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為大心理,揭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真相,看看受益終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孩子為什麼愛扔玩具?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扔東西的情況,家長們總是苦不堪言。
怎麼對待呢?我想每個家長都不盡相同。
1、孩子喜歡扔東西並不是他存心搗亂,而是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的。
這是件好事情因為扔東西代表孩子長大了,他開始了對世界的探索。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
就會對事物的因果關係非常感興趣。
比如孩子偶然把球扔出去的時候,孩子發現球是滾動的,,開始並不知道球滾動的原因,經過多次的偶然,孩子發現了必然,發現了自己扔的動作引起球的運動。
同時孩子在扔東西過程中,發現自己和東西存在某種關係,孩子意識到了自己和動作對象之間存在區別,這是第一意識發展的第一步。
而孩子扔東西後,東西總會掉到地上,且每次掉的位置不一定相同,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有的易碎,有的堅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於是對世界就有了最初的探索。
、
2、孩子反覆扔東西也可能是想向大人展示自己的力量,渴望得到大人的表揚。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手部還不夠靈活,從不能拿起東西,到能夠拿起東西,還可以把東西扔出去,這讓孩子異常興奮,認為自己學會了一項大本領,還經常對次重複,是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給予他表揚。
3、孩子扔東西有時是想向大人傳達某種信息。
孩子可能是發現自己很長時間沒人關注,想吸引家人過了和他玩。
扔東西還可能是孩子有某種需求,比如心裡不舒服等等,想通過扔東西發泄一下。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充分滿足孩子扔的慾望,留意孩子的心裡需求,尋求不同的解決辦法。
孩子扔東西,父母不必煩心,要了解和留意孩子的心裡需求,和他共同探討扔東西的秘密,了解事物的本質。
制定一些必要的規則,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避免養成丟東西的壞習慣。
二、孩子為什總是說「不」
1、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有了自己的意識,有的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這時候的孩子探求自己做一些事情,討厭大人的幫助。
比如洗臉的時候會扒開媽媽的手,還不會用筷子,卻偏偏要自己拿筷子吃飯,如果你幫他擺正拿筷子的方法,他可能還不高興。
2、其實孩子說「不」的瞬間,媽媽就應該意識到孩子長大了。
孩子能說出「不」,說明孩子正在形成自我意識,從此開始逐漸獨立,不再任何事情都依靠爸爸媽媽了。
父母意識到孩子的反抗是長大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獨立,父母應該高興並支持孩子的嘗試,一定不要批評孩子的失誤,更不能冷嘲熱諷,這需要父母開動腦筋去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
三、「人來瘋」寶寶在想什麼
好多家長也遇到好多平常很乖巧的孩子,一旦家裡來了客人就無理取鬧、撒野,弄得父母很難堪,不知如何是好。
1、過度的溺愛有可能會造成「人來瘋」現象。
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之女,平常就是全家圍著孩子轉,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特彆強。
孩子在心裡上覺得自己地位至高無上,,而且已經習慣了這種待遇。
但是家裡來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父母的關注的焦點發生了轉移,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招待和應付客人身上了,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狀態沒有平常那麼敏感,孩子一下子覺得自己從「寶座」上掉了下來,心理落差很大,所以要通過任性、不聽話等方法來引起父母和客人的關注,這實際上是在提醒父母:還有我呢,不要把我忘記了。
2、家長嚴厲的管束也會引起孩子「人來瘋」現象。
平時家長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孩子就像籠中的小鳥,被抑制了愛玩的天性。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而且還誇獎孩子活潑,這時候家長有很寬容,不好意思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
孩子會敏感地感覺到這種變化,利用這個機會來解放自己。
3、平時家庭生活過於平靜,日復一日,氣氛單調。
所以有客人來了打破了往日的平靜,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刺激,使孩子異常興奮。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平常多給孩子機會與外界接觸,多與人交往,以減少孩子看見客人時的新鮮感。
家長也不要急於改變這種情況,在批評孩子行為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而不是一味強硬地要求孩子改正。
四、偷東西的孩子是賊嗎
1、孩子的這種傾向其實是情緒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這個階段是孩子從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
處在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分不清什麼是你的,我的,他的,他覺得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可以把她拿走,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越普遍。
因此,我們不能把孩子的「順手牽羊」稱之為「偷竊」。
2、孩子所有權意識不強,家長沒有教育孩子「所有權」的問題。
孩子的這種行為聽之任之是不可取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拿走別人的物品是絕對錯誤的。
爸爸媽媽必須要在孩子的世界裡建立「所有權」的概念:讓孩子清晰地知道飛,什麼是別人的,什麼是自己的。
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再拿別人的東西之前,需要得到對方的同意。
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應該從小坐起。
五、怎樣剪斷媽媽的「小尾巴」
