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的錯誤比較嚴重,該不該打讓他(她)長記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父母打孩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謂「不打不成才」,「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

儘管有少數人不打孩子,但多數還是打的。

如果你經常不能通過積極地鼓勵,也不能通過講道理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麼在以下情況下,父母可以通過「打」的方式,給孩子以威嚇,使其改邪歸正嗎?

中國父母對打孩子的含義始終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打到疼,打的徹底才能有警示教育意義。

其實打孩子也應該分情況和方法。

1,分年齡階段教育孩子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甚至還不知道道理的,打了就忘了,下次不一定會控制住好奇心或者什麼理由又去做危險的事情。

還是應該大人注意看管孩子。

如果是三四歲已經有些懂事的孩子,可以嚴厲批評告訴他後果。

2,嘗試著先和孩子講道理

西方國家教育子女的方式多為先和孩子講道理,雖然幼兒的思維很奇葩,但是他們聽得懂。

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危險性,要讓孩子從根本上知道為什麼,打孩子只是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不能做,或者完全適得其反。

3、打孩子不能帶情緒

很多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出於立規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緒所左右。

他們在打的過程中很解氣,但打完又心疼,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感覺是,決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時候更加心疼。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假如氣都消了,還有必要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教育孩子的原則是:帶著規矩去打,即使情緒沒有了,但規矩還在。

其實,當你很想打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時候,因為你有情緒。

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為規矩不能隨便改。

4、準備好一個專用的懲戒工具、打孩子不能每次隨意找個東西就用來打

有些人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一把就將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抄起掃把、脫下拖鞋就打,但這種隨意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而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足,對認錯和改正錯誤更是沒有任何幫助。

打孩子的時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

新加坡人的家裡都有一根藤鞭,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會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錯誤。

這樣「專物專用」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愛他才打他,而是因為他犯了錯,父母不得不打他。

父母充當的是一個執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規矩的具體體現。

或像古代的教書先生的「戒尺」這樣的東西。

這樣才能讓孩子害怕規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5.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紕漏。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還有時候,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

所以,帶著愛打孩子的原則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著受罰。

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

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懲罰孩子不是目的,關鍵還是在於孩子對錯誤的認知和改正。

父母打孩子更不能形成一種習慣,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等到真正火冒三丈的時候,用力過度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傷害,就得不償失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人父母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

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類似的老說法還有 「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老子打兒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核心提示: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

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懲罰孩子是每個父母培養孩子、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可父母知道什麼是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一旦懲罰不當,會使孩子的行為逆向發展,所以父母要學會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如果僅...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懲罰的藝術:別做虎爸狼媽!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門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智慧地使用懲罰手段,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其藝術法則如下:一、犯了錯誤要懲罰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雖然他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