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孩子的背後總是有個「不聽話」的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活動過程里,不要去教他怎麼服從,同樣在自己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也不要讓孩子學會役使他人。

我們需要學會在讓孩子的行動和自己的行動中,都能感受到自由。

不聽話的孩子背後藏著不聽話的父母。

「寶寶聽話,別跑,慢點兒走,別摔著了……「,」寶寶,走快點,我們時間不夠了……」「寶寶,聽話……」,在逛公園的路上,奶奶一路小心的叮囑著孩子,怕孩子磕著碰著。

「寶寶,吃飯了,別玩兒……」,「寶寶,慢點兒吃,吹吹,小心燙……「,「寶寶,還是爺爺餵你吧「, 「寶寶,聽話……」在飯桌上,就餐環節總是能夠出現的情境,爺爺真心的疼孫子,任孩子指揮。

「寶寶,聽話,做作業了……」,「寶寶,看書別趴著……」「寶寶,聽話……」這是我是不是的「呼喊」。

……

「不要命令我嘛……」孩子偶爾間反抗。

細想,帶娃的日子裡,要去孩子「聽話」的事情似乎是「日常」。

聽不聽話,乖不乖,已經成為人們評價孩子的一個簡易標準。

今天下午從外公外婆家回來,出發前孩子還在哭鬧。

他撕扯著嗓子在帶著淚的喊「必須答應我,以後不准打我,不管怎麼樣都不准打我」……這是孩子對我的命令。

記得前幾天還學會了叫喚「媽媽,過來……你給我過來……」。

有些不適應的我覺得需要反省,孩子這是「命令」發布,是怎麼出來的?而且很多時候不順從就會哭鬧。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作為媽媽我一開始找不到根源,但是細想前兩天學習到的,爸媽是孩子第一位老師,而且父母行為對孩子存在著「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就從自己身上尋找根源。

每天上學放學,因為時間的緊張,我總是對寶寶說「寶寶,快點起床了,不然遲到了」,「寶寶,快點吃早飯」。

「寶寶,快下樓梯了」,「寶寶,不可以蹦跳,別摔著了」……一天中也就早晚能見到孩子,而陪伴孩子 的時間中,總是在「命令」。

……在陪伴中,我並沒有把孩子平等的來看待,然後總是急切的想辦法讓他按著我這個大人的方式去執行。

孩子,終究是個有樣學樣而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且最重要的榜樣。

如果父母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說服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來做,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無形中孩子也就學會了用這個態度去對待別人。

小小孩子很容易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而「不聽話」是他們管用的辦法,消極但是有效。

原來,不聽話的孩子別後都有個不聽話的家長。

父母日常讓孩子聽話的想法,這中間是成人與孩子的不平等,並且不容易意識到自己的權威作用,不曾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權威的角色。

也同樣的,在聽話的要求中,我們並不曾很好的去聽聽孩子想說的話,孩子的心裡話。

那麼在孩子面前,父母也只是「不聽話」的家長。

做個「聽話」的家長,可好?

因為兒童的意識發育和語言表達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東西想到了未必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或者表達出來和他們的本意有很大距離。

孩子們用的最多的表達方式就是聽話或者不聽話,順從或者反抗,歡笑或者哭泣。

作為家長,還是該有更大的耐心去學會從孩子的表達中,聽出孩子的心聲,還要想辦法引導他們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那麼,我們能聽到孩子心底的話,也就可以做個「聽話」的家長了。

當然,做個聽話的家長,也不是對孩子言聽計從。

不突破道德底線,不能縱容。

對於孩子沒有禮貌的發號施令,沒完沒了的交換條件,粗魯的話語,那就一句話也不能聽,否則就是縱容。

聽話是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孩子,而縱容卻是溺愛。

「寶寶,能告訴我你怎麼啦?……」我需要學習著蹲下來聽聽孩子說的話。

不要再簡單的想要控制孩子,簡單的讓孩子「聽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嗎?

本頭條號是由北京大學心理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育心理學兒童心裡育兒師媽媽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並關注微信公眾號--育兒共成長。PS:做個廣告,育兒共成長社群持續...

你以為孩子「聽話」就是好父母?大錯特錯!

整個7月的周末,我都在招待帶著孩子來廈門旅遊的朋友們,這是我第一次如此高密度地接觸這麼多的小朋友。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不管是3歲的孩子,還是10歲的孩子,朋友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