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齡前孩子搭建快樂社交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交這種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學齡前孩子該如何踏出順利的第一步,取決於家長的引導方式。

(舒女王Suven)

01

我兒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愛哭,7個月內帶出門只喜歡靜靜地看風景,2歲以內不愛跟小朋友玩。

當時,我有點擔心兒子社交第一步能否順利踏出。

2歲前帶他到小區,一般孩子都會往小朋友聚集的人群去湊,可是他就要拉著我們的手往外走,去他感興趣的籃球場,或者共享單車亭之類的地方玩耍。

偶爾我把他帶到和他差不多月齡的孩子群中,沒一會便開始發生搶玩具,打架,哭鬧等等情況。

家長們也會紛紛把孩子抱走。

有一回,他剛到這群孩子中間,就被一個同齡的小哥哥在手上咬了一口,痛得哇哇大哭起來。

第二天再去小區看到這個小哥哥,還惡狠狠地衝上去要打小哥哥。

因為差不多月齡的孩子在一起就是搶玩具、打架,所以祺祺已經不願意再到這些孩子中間去玩了。

而他開始想要去大孩子堆裡面玩,因為發現他們玩的事情特別新奇有趣,總能刷新他的見識。

雖然這些大哥哥姐姐根本就沒有搭理他,他作為一個小跟班,也樂得所以然。

總的來說,雖然住在一個非常多孩子的小區里,但他還是挺孤獨的,畢竟沒有一個真正的小玩伴。

我琢磨著,究竟該如何幫他打開社交大門,讓他順利踏出第一步。

02

首先我發現他願意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的前提是:群聚在一起是件快樂有趣好玩的事情

如果總是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而別的小孩玩具又看得到玩不到,那還不如自己待一邊玩自己玩具有趣。

所以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快樂分享與獲得分享。

他不願意分享玩具的原因很簡單:這個玩具自己還很喜歡,沒玩夠,當然不能給其他小孩玩了。

後來去小區玩的時候,外公給他帶了好幾個玩具,有他喜歡的,也有他不喜歡的。

當他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又有小朋友靠近的時候,外公就把他玩膩了的玩具遞給他,讓他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這樣的情況下,他幾乎不太需要思考,因為兩個玩具在手,分享一個不喜歡的出去並不困難。

但是對於其他小朋友來說,玩具都是新穎有趣的。

於是獲得分享的小朋友很開心,家長們也會夸祺祺表現不錯。

獲得了這一系列好的體驗,祺祺對於去小區分享玩具(不是他最喜歡的那款),自然變得容易起來了。

這時候,開始嘗試找幾個性情比較溫和,且已經多次獲得祺祺分享玩具的孩子商量:玩具互換的建議。

在孩子交換玩具的過程中,大人可以提議,可以幫忙約定:玩具互換到其中一方要回的時候,必須歸還。

小孩子自行決定是否成交。

當第一次互換玩具成功之後,孩子就嘗到了這種甜頭,緊接著願意第二次、第三次進行。

習慣以後,自己還會想好該帶什麼玩具出門給小夥伴進行交換。

甚至,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出門分享和交換了。

前段時間我帶祺祺去小區玩滑滑梯,他看到一個小妹妹拿著一盒彩色橡皮筋,覺得好奇,於是掏出他當時最喜歡賽車自己跑過去說:「我們來交換一下玩具吧!」

妹妹看了一眼,扭頭走開。

他又屁顛屁顛跟過去說:「妹妹,我們來交換一下吧!」

妹妹不同意,拿著跑向她媽媽。

她媽媽問她可以給哥哥玩麼?她搖頭,於是她媽媽跟祺祺說:「哥哥。

妹妹不願意交換呢。

然後他笑著跑回我身邊說:「媽媽,這個妹妹不肯交換呢。

」完了就去湊其他小朋友那裡看看還有什麼可以交換的。

學會了分享,也學會了用交換玩具來交流,更是學會了接受被拒絕。

03

當然有社交就會有衝突,因為社交本身就是:矛盾、衝突與交集。

孩子間經常會發生搶玩具、打架的情況。

其實這些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語言能力較弱的時候。

那是因為孩子語言能力較弱,只能以肢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進行溝通。

往往遇到這些情況,很多大人都是焦慮地急於干涉。

如果不給孩子自己處理衝突的機會,孩子很容易養成懦弱膽怯,不懂得如何處理衝突,只會習慣性躲避。

應該在衝突發生以後,給孩子冷靜地評論事情發生的經過,並通過提問引導孩子正向思考:誰的某個舉動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結果好還是不好?那正確的做法其實應該如何去做?下次遇到這類事情,你覺得應該怎麼做才對?

