條路上艱難前行,您作為過來人,覺得做一名全職媽媽最需要克服的是什麼?

雲香老師:我覺得全職媽媽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焦慮。

因為現在社會的輿論對全職媽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有人可能會說:「在家帶孩子太辛苦了,將來想要再找到理想的工作太難了。

」也有人說:「全職媽媽多好啊,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

」事實上全職媽媽的苦與樂,是外人無法理解和感受的,正因為這樣,全職媽媽往往很難找到真正的心理支持,再加上對未來的事業的不確定性,擔心自己全職都帶不好孩子等等,這些會讓她們感覺到焦慮。

有了焦慮怎麼辦呢?覺察、接納、面對,情緒只是過客,我們不要拒絕任何情緒,而是去覺察,去看見自己的這個情緒的根源是什麼,我焦慮的究竟是什麼?接納自己會焦慮的事實,真誠的面對它,或許你會發現你焦慮的根本就不是做全職媽媽這件事,而是你潛意識裡存在的某些東西,每一次這樣的覺察都能給你帶來療愈作用。

和孩子共同入睡,就是一種陪伴

媽媽網:您提倡的高質量陪伴是基於全職媽媽的生活細節,那其實對於職場父母,可能面對孩子的時間很少,那您能不能給職場父母一些適合他們高質量陪伴小孩的建議呢?

雲香老師:職場媽媽可能每天到家的時間比較晚,回來孩子就快要睡覺了,這時候如何高質量的陪孩子呢?如果孩子要求你陪他玩,你可以陪一會兒,但以不影響孩子正常睡覺為前提,孩子至少應該在九點之前上床;上床以後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唱唱歌,讓孩子在一個靜謐溫馨的環境中入睡。

不管有什麼困難,五歲前的孩子都應該和父母睡在一起,睡眠本身就是一種陪伴,如果你本來上班很忙了,晚上還讓老人帶孩子睡覺,那你的孩子哪有多少時間跟你建立連接?如果你能做到回家後真能放下工作中的一切,全身心陪伴孩子,這就已經非常好了。

早上上班時,也要告訴孩子,和孩子再見,而不是偷偷溜走,這樣孩子就會有安全感,知道媽媽走了還是會回來的。

孩子是父母情緒最精準的探測器

媽媽網:當媽媽有情緒的時候很容易會在話語間、行為間傷害到孩子,作為育兒專家,您有什麼好的建議能給新手媽媽呢?

雲香老師:媽媽有情緒很正常,偶爾對孩子發發脾氣也很正常,誰能保證從來沒有脾氣?事實上最可怕的不是對孩子發脾氣,而是明明自身有情緒卻假裝什麼事都沒有,內心火山爆發,表面溫柔可加,這才是最可怕的。

你生氣了,雖然你表面上笑容滿面,可孩子難道感覺不到嗎?孩子是父母情緒最精準的探測器。

你的臉上沒有生氣可是你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說生氣,孩子到底該相信哪個?這種分裂會讓孩子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到底是自己感覺到的是對的,還是媽媽臉上表現的是對的。

在我的工作坊中,有個學員就曾經說過她是一個從來沒有半點脾氣的人,大家都說她好說話,可是她三歲的女兒總是說:「媽媽你別生氣了好嗎?」她很納悶自己沒有生氣啊,可是不管她怎麼解釋,女兒就是會求她別生氣。

後來我們上課的過程中,她發現了,原來她確實是有情緒的,只是她自己不敢去感受而已,你看,孩子是多麼的敏銳!

那麼,當媽媽有情緒怎麼辦呢?你應該覺察自己,表達自己。

我憤怒了,我為什麼會憤怒,我憤怒的根源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嗎?在我憤怒之前,面對這件事我最初的感受是什麼?然後就是非指責性表達自己,告訴孩子我的情緒。

比如,我書裡面記錄了一件事,就是我帶孩子去醫院,結果繳費的那一瞬間,兒子不見了,那一刻真的嚇死了,以為兒子丟了,醫院人山人海,丟了怎麼辦?慌慌張張地找了幾分鐘後孩子自己回來了,原來他去扔垃圾了。

那時候的我肯定會很生氣,所以我如實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你,我實在太高興了,你知道嗎?剛才媽媽看不到你,還以為你丟了,我害怕極了,你看,我都嚇得流汗了」。

你可以看到我並沒有指責孩子,而是在表達自己,同時我並沒有表達生氣這個情緒,為什麼?因為在我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間,我是欣喜若狂的,生氣是欣喜過後才有的情緒,而我們需要表達的不是後來衍生出來的情緒,而應該表達你遇到這件事最初的那一刻的感受,這樣的情緒表達會傷害到孩子嗎?肯定不會。

所以媽媽們有情緒不要緊,要緊的是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如實表達出來。

每一個媽媽都能做自己孩子的育兒專家

媽媽網:在看您的書時,很多媽媽都說有一種「共患難」的感覺,看完就知道自己如何應對孩子了,相對比時下的育兒書籍,您認為《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能引起家長共鳴的原因是什麼呢?

