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天才-幼兒時期的小大人樣是學習社會化的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嬰兒時期,透過簡單的模仿就已展開社會化的學習

小嬰兒從出生後三、四個月起就會有反射性的模仿行為,會模仿身邊大人或小孩的動作,譬如:有人對著寶寶的臉笑,寶寶就會跟著笑;身邊有人哭,寶寶也會跟著哭。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嬰兒8個月大左右,已經能夠正確地模仿熟悉的動作,但僅限於其身體可見的部分,譬如寶寶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舌頭,因此寶寶鰻辦法模仿成人伸出舌頭的行為。

也記是說寶寶在8個月以前的模仿能力是:當你不再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寶寶就不知該怎麼做了。

8個月-12個月大的寶寶,模仿動作提升到動作思考期的模仿,開始探索事物的功能與目的,這時候的寶寶能夠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

聽到狗狗的叫聲會跟著發出「汪汪ˋ 」的聲音;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也會學著發出「叭叭」的叫聲,;看見媽媽洗手,他也會想洗洗看。

寶寶在1歲以前面對著模仿的對象實時做出來的行為,稱為「實時模仿」。

寶寶成長至1歲半的前後時期,隨著孩子大腦發育漸漸成熟,孩子的模仿能力會愈來愈強,會花更多時間在生活中模仿、學習。

寶寶一歲半後,將日常發生的事件,或對人物的觀察儲存在記憶中,不一定會馬上將模仿行為就展現出來,但突然有一天就將記憶中所見過的行為表現出來。

這樣的模仿能力稱之為:「推遲模仿」。

這時期寶寶開始學習與模仿的內容傾向情緒性的表達,例如:揮手說再見、擁抱、親親,或用點頭、搖頭來回答問題,以建立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也會對親近的人在使用工具時的行為進行模仿,譬如;掃地、煮飯、開門、擦口紅等動作,藉由模仿的方式學習使用各種用具。

1歲半到3歲的孩子,動作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漸趨成熟,最常模仿的對象是:生活中寶寶覺得最重要的人,也因此可以看到很多小小朋友會有很多小大人的樣子,譬如:趁爸爸不在家時,學爸爸坐在安樂椅上、蹺著腳抽菸的神情;哥哥外出時,穿起哥哥的大皮鞋,學哥哥走路的模樣;媽媽上市場買菜時,小女孩坐在媽媽的化妝檯前,像媽媽那樣對著鏡子梳頭髮、塗口紅。

3歲以上的孩子,擁有更成熟的模仿能力,可能家長已經帶著孩子上各種學齡前潛能開發課程、幼兒韻律、幼兒足球等肢體開發課程,生活面向、社交面向擴大,模仿學習的對象從家人延伸到鄰居,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再加上生活媒體娛樂的普及性,電視節目中的明星、卡通人物等,都可能成為學齡前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

家長有責任身體力行引導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童從幼兒時期就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孩子親近和崇拜的人,更容易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所模仿的行為、動作,通常是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做的一些動作,這也就是為什麼親子教養強調:「大人的身教重於言教」。

幼兒無法區辨行為的好壞,因此大人的態度和反應,是影響孩子模仿興致的關鍵。

當孩子模仿的動作,會吸引大人驚訝的表情或笑聲時,孩子就越有興趣模仿;當孩子模仿的動作不受鼓勵,自然而然就削減了他的模仿樂趣。

家長要鼓勵孩子正確正向的模仿行為

家長可以善用幼兒模仿的興趣,引導孩子在學習方面的熱情,譬如:玩「跟著我這樣作」的遊戲,戴上小紐假髮和假鼻子,讓幼兒模仿大人,摸摸鼻子、拍拍手、槌槌肩,帶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或用很誇張的蜘蛛人在跑跳攀爬的肢體動作,帶領孩子伸展肌肉刺激發展;大人在煮飯時,可以給孩子寶寶餐具廚具遊戲組合,讓寶寶在一旁玩耍,學習煮飯…