經過幾次事件的經驗總結,祺祺已經明確地知道:先動手打人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錯了就應該道歉。

如果自己被打了,媽媽是同意他用自己的方法回擊對方的:可以打回去,也可以用語言與對方溝通。

最好是自己認為正確的又不會傷害到他人,也能保護自己的做法。

有一回祺祺在小區玩滑滑梯。

滑下來的時候,上一個小哥哥還沒有走開,他踩到了小哥哥的手。

兩個孩子僵持在那裡不動。

突然,小哥哥一下子爬起來抓住祺祺的手猛咬上去,祺祺伸手就往哥哥頭上打了下去。

然後小哥哥不鬆口,繼續僵持了一會。

這時哥哥的奶奶趕緊衝過去制止了他。

祺祺手上一圈牙齒印又紅又腫,傻傻地站在一邊,沒哭。

外婆又心疼又生氣地說:「傻孩子啊,你怎麼都不躲開啊!不痛嗎?」

祺祺說:「痛的。

我不應該踩哥哥,我要道歉的。

晚上他給我講這個事情是這麼說的:「媽媽,我在滑滑梯踩到哥哥了,然後他咬了我,我就打他了。

我踩到哥哥,應該道歉的。

哥哥咬我是不對的,他也要道歉的。

我問他:「那你以後還要跟哥哥玩麼?」

他說:「要的。

我會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顯然,他已經懂得跟孩子們一塊玩,也同樣能接受衝突的發生。

隨著他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增強,我發現之前的擔憂已逐步消散。

有一天去超市,一個小哥哥拿著架子上的玩具在看,他湊過去想看旁邊的玩具。

然後小哥哥立刻防備起來,拿起玩具表示要打他。

他伸出手槍(手做的槍)對著哥哥:「piapia!」準備跟哥哥玩起來。

哥哥拿著玩具衝過來推他。

他立刻伸出手擺擺說:「不可以打架的。

打人是不對的。

小哥哥不好意思地走開了。

我站在一旁看著,一句話也沒說,半步也沒跨出去干涉。

回家路上,我表揚了他的做法,誇他是個懂得講道理的好孩子。

能夠用語言溝通解決即將發生的暴力問題,這已經是比較高級的社交技能,對於不到三歲的祺祺能夠做到,真的很欣慰。

04

社交是人類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如何幫助孩子踏出社交第一步這個問題上,家長首先要認清楚孩子打鬧是他們社交的正常表現,無需干涉;其次,幫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社交環境,關注孩子社交過程的感受;同時,也要鼓勵孩子通過社交活動表現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才華。

讓孩子順利地踏出社交第一步,對培養孩子擁有自信溝通,和提高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也是孩子在將來的社群生活中快樂成長的關鍵一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欺凌我們的焦慮

面對欺凌,我們的焦慮2016-12-12我和媽媽的成長記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在幫助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同時幫助更多的家長一起成長。以下文章閱讀時間大概在10分鐘,請耐心閱讀哦~校園欺凌今天又回歸到我們家...

既不做小霸王,又不當受氣包

小莉的話: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分享過心理諮詢師李雪的一篇文章《如何處理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回復「衝突」可看),其實對比李雪老師的觀點和尹老師的「三不」原則會發現,二者的核心思想是類似的,那就是相...

越是強迫分享,寶寶越「小氣」!

「孔融讓梨」,是在中國傳承了2000年的故事。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在家裡吃梨時,讓哥哥弟弟們先挑,自己選擇最小的一個。分享與謙讓,是頌揚了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