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搶,潑婦媽甩對方孩子耳光,孩子被欺負,你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去年的「遊樂場潑婦事件」後,昨天的一個新聞,再次讓我震驚於什麼叫「護犢子」!

簡要說下前因後果:

一家長帶孩子去樂園玩,把孩子放在樂園就去辦事了。

這個孩子在玩的時候和另一個孩子因為玩具起了爭執,推搡起來。

一方孩子媽瞬間起身,一巴掌打在對方孩子胳膊上,把自己女兒緊緊護在身下。

拉開倆孩子還不算完,緊接著給了對方女孩一大嘴巴,把女孩打到在地。

這媽在發現自家閨女臉上有「傷」後,又使勁掐了對方女孩的臉很多下。

孩子的臉被掐得又紅又腫。

就在樂園管理員介入事件後,這媽還不依不饒的補了女孩一巴掌……整個過程被監控錄下,讓我們這些當媽的看著揪心又氣氛!事件發生後,引起了眾多媽媽的不滿和聲討:

無獨有偶,前不久上海某餐廳兒童遊樂區的滑梯上,一4歲孩子推了前面2歲男童一把,使其頭朝下滑了下去。

眼看兒子被推,爸爸憤怒上前,拽住推人的孩子,並狠狠的踹了兩腳。

這類事情再常見不過了,且不評價倆孩子間的衝突孰是孰非,做為成年人,打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小女孩,這種行為真的令人髮指!今天就說說遇到自家孩子被欺負了,咱當媽的該怎麼辦?

自家孩子被欺負

家長再憤怒

也不能對別人家孩子下手

這是最基本的人倫道德!

很多媽媽聽說過一句話:「你不教育好孩子,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但請記住,你不是那個社會,別人家的孩子,你永遠無權懲罰!

1.只要沒危險,先鼓勵孩子自己處理

遇到爭執,家長很難袖手旁觀

一般帶孩子到樂園玩的時候,如果兩個寶寶發生爭執,通常家長會第一時間出面干預,有時是為了避免事態升級,但更多可能是礙於面子。

其實,只要不發生危險,家長都可以不著急干預,孩子之間的玩鬧和交流,往往都伴有肢體接觸。

媽媽只需觀察孩子是在玩,還是真急眼了(是在笑著爭搶打鬧,還是憤怒、哭著打或躲)。

如果場面沒失控,就讓他們自己解決。

2.如果發現孩子處於危險中,必須及時制止

如果家長判斷再不干預,就有可能發生危險的時候,就必須及時出面制止了!但絕對不是拉偏架,只護著自家孩子,甚至幫自己孩子對付對方。

可以站在兩個小朋友中間,把他們隔離開,防止繼續互相傷害。

一邊大聲說「兩個人都停下來!都鬆開手!」一邊將他們分開,讓他們不再有身體接觸


待兩個孩子被分開、情緒稍微緩和一些後,再來討論剛才因為什麼發生衝突,協助孩子們想辦法解決問題。

3.局面失控,走為上策

有時候,原本倆孩子的小打小鬧最終可能升級為雙方家長的口角。

無論哪一方,如果感覺到局面失控(比如對方都要打人了),就可以把對方當「醉漢」「神經病」一樣看待,趕緊跑

遇到「醉鬼」「神經失常的人」你還會跟他講道理嗎?!先保護好自己是正事!因為牽扯到自己家孩子,有些原本正常的家長,可能真的會突然變成「神經病」。

對於溫和內向的孩子

偶爾吃小虧不是壞事

我們編輯部的一位媽媽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她兒子也是個性格超好的小暖男。

她兒子是那種遇到問題,寧願自己吃點兒虧,也不願意和別人起衝突的孩子。

她特別擔心兒子隨了自己的性格,將來容易被人欺負。

我們又反問了這位媽媽一句話:「像你這樣溫和的性格,受過什麼大委屈嗎?」

媽媽回憶後說:「倒是沒受過什麼大委屈,只是偶爾吃點兒小虧。

反倒是那些欺負我的人,最後都沒有好結果。

確實,能吃小虧的人,都有一種智慧:就是不在乎眼前小利,明白權衡長遠利益。

成長中遇點小挫折,但學會忍耐,或躲避危險,對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

反倒是我們更擔心那些非常強勢、霸道、永遠不吃虧、受不了半點挫折的孩子,將來走出父母的庇護,自己又絲毫沒有承受能力,為眼前一口氣爭的面紅耳扯,卻很少考慮長遠的後果,這樣的孩子才更容易吃大虧,甚至一挫不起!

吃虧這件事,世界對每個人很公平。

受不了小委屈,就要吃大虧。

父母要教會孩子遠離危險,而不是保護孩子永遠不吃虧!

真替這個女孩的未來擔憂,有這樣的媽媽,將來他可能在人際關係上吃大虧

對於過於軟弱的孩子

家長要先反省自己

還有一些過於膽小懦弱,不但總被欺負,正常人際交往也極度自卑的孩子,這往往就不是孩子自身性格的原因了。

比如,是不是媽媽在家裡過分強勢、霸道,導致孩子不敢怒不敢言。

還是媽媽自己就是個懦弱怕事的人,孩子有樣學樣。

或者爸爸參與得太少,尤其是男孩子,失去了父親剛毅、果決的成長榜樣……總之,是該好好反省一下家庭教育在哪裡出了錯?!

「打得過打,打不過跑」

教孩子學會最基本的自我保護

我們還有一位同事的女兒,沒人教過她遇到跟小朋友的衝突該怎麼做,她在外面玩的時候,遇到有大孩子爭著占領滑梯、爭搶玩具的情況時,自己就會離遠遠的,等沒人爭搶打鬧了,自己才過去玩。

其實孩子本能是有自己判斷周圍安全或危險的能力的,只不過有時是被家長過分保護慣了,喪失了這樣的能力。

所以在儘量不過分干預孩子間交往、小衝突、小爭執的情況下告訴孩子:「打得過打,打不過跑」,這種最本能的反應,同樣能確保孩子最基本的安全。

如之前所說,其餘的小虧,該吃還是要吃的。

至少有過吃虧的經歷後,孩子再遇到別人的攻擊時,不會一下子慌了神兒、手足無措,至少還能判斷此時是應該迎戰?逃跑?還是尋求保護?

當然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們都去打架。

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我們不會主動惹事兒,但遇到事的時候也不怕事兒」,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心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我會這樣教他「打回去」!

文|小玖窩媽咪引言:「周一我們聊了寶寶「打人」該怎麼辦?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曾經的「小霸王」,如果被欺負了呢?這個時候,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並處理這樣的情形?怎樣才能教會孩子不被欺負?今天玖媽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