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去」解決不了校園欺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熊丙奇

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衝突。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後,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成都商報5月2日)

隨後,一家門戶網站以 「孩子被欺負家長:不還手就別哭,你怎麼看?」為題,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8成網友認為孩子應該還手,一味忍讓可能會讓孩子更懦弱,不應該從小就養成懦弱的性格,容易被欺負。

而只有1成的網友認為,暴力不能解決問題要文明教育,每位家長應該做的是管教好自己的子女,從根本上禁絕校園暴力。

很顯然,贊成家長教育孩子「打回去」的占大多數。

這種「育人」方法,是值得重視並加以引導的。

家長教育被欺負的孩子「打回去」,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負,不要吃虧。

但問題是,這並不利於衝突的解決,也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能讓校園欺凌、暴力進一步增多。

當發現孩子被欺負時,父母應該首先肯定孩子把被欺負的事,告訴家長,而不是教訓他:「不打回去,就不要哭著回來」,家長的這種訓斥,會暗示學生,下次被欺負了,回家不要說,說了會讓爸爸媽媽不開心,自己反而被罵。

防止校園欺凌、傷害,家長的第一要務,就是告訴孩子什麼是傷害,受到欺負、傷害後不要怕,要大膽地告訴爸爸媽媽和老師。

對校園欺凌案的調查顯示,一些學生長期被欺凌,就因為不敢告訴父母、老師,或因為對方威脅不能告訴,或因為告訴父母后被訓斥。

其次,對於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學會理性處理,講道理、講規則。

一方面,要聽孩子解釋,讓他(她)說清楚事件過程,為什麼會有人欺負他(她),聽孩子說出整個過程,也是讓被欺負的孩子傾訴,得到安慰,而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判斷這一事件中,究竟誰對誰錯,甚至有可能是「被欺負」的孩子,自己事先惹事。

假如父母看到孩子哭訴自己被欺負,就讓孩子打回去,那有錯在先的孩子的錯誤行為有可能被縱容,孩子也會學會說謊。

讓孩子說出過程,這是在進行親子溝通,同時,也在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

而說理教育,對培養孩子規則意識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家長在聽完孩子傾訴後,要聯繫學校老師、同學家長,以溝通的方式,處理此事。

自己孩子的傾訴是事件的一個版本,還要聽另一方的陳述,以及其他同學的看法,這才能了解衝突的全貌、性質,是孩子間嬉戲不小心磕碰,還是有孩子故意使壞。

幼兒園入園的第一課,就應該是告訴孩子,要保護還自己,同時也不能傷害別人。

這方面的教育,應持續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

孩子間發生衝突、打架事件,是教育每個孩子,既保護自己,又不能傷害他人的最好時機,如果在處理衝突事件時,採取錯誤的方法,就可能對學生進行反教育,把社會描繪為「叢林社會」,鼓勵學生用拳頭解決問題,這就在孩子心中種下暴力的種子,讓校園充滿暴戾之氣。

很多告訴孩子要「打回去」的家長,其實也是出於對當前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的無奈。

而事實上,當前校園欺凌、暴力案高發,就與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對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教育有關。

在發生校園欺凌案後,沒有對事件的公開、透明調查,沒有對學生進行說理與規則教育,結果導致學生的規則意識模糊。

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是需要學校、家長長期耐心投入的,相對於聽孩子傾訴、雙方父母溝通、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來說,讓孩子「打回去」是最簡單、直接的,但也是粗暴的。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的是理性的規則教育,而非粗暴的快意恩仇。

(熊丙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受了欺負要全面處理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

除了「打回去」還有更好的方式

相信反擊的力量,也要相信反擊的智慧,而這個智慧當中如果有和平理性的解決方案,就不需要用還手的方法來打回去。愛子心切的家長們,請別以成人的眼光打量孩子的世界,也別把成人的觀念強加於孩子身上。小朋友...

孩子受欺負了 「打回去」對嗎

主持人: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衝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四川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家長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