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培養的娃兒人見人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不少家長對幼兒不分享很焦慮,擔心孩子被人說小氣,不受待見。

本文揭示了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秘密,提供了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方法。

看了本文,您的焦慮會煙消雲散!

作者:劉永吉

孩子不願分享,家長苦口婆心勸說沒有效果,怒而動手強制,孩子哇哇大哭,家長臉紅尷尬,一籌莫展,這樣的場景,不少家長很熟悉。

幼兒不分享,家長很擔心。

因為無論在托班、幼兒園、學前班,還是家庭、社區,孩子一起玩耍,就要合作分享。

不愛分享的孩子,適應集體生活容易遇到困難。

因此,家長要注意發展幼兒的分享行為。

幼兒是怎樣學會分享的呢?

研究發現:約兩歲的孩子,在成人有明確言語指示和姿態引導下,有分享行為出現。

三歲以後,孩子的分享行為越來越主動自覺,但是很不穩定,選擇性和隨機性很強。

是否願意分享、願意分享多少,取決於具體情境,包括玩具的數量顏色形狀、幼兒的心情以及玩伴的特點等。

拒絕分享、搶奪物品、不能耐心等待的情況時有發生。

研究還發現:幼兒很早就有公平分享的意識,但是從「明理」到「篤行」,過程很長

5-6歲的幼兒已經明白公平分享的道理,但仍然寧願選擇獨吞;7-8歲的兒童既明白道理,也能夠做到,但分享後卻往往高興不起來;直到9-10歲,兒童才能做到心甘情願地愉快分享。

學習分享是每個孩子的重大挑戰。

孩子要能夠區分「我」和「他」,「我的」和「他的」;能夠理解他人的想法、情緒、需要,明白他人的想法、情緒、需要可能與我的不同,並對他人的信息作出合理反映;能夠抑制衝動,學會長時間等待。

這都需要長期練習、適當引導。

怎樣引導孩子學習分享?

1.用平常心看待,不給孩子貼標籤。

幼兒的分享能力處在不斷成長中。

此時分享、彼時不分享;對此人分享,對彼人不分享;分享此物,不分享彼物;有的孩子樂於分享,有的孩子不喜歡分享,情況千差萬別,只要排除自閉症等心理疾病,就是正常的。

孩子對某些玩具的珍愛,就像成人對結婚戒指、珠寶鑽石的珍愛一樣。

如果孩子不願分享這些物品,成人要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尊重孩子,不能大動肝火,尤其不能罵孩子自私。

2.讓孩子在群體中學習分享。

在需要合作達成目標時,只有3歲的幼兒也能公平分享。

參與群體活動多的孩子,更樂於分享。

當一個孩子因為搶奪玩具而被冷落時,他將明白分享的意義;當一個孩子總是被搶走玩具時,他將學會向玩伴說「不」。

只有在群體活動中,孩子才能逐步學會提出要求、拒絕他人,學會與同伴協商。

3.放手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分享。

當幼兒在決定是否分享時,家長可以鼓勵或者幫助幼兒,但是不能代替幼兒決定,或者強力壓制、威脅幼兒分享,否則會阻礙分享行為的學習。

能夠自主決定分享的孩子,在戰勝自我後,會更加樂於分享。

當孩子在合作活動中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能急於干涉,要留出空間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是鍛鍊孩子分享能力的好時機。

當然,局面失控時,家長要及時出手。

4.科學運用獎懲激勵孩子分享。

對於幼兒的分享行為,要及時肯定鼓勵。

當兩個孩子不分享玩具發生爭執時,果斷把玩具拿走,等待幼兒情緒平復後,再把玩具拿回。

要特別警惕用物質獎勵分享行為,反而會削弱孩子繼續分享的動機。

下一次面對分享抉擇時,孩子會因為沒有獎勵而拒絕分享。

5.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做好引導。

對3歲以下幼兒,要用直接指令教孩子分享,並用姿態語言加強指令,不能過多講道理,3歲以下孩子不理解大道理。

對3歲以上幼兒,要多講一些道理,比如說明玩伴無法得到玩具的沮喪心情等。

此外,經常與孩子一起分享玩具、食物,共同閱讀關於兒童的情緒、合作等主題的繪本,討論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做法,當面表揚其他孩子的分享行為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加快學習。

6.使用定時器訓練孩子分享。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輪流分享玩具,或者爭搶玩具時,可以使用定時器幫助分享。

3歲左右的孩子,每次定時2-3分鐘即可,不要超過孩子等待的限度。

時間到了,督促換人。

如果孩子無法做到,就終止遊戲,讓孩子體會到不分享的後果。

如此反覆,孩子就能學會輪流分享了。

7.提前應對孩子的不分享。

其他小朋友來做客時,家長可以預先將孩子往常不願意分享的玩具收起來,避免發生衝突。

去其他小朋友家做客時,或者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家長可以隨身攜帶若干玩具,以便與其他小朋友交換。

8.家長以身作則。

經常與朋友親人分享,享用水果零食記得請全家人共用,家庭成員互相關心關愛,家務事處理公平公正,外出排隊時保持耐心......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樂於分享。

(作者劉永吉,畢業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長期致力於婦女兒童權益維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百諾恩育兒分享:寶寶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想要寶寶學會分享,可是他卻很自私,特別摳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鬧時,自己的東西啥都不讓別人碰。有時候爸爸媽媽給別的孩子零食,他都不讓。這是咋回事呢?如何讓寶寶樂於分享呢?今...

打人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我們常看到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衝突為了一點小事動手打人,或者在幼兒園裡老師告知家長孩子在幼兒園裡經常打人、推人、抓人等嚴重的現象。一、什麼是攻擊性行為孩子打人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攻擊性的行...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老師為什麼打你?」「因為我不睡午覺,老師用手打我臉,我就睡了。」聽到小叮噹這樣說,媽媽又是心疼又是氣憤,當即給老師撥電話,但電話卻沒接通,媽媽心裡更加忐忑...

孩子不願意分享,有錯嗎?

最近,西西媽媽又為西西開始著急上火:上周末,西西在院子裡和一群小朋友玩。結果,不到一會,西西就和一個小朋友打了起來。西西媽媽一問原因,原來是那個小朋友想玩一會西西的玩具,西西不願意,兩個人起了爭...

真的愛孩子,就不要逼孩子做這3件事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總是把自己認為對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就像人們開玩笑說的,「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家長常常低估了孩子,其實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調...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孩子生氣會打我怎麼教育

孩子和家長玩遊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現在網路遊戲、宣揚暴力的圖...

教育反思|樂樂變了(愛發脾氣孩子的改變)

作者:郭振亞樂樂變了樂樂是班上一名較靦腆內向的一個小女孩,很懂事,自理能力特彆強,也很愛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平時也很有禮貌。但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做錯了事情被老師說的時候,樂樂就像失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