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裡,孩子最害怕大人這7種行為!別輕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春節,是跟親戚朋友團聚的季節,孩子們可能會受到7種潛在的情感傷害,父母們應該重視,不要讓孩子承受這樣的意外導致心靈創傷。

傷害行為Top1:


故事:

楠楠當了哥哥,弟弟2個月,全家人回老家過年。

親戚們都來探望,有個表奶奶抱著楠楠的弟弟,一邊說弟弟長得帥氣,一邊跟楠楠說:「你看弟弟長得比你帥,怪不得媽媽不要你了。

剛才還一臉愉快的楠楠不高興了:「你騙人。

「沒騙你,你沒見到媽媽晚上睡覺都是跟弟弟睡沒跟你睡嗎?」表奶奶煞有其事地跟楠楠強調。

楠楠「哇」一聲哭了,因為表奶奶說的是事實,媽媽晚上的確沒跟自己睡,難道媽媽真的是不要自己,所以才跟弟弟睡而沒跟自己睡?

幼兒說:二胎開放後,很多家庭都生了二寶,協調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排解大寶的心理疙瘩尤其重要。

當二寶出生後,大寶最關注的是爸媽對自己和弟弟妹妹的態度,他們能敏感地捕捉到爸媽對自己的愛還是對弟妹的愛多一些,爸媽是否公平,爸媽是否總是圍著弟妹轉而忽視自己等。

如果旁人添油加醋,會給他們的敏感神經加上一道符咒,他們即使嘴上不相信旁人的調侃,但其實他們的內心已經受到了傷害——別人都已經那樣說了,事實應該就是那樣的。

結果會引起大寶對二寶的嫉妒和抗拒,最終不利於兩個孩子的友好相處。

傷害行為Top2:


故事:

春節里,幾個朋友來拜年,在喝茶聊天時,有位「熱心」的叔叔問丁丁:「爸爸還是媽媽對你最好?你最愛爸爸還是媽媽?」丁丁一時答不出來,尷尬得臉蛋紅紅的。

叔叔笑著說:「你好笨哦,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

丁丁不好意思想逃跑,但被叔叔緊緊抱著:「不回答不准走。

晚飯後洗澡時,丁丁對媽媽說:「媽媽,你對我比爸爸對我好,我更愛你,不怎麼愛爸爸……」一旁的爸爸皺起了眉頭。

幼兒說:家庭中沒有哪個大人不愛孩子,但不同的大人由於不同的性格或教育風格,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

朋友這種「熱心」,對孩子和家人來說是一種傷害。

會讓孩子片面地得出誰好誰不好、自己更愛誰的答案,後果可能會導致家庭中「小團體」的誕生,孩子跟自以為「更愛自己」的大人更親近,而抗拒或減少跟平時待自己嚴厲的大人親近。

這樣的結論可能會一直伴隨孩子的成長,以至於孩子日後會給相關的大人貼上標籤,最終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友好發展。

因為在旁人「點醒」之前,孩子沒有誰好誰不好的概念,他們對父母一視同仁,父母某一方的教育即使再嚴厲,也不會讓孩子有「TA沒那麼愛我」的質疑。

傷害行為Top3:


故事:

顏顏跟媽媽到親戚家拜年,親戚家也有個跟顏顏差不多同齡的小姐姐婕婕。

婕婕的奶奶問:「顏顏期末考試多少分?我們家婕婕語文數學英語都是100分。

顏顏臉紅了,支支吾吾說不記得了,顏顏的媽媽也感覺這樣的話題讓人不舒服,因為顏顏的考試成績很差,但顏顏學習很認真。

陷入這樣的境地,她替孩子感到難過。

幼兒說:這樣的話題,似乎跟過年時問成人「你有錢嗎」同樣尷尬。

很多人都知道「你有錢嗎」屬於敏感問題,一般都會忌諱,但「期末考試多少分?拿了多少小紅花?」這樣的問題,因為被問話方是孩子,很多成人不以為然,沒把孩子的自尊當回事。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樂意讓人詢問,但如果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呢?沒有哪個孩子喜歡成績差,他們本身已經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受到挫折,如果過年時被人這樣問就好比揭醜還難受,會打擊孩子的自尊,產生自卑感。

傷害行為Top4:


故事:

年夜飯時,西西好奇地看著大人一杯杯地喝酒,西西忍不住問:「這是什麼?」

飯桌上的堂叔逗西西說那是果汁。

西西兩眼放光,嚷嚷著要喝果汁。

堂叔繼續逗西西:「叫我爸爸,我才讓你喝果汁。

西西猶豫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爸爸,但由於嘴饞,終究還是朝堂叔叫了聲「爸爸」,然後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堂叔。

飯桌上響起哈哈的大笑。

「你還不能喝果汁,你如果敢吃兩口辣椒醬,我就讓你喝。

」果汁的誘惑太大了,西西皺著眉頭吃起辣椒醬,結果被嗆得咳嗽掉眼淚。

飯桌上再次響起哈哈大笑聲。

最後堂叔笑著說:「這是酒,不是果汁,小朋友不能喝。

」西西露出失望的表情。

在收飯桌時,奶奶發現西西躲在桌底下舔酒杯。

幼兒說:這種逗弄,看似氣氛很好,但實際上是大人把孩子當猴耍,把大人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

