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家暴親媽,請關心孩子們到底在想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嬌弱的媽媽被兒子打罵後,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如此崇尚武力,走向社會後怎麼辦?反過來想想,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哪來這麼大的脾氣呢,看看育兒師蘭海是怎麼分析的:

果然如蘭海老師預測,這位看似嬌弱的媽媽是位體罰孩子的「高人」,據媽媽自己回憶:

孩子回憶童年被媽媽打: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如此看來體罰並不能達到我們讓孩子改正錯誤的目的,在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呢?

拿起棍子前思考一分鐘

冷處理,講道理

不體罰,可懲罰

當孩子在被警告的情況然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時,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懲罰。

懲罰的方式例如:迫使孩子停止錯誤的動作,坐淘氣椅等。

當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把懲罰當成一種教育儀式,明確告訴孩子,你為什麼被懲罰,讓孩子安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待懲罰結束時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再犯這個錯誤了。

讓孩子自食其果

三歲的跳跳吃飯的時候,總是用勺子把飯撒的到處都是,甚至打翻碗,跳跳把碗中的食物打翻後,媽媽直接把碗收走,告訴他,你這餐不能吃飯了,因為你自己把飯打翻了。

大家都在吃自己碗中的飯,而跳跳只能坐在桌子上看著。

從那以後跳跳再也不敢故意把碗打翻了。

當孩子犯了一些不太緊急的錯誤,家長可以通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讓孩子在承擔後果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以避免孩子重複犯錯。

要孩子不要面子

因為一點小事,軒軒和奶奶吵架了,奶奶非常生氣,並且要求媽媽一定要好好治治軒軒。

媽媽本來以為這種小事,給孩子講講道理就行了,但為了照顧奶奶的情緒,還是狠狠的把軒軒打了一頓。

這樣以來,看似媽媽「教子有方」,還替奶奶出了氣,實際上會在軒軒的內心種下憎恨奶奶和媽媽的種子,使親子關係更加惡化。

媽媽在處理孩子和面子時,一定要動動腦筋,不要讓弱勢的孩子當作維護面子替罪羊。

最好的教育是溝通和理解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做一件事情一定有他的出發點和理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聽聽孩子的理由,分析孩子的心理,指出孩子考慮不全面的地方。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對於大孩子來說,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心裡也是害怕的,只要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識,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信任,為他們提供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

篇頭的那位媽媽曾說:她非常後悔當初打孩子,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往往會不加思索的選擇的最簡單最粗暴的體罰。

父母對孩子的體罰很容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很多孩子在青春期跟家長無法溝通,打架,自殘甚至離家出走等叛逆行為,這多數與家長體罰孩子有關。

家長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不可體罰孩子,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出現更加嚴重問題的時候才流下後悔的眼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年間,父子倆靠上百張留言條交流

最近的一則新聞讓塞卡很感動。新聞中的主角是一對父子。父親常年擔任高中班主任,早出晚歸。出門,兒子未起床,回家,兒子已熟睡。住在同一間房子的父子見面都成問題,更不要說父子倆談心交流了。可就是這樣,...

體罰能讓孩子理解錯誤甚至修正不良行為麼?

體罰有沒有用,首先要明確的是,家長體罰孩子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通常來說,家長希望能通過罰站、打屁股、打手心等體罰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並且以後不會再做這樣的錯事。如果從這個目的出發,那麼...

懲罰孩子的四個前提

大小家長該不該打孩子?以我個人的觀點,無論如何我都不贊成打孩子。但現實中幾乎每個家長都有過「動家法」的時候。最近就聽說了一個故事:一位爸爸扇了女兒一巴掌,原因是她教爺爺翻繩失去耐心,扇了爺爺一耳...

有視頻監控的幼兒園,真的讓你踏實嗎?

「你兒子在幼兒園被老師打過嗎?」今天兒子幼兒園的同學軒軒媽媽突然發微信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直覺告訴我,軒軒可能挨打了,果然她繼續跟我說:「洗澡時,我發現軒軒胳膊上紫了一塊,問他怎麼弄的,他說在幼兒...

教育孩子,這些部位打不得!有媽媽卻這麼做了

在生活中,媽媽們免不了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發脾氣,動手打兩下也成為了自己的一個習慣。不過動手打孩子並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這些部位打不得①後腦勺知名神經外科專家孫政說:「後腦勺,有人的呼吸...

探討|熊孩子究竟該不該打?

近來「熊孩子」已然成了一個熱詞,這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句方言,帶著相當程度的親昵成份(各地這樣的方言也很多),但是,現在「熊孩子」這個詞一出現,親昵的嗔怪很少,指責、怨忿和無奈更...

管教孩子 用雞毛撣、掃帚還是?

管教孩子應該用什麼「工具」?尺子?拖鞋?雞毛撣子?掃帚?這些用於體罰的工具顯得不合時宜,用起來不好使,而且體罰並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對即將過渡到叛逆階段的孩子來說,很可能適得其反。其實太多的...

好氧推薦: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好氧早讀:家庭教育啟示|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當您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可能是已經和孩子溝通不暢。反思:您對孩子是否足夠尊重?足夠信任?您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嘮叨太多?控制太多?擔...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