家長要記得,在培養同心赤子心,在陪伴幼兒玩耍遊戲時,要記得孩子就只是孩子,儘管模仿,也可能犯錯,請學習讓孩子犯錯、搞得環境亂七八糟的空間,用鼓勵和帶領實際操作練習的方式,幫助幼兒培養在各種事物上的嘗試勇氣。

善用說故事看繪本書潛移默化灌輸孩子正向的行為

幼兒時期的模仿對象,除了孩子視為親近的大人以外,還有一類對象是:孩子所崇拜的偶像。

譬如:巧虎就是有禮貌會幫忙做家事的孩子。

蜜桃姐姐是寶貝喜歡的講故事的姐姐。

因為讓偶像親自示範讓孩子有模仿的機會,是教導孩子非常有用的方式。

很多孩子都是跟著巧虎才學會作馬桶的。

呵呵。

建議家長,可以透過各種繪本和故事書,講英雄人物的故事給孩子聽,幫助孩子逐漸理解他們為什麼是英雄,引導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才是好的、令人喜歡的、對其他人是有幫助的,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對於不良的模仿行為要以安靜甚至忽略取代責罵

幼兒時期,對於得到關愛者的鼓勵,是嬰幼兒身心靈健全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很多時候,幼兒「會只看到某人作了甚麼事引起大人的關注」就去模仿,因此當孩子不小心模仿到了不好的行為,大人要學習不動聲色,使孩子的大腦沒有接收到被「關注或被獎勵的刺激」,孩子自然就會逐漸降低模仿不好的行為的頻率。

引導孩子將不好的模仿行為導引成正向的行為。

譬如:孩子看到另一個孩子用搶的得到玩具後,孩子也想用搶的來到到自己的玩具,甚至讓受害者跌倒而搶奪成功後,大人第一步成功壓抑住在事髮狀況當下大聲責罵孩子,之後就要帶著孩子到受害者前,讓孩子看到受孩者跌倒在的痛得大哭,並問孩子如果自己被這樣對待會如何?

最後再鼓勵孩子是看看可以用另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取得這個玩具呢?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試試看用詢問的?或者是建議對方一起輪流玩好嗎?

大人們應該從寶寶一歲半開始,就要多面向的提供寶寶學習的刺激與環境,將有助於寶寶的成長。

家長應該從生活中孩子的行為舉止的小細節去觀察,及時幫助孩子導正不良行為,讓孩子了解生活中哪些可做,哪些可不做,之外更要再深入地解釋那些不好的行為有什麼危害,孩子才能理解為什麼好的言行會受人尊重,不好的言行會招人厭惡、批評,孩子才能有意願和動力讓自己的行為,愈來愈朝健康的、正面的、良好的方向發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從「模仿」變成習慣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麼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麼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

新學期,請家長和幼師「約法十章」!

用心、認真的愛孩子,每個孩子一日最少擁抱三回,行為困擾越多的擁抱越多。 宇宙天下,幾乎所有的潛在生命都朝向陽光,有陽光,潛在生命就有孵化成真實生命的可能。愛如同溫暖的陽光,教育有愛,就如同潛在生...

6歲前這樣教,保證孩子口齒伶俐

新學期的求學生涯拉開帷幕,孩子們都要開啟新的旅程,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說到學習,我在家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3歲的小侄女琪琪最近總是喜歡模仿、重複大人說的話,媽媽說什麼她就學什麼。媽媽:「琪琪,...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怪癖」

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怪異」的行為,令大人不可思議、一籌莫展,比如酷愛廢棄物、垃圾,有異食癖等等。父母雖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對改變孩子的怪毛病卻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管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

愛模仿的孩子比想像中還要聰明

湖南衛視的《百變大咖秀》引起了收視熱潮,節目裡面的各路明星模仿大咖惟妙惟肖的程度讓人驚嘆。其實,你家的寶寶也是一個模仿能手呢!每當那首紅透半邊天的《江南style》響起,你家孩子就會形神具備地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