雲香老師:可能書中的故事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經歷這些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養育行為,不斷用無條件養育的理論和所學過的心理學理論指導自己,所以大家會看到我犯錯的過程,也會看到我改錯的過程,還會看到我對理論的反思,這是最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所以會有讀者說我是「一個把理論活出來的人」。

我並沒有因為寫書,就把自己寫得多麼的高大上,更沒有標榜我的孩子是多麼高大全的一個兒童,你可以在書中看到我記錄了自己很多犯錯的經歷,也可以看到我的孩子並不是一個時刻讓我省心的孩子,他也是一個不高興了就哭,甚至生氣了會喊:「臭媽媽,我最討厭媽媽了!」的普通孩子。

真實的記錄自己,真實的反思自己,讓大家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新媽媽成長,讓大家發現這樣的成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也就是我在序言中說的「每一個媽媽都能做自己孩子的育兒專家」,也可能這種真實就是能引起家長共鳴的原因。

將聽故事的體驗留給孩子自己去感受吧!

媽網:您的故事性敘述教育讓媽媽們感受至深,在書中也有很多您聽母親講故事,您給孩子講故事的溫暖頁章,您認為對孩子而言,真正的好故事是什麼樣的呢?

雲香老師:首先,真正的好故事一定是父母用心講的故事。

講故事的時候,媽媽不能照書念,更不能用機器講,自己一定要了解故事內涵,也就是說你每講一句你自己的頭腦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幅圖景,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故事,這才是你和他高質量的連接;

其次,選擇的故事應該要唯美溫馨,而且不複雜。

七歲前的孩子,需要比較夢幻、富有美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會遇到挫折,但不是很大的難關,過大的挫折會讓聽故事的孩子承受不住。

因為聽故事的時候,孩子和主人公的感受是完全相連的。

再次,不要試圖通過故事來教育孩子。

每一個故事都有治療的作用,都有可能觸動到孩子內心的某一個點,但這種點不是父母能預先設定的,孩子一定能吸收到故事中他想要東西,父母只需要把故事呈現給孩子。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特別膚淺現實的故事,比如想讓孩子講禮貌,就講一個小熊以前沒禮貌大家都不和它玩,後來有禮貌了朋友多了這類的故事,最可怕的是故事的結尾還來一段總結為什麼要講禮貌之類的。

這種故事有什麼美感可言?這個無非是一個披上故事外衣的大道理而已。

你不喜歡有人成天給你講道理,你的孩子也一樣,總是這樣講故事的話,孩子很快就不再喜歡聽故事了。

最後,不要追問孩子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

有幾個人喜歡學語文時總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你追問孩子與當年被迫寫出中心思想有什麼區別?著名教育專家小巫老師曾經打過一個比喻說:「讓孩子回憶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就好比讓孩子把吃下去的飯吐出來,再比比看誰吐得最像老師給的」。

這不是讓人生病的教育嗎?有人說我不問問孩子我怎麼知道他學到了什麼?孩子學到的東西其實比你肉眼看見的,耳朵聽到的多得多,相信孩子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將聽故事的體驗留給孩子自己去感受吧!

我們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雲香平實的記述中,我們時時能感受到育兒是個充滿樂趣、非常享受的過程。

父母生育、教養孩子不是為了讓自己吃苦,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吃苦。

作為父母,要學會享受孩子的愛,也讓孩子享受父母的愛。

--著名教育專家:小巫老師

《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

養育是一段富有詩意的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我們自己。

父母只有不斷地自我成長,時刻地自我覺察,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才能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做到「你在我面前,而我真的看見了你!」

本書是小巫藝術養育課程講師、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華德福幼兒教師雲香老師寫給媽媽的「育兒手冊」!書中深入淺出地論述了「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里的溝通技巧、華德福教育理念和具體實施方法,話題涉及養育學齡前孩子的方方面面。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媽媽不僅僅能夠學到育兒的知識,也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成熟。

這本書帶著鮮活的生命能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時而令人捧腹,時而催人淚下,在絲絲入扣的敘事當中,深入淺出地論述「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訓練」課程里的溝通技巧、華德福教育理念和具體實施方法,話題涉及養育學齡前孩子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從中獲益匪淺。

希望讀者在看了這本書之後,不僅更加了解兒童的發展和需求,而且對於做一個好父母,也擁有了更多的自信。

--著名教育專家、「中國的斯波克博士」小巫

華德福教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教育,但並不是把孩子送進華德福學校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將孩子送進華德福幼兒園,那麼在家踐行華德福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雲香的書記錄的正是自己在家踐行華德福教育和P.E.T.教育理念的親身經歷,文字優美,真實感人,反思深刻,是一本值得所有父母都認真閱讀的好書。

--北京百草園華德福幼兒園園長 房鳳榮

當雲香第一次出現在我的工作坊里時,她的言語風趣生動,她的分享獨特而深刻。

文如其人,在她的文章里既可以讀到親子關係帶給她的成長和蛻變,也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哇,育兒原來可以這樣,點點滴滴中,娓娓道來,溫暖襲人,你已受啟發。

--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 安心

——媽媽網原創資訊

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可關注微信獲取!還有大波媽友福利等著你哦!

如何關註: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媽媽網>or<mama-cn>即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