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該如何愛你?愛孩子你愛對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相信沒有一個爸媽是不愛自己孩子的,往往從受精卵開始父母就開始對這個孩子寄予了自己的期待給予了自己的愛。
而愛,不是嘴巴說說,更不是解決孩子的溫飽冷暖問題就是愛。
到底該怎樣愛孩子?你愛對了麼?
正確愛孩子要做到「三要」。
一,要有愛。
有愛,首先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有愛,爸爸要愛媽媽尊重媽媽;媽媽要愛爸爸體貼爸爸;對於爺爺奶奶要愛戴心懷感恩;重點對於孩子要把握好度不溺愛。
大人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讓孩子既感受到爸爸媽媽足夠的寵愛,又不會因大人您寵愛無度而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下面是我們的理解。
1、不過分滿足需求。
我們一直主張對孩子的需求要迅速滿足,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和愛意,但同時也會留意,滿足孩子需求時,不會「要一給二」。
2、不滿足過分的需求。
有些被寵壞的孩子會習慣於對爸爸媽媽提出過分的需求,比如某樣東西一次吃好幾份、某樣東西只能他一個人吃,別人都不許動等等。
孩子的過分需求一旦被滿足,他就容易認為,這樣的需求是合理的,是應該被滿足的,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得需索無度,而且這種需索甚至會延續到成年之後,那些為自己買車、買房、各種消費而榨乾年老父母每一份錢的子女,他們應該就是這麼被「滿足」——「慣」出來的。
而且過分的需求被滿足一次,父母愛的尺度就會「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3、讓孩子了解和體恤大人的困難
我們會儘量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有困難時,也會跟孩子講清楚,如今天沒時間、某某東西一時還找不到,或者目前的條件沒有辦法做到等等,讓孩子明白不是他想怎麼樣,大人就一定能實現他的願望。
4、幫助,但不伺候
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幫忙,但不會事無巨細地伺候孩子。
如在幼兒園孩子都是自己上廁所的,但冬天褲子太厚重孩子提不好老師會幫忙整理一下,但不會抱著孩子把尿全程幫他提褲子。
5、你能做的,我不代勞
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孩子能做的,我們不會代勞。
不幫孩子背書包、不幫孩子收拾書包、不幫孩子記作業,只要他那個年齡能做、會做、該做的,我們都不會上手自己去做。
6、尊重爸媽和其他長輩
一些孩子從小打爸爸、打媽媽,而且得到大人極其不當的鼓勵,那麼他很可能到十來歲時就成為對爸爸媽媽甚至祖輩亂開玩笑、出言不遜,甚至胡亂動手的孩子,到學校也很可能成為對老師極不尊重的學生。
這些可能就是孩子在家跟父母學的,所以爸爸媽媽尊重孝敬長輩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
7、培養分享精神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孩子分享零食,有了兩個孩子之後,能分享的東西,我們都告訴孩子要兄弟二人分享。
從小在家裡開始學會分享,出去後自然會懂分享能跟其他小朋友處的融洽。
二,要有自由。
蒙特梭利教學理論建議給孩子更多的愛,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並非是說要溺愛而是說要給孩子的愛要有自由。
精神上的無條件,生活中還是需要立規矩。
有了規則,孩子才能健康發展。
規則帶給孩子安全感
有個著名的紙牆測試:一個房間裡面,幾面牆都是紙糊的,當孩子在房間裡玩耍的時候,發現那些牆一推就倒,孩子立刻就對這個房間失去了安全感。
這些紙牆就好比父母給孩子立的規矩不夠穩固一樣,孩子稍一哭鬧,父母就妥協,孩子不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在哪裡,於是一遍遍的試探,父母次次退讓,孩子行為越來越乖張。
如果我們是100%堅定的,是一堵堅實的牆,孩子起初會反抗,會哭鬧,但很快他會發現,他的行為是受到規範和保護的。
反而安全感由此而來。
哪些事情該給孩子立規則
1、危險的行為。
孩子是沒有危險意識的,父母在保護孩子的同時,也要逐漸給孩子灌輸規則。
2、影響他人需求的事情。
餐廳里孩子亂敲碗筷發出的聲響影響到周圍人的時候,去別人家做客穿著鞋在人家沙發上蹦跳的時候,不管媽媽多累都要抱抱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堅定的阻止孩子。
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別人的感受。
3、好的習慣。
進門要先脫鞋,吃飯前要洗手,睡前要刷牙等等,這些都是孩子需要建立的好習慣。
只有父母每天堅持規則,好習慣才能建立並保持下去。
當然,需要建立規則的事情並不限於這些,每個父母的心裡都有一桿秤,評判標準不盡相同,當你覺得孩子的行為給你造成困擾時,先反思是否是自己的問題,或者是孩子這個發展階段必經的過程,如果不是,就可以堅定的給孩子樹立規則。
三,要有平等的溝通。
其實平等是一種理念上的東西,它並不是說孩子跟父母要做一樣的事情,有一樣的權威,而是體現在親子溝通和相處的各個環節中。
比如說,如果你擔心孩子的交友問題,最好的方式不是命令式:
「不許跟誰在一起!」
「不准去哪裡?」
而是應該換一種方式,問「你最近和誰在一起,玩得開心嗎」?
有心的家長甚至可以直接在家裡辦個小型的PARTY,讓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裡小聚,由此去了解孩子跟什麼樣的朋友在交往。
如果孩子要去同學家里玩,父母可以規定個時間,比如「晚上九點之前要回來,注意要有禮貌和安全」。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孩子到時會準時回家的,好像父母和孩子間形成了一種默契。
這種朋友式的但又不失父母權威性的關係就是親子關係中的平等表現。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關係到孩子發展問題的時候,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性。
這些錯誤的教育理念你占了幾條?
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總有很多長輩或有經驗的父母給指點迷津,說小孩就是怎麼怎麼樣,你不要這樣那樣,不然你以後就會很難帶,小孩不聽話,吧啦吧啦......1.嬰兒不要抱,抱多了她以後就會很粘人,總要...
真正的慷慨來源於愛,分享不是逼出來的,收藏給孩子,轉給身邊人
朵朵的媽媽在微信後台留言求助,說朵朵兩歲多了,最近變得很摳門,不僅不懂得分享,有時候還會去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朵朵一歲前還很願意分享的,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總教她分享,但基本沒用。很多次都搞得爸...
寶寶一言不合就打媽媽,父母千萬不要隨便「冷暴力」
寶寶雖小,力氣大。很多兩三歲的小寶寶總是一言不合就要對媽媽拳打腳踢,溫柔一點的媽媽會勸寶寶不要打媽媽,順便講講道理。遇到性格比較衝動的媽媽,很可能把寶寶晾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權當寶寶閒的無聊...
總對孩子發火,真不好!9個小方法,幫助「暴脾氣」父母調整心態
為什麼說當父母都很偉大?就是因為:孩子雖然經常給我們惹事、給我們闖禍、和我們對著幹……我們還是依然愛他,而且還會用愛來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這麼積極、這麼正面的心態
孩子不願分享,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小氣」?
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不打招呼就拿走對方的東西。反之,他們卻不肯大方地交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是不是孩子自私、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