孩子會因為被捉弄而感到尷尬,他們的自尊也會受到傷害。

某些無聊成人對孩子的逗酒行為也非常危險,把酒說成果汁,會勾引起孩子想要喝的慾望,有些孩子甚至會私底下避開成人偷喝,可能會給年幼的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比如酒精對孩子大腦的傷害。

更可惡的是某些成人直接逗孩子喝酒,說喝完給大紅包。

所以好爸媽千萬別容忍旁人對孩子的逗酒行為。

傷害行為Top5:


故事:

丹丹到遊樂場玩時,遊樂場贈送了一隻小玩具。

回到家時,剛好親戚帶小孩來拜年。

小女孩盯著丹丹的玩具很想玩,爺爺說讓丹丹把玩具給妹妹玩,丹丹抱著玩具說玩具是她的,不給別人玩。

這時小女孩乾脆走到丹丹面前搶,爺爺覺得丹丹沒禮貌,也要把丹丹手裡的玩具搶過來,惹得丹丹哇哇大哭,這時小女孩可能被嚇到了,也大哭。

爺爺很尷尬,一把搶過丹丹的玩具,然後遞給了小女孩,還不忘記數落:「丹丹小氣鬼,沒禮貌,以後沒人跟你玩。

幼兒說:強迫孩子分享是一種耍流氓行為,好比強迫一個成人分享他兜里的錢一樣惡劣。

孩子很小時就已經有「物權」觀念,他們會經常說「這是我的」,如果有人跟他爭搶,他們會非常抓狂。

如果父母強迫他們分享,他們甚至會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媽媽肯定不愛我,所以才把我心愛的東西給別人」,給孩子造成的情緒是糟糕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分享,但不強迫。

傷害行為Top6:


故事:

春節臨近,一天早上,旦旦被爸媽的吵鬧聲吵醒。

媽媽:我媽身體不好,做飯也不方便,今年應該回我媽家過年。

爸爸:我們好幾年沒回我爸媽家,今年應該回我爸媽家……

激烈的爭吵讓旦旦感到害怕,他似乎覺得爸媽突然變得非常陌生。

幼兒說:回誰家過年,是不少夫妻年前過年爭吵的原因。

到底回誰家過年,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但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以吵鬧甚至打架的形式決定。

兩個龐然大物在孩子面前惡言相向、大打出手,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無助。

父母經常打架,也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榜樣,孩子可能會模仿變得暴力。

某些孩子甚至會自責,他們以為爸媽的爭吵打架是因為自己犯了錯誤。

在大過年的還給孩子製造這種恐懼,著實不是好父母的行為啊。

傷害行為Top7:


故事:

新年裡,爸爸的朋友來拜年,搗蛋的皮皮把小紙片灑了一地,某些小紙片還掉到了客人的茶杯里。

面對還在繼續撒紙片的皮皮,爸爸很生氣,呵斥皮皮停下來。

皮皮似乎沒聽見,還在自娛自樂。

看到客人尷尬的表情,爸爸操起雞毛撣子打在皮皮的腳上。

皮皮愣了一會,隨即「哇」一聲大哭起來。

即使到晚飯時,皮皮還是不開心,一聲不吭。

幼兒說:有句話叫「家醜不可外揚」,父母對孩子的教訓和批評,也不應該在外人面前,會讓孩子丟尊嚴。

無論誰,即使是一個孩子,也會有希望在外人面前保存美好形象的心理需求。

如果父母不知大體,魯莽在他人面前教訓孩子,會讓孩子很受傷。

一些孩子可能會因此更加叛逆,甚至公然對抗父母,因為他們的自尊已經被爸媽踩在腳底,他們就會想辦法給自己爭取回一些臉面,比如他們會跟父母爭執,某些孩子甚至會通過還手打父母來彰顯自己的強大。

所以,春節期間這7種對孩子的潛在傷害,趕緊向你的家人和親戚朋友們傳達你的心聲吧,不要在這個歡樂的節日裡,徒增孩子的心理困擾!

本文關鍵字:春節過年、心理傷害、人際交往、親子育兒、家庭教育

關注【幼兒說】公眾號:bb-edu,讓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罵教育只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有一次,3歲的雙胞胎弟弟搶姊姊的玩具,反應快的小女生總是先發制人,直接就動手打弟弟了!媽媽很氣憤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女兒說:「他搶我玩具!」媽媽更氣憤說:「他搶你玩具,你也不能打人啊!」「媽...

同房被撞見,五歲寶寶玩性愛遊戲

朋友家的故事:家裡只有我們三口之家。一個周末的中午,5歲寶寶在兒童房睡著了。在跟孩子他爸看電影看到恩愛畫面,不知不覺地將陣地挪到了房間,「劇情」正在熱烈上演的時候,房門被推開了,「爸爸媽媽,你們...

21條育兒經,成功塑造孩子積極向上的品格

小閒肉好文推薦閒肉君:蔡氏教育法21招,根據孩子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一起跟著蔡博士來學習吧!1. 環境教育法:塑造孩子的最好方法與其用嘴巴羅羅嗦嗦地教,不如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