有好多孩子經常纏著媽媽,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尾巴」和「醋罈子」。
媽媽們也很發愁,孩子怎麼能成為一個獨立處理問題的孩子。
1、孩子纏媽媽,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孩子進入了情感的敏感期。
在這個時候,他的情感世界就會被父母的愛喚醒,他對情感也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總喜歡和父母黏在一塊,感受來自父母的溫暖。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忽然變得特別依戀媽媽的原因。
2、此外這個時候的孩子還希望父母能夠把愛給他,不能分心。
否則孩子就會懷疑父母是不是不再愛自己了。
所以如果媽媽去忙別的事情,或者跟其他小朋友稍微親近些,甚至媽媽笑著跟別人說話他都會很難過,會馬上跑過去阻止媽媽去做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甚至會哭鬧不止。
3、這個時候父母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順利走過情感敏感期。
父母要儘量滿足孩子的心裡需求,多理解孩子,這個時候,父母要高興地接受孩子的感情,配合孩子,一定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或者根據自己的心情去會有孩子。
但隨著孩子長大,也要注意孩子過度依戀父母的現象。
六、孩子總欺負別的小朋友
對於1到2歲的孩子來說,類似鬧鬧這樣的攻擊行為非常普遍。
有時候孩子打人,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
他們常常懷有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或者試探大人們的反應。
打完人,他們就等著看下面將發生什麼事情。
對他們來說,打人是正在進行的一項重大試驗。
另外,孩子打人也是帶有很強烈的情緒因素的。
想一想1歲孩子們的生活世界,你就會發現,寶寶的每一天都在努力掌握各種新的技能,遇到他們不熟悉的各種情形。
因此,打人成為了孩子們表達挫敗感,或者遭受打擊後的複雜情感的一種方式。
打人是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當一個4歲孩子的玩具被搶走之後,他會說:「還給我!」但是,1歲的孩子還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語言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於是就用拳頭來代替語言。
而且,一兩歲的孩子也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別人,即使大人告訴他別人會疼,這麼大的孩子也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避免攻擊的辦法是防患於未然由此可見,阻止孩子打人行為出現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防患於未然。
父母應該仔細觀察是什麼促使孩子產生了打人的慾望,然後搶先有所行動。
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餓了以後就會愛打人?還是當他在人多的場合愛攻擊人?或者是當他去一些陌生場所愛攻擊人?
那麼,當打人事件發生後,父母該怎麼辦呢?
1、首先要保持冷靜。
當你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那麼你的孩子就會向你學習,在緊迫關頭保持耐心。
2、然後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
關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對象是自己也要表現得很關心。
而且向孩子解釋打人使其他人受傷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告訴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會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傷心。
3、認可孩子的感受,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
打人行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
父母應該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靜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不能打人……。
」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了。
另外,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
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
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4、給孩子提供一個可選擇的替代攻擊的方法。
對於學會說話的孩子們來說,使用語言是一個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議。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說「讓我玩玩你的玩具」。
5、表揚孩子積極的努力行為。
應該尋找機會鼓勵孩子,可以誇獎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這次沒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試著這樣做。
」
6、循環往復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父母不要擔心孩子打人行為的重現,1歲的孩子需要花很長時間學會不打人,所以,父母在教導孩子的同時,還要培養自己的忍耐性,鍛鍊自己皮膚的抗攻擊性,加強自己的幽默感,
今天我們就談這幾點,希望各位家長有所感悟,歡迎大家前來發表意見。
在孩子6歲前,一定要立下的4個規矩,你給孩子立下了幾條?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作為孩子,難免會有調皮的時候。這時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立下的規矩一定要給孩子立下。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而孩子6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如果沒有父母用規則去約束孩子...
2歲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該怎麼治?
「朵媽,我家寶寶23個月了,最近突然變得愛動手打人。我嚴厲制止,可是不管用。很怕他以後變成小霸王,去了學校也天天打人,怎麼辦?」最近我收到了好幾條類似的留言,媽媽們表示一聽說自家的娃闖禍打了人,...
家有「打人」寶寶怎麼辦系列(3)——養育方式和寶寶打人的關係
前兩篇文章,我們分別討論了嬰兒期和幼兒期寶寶在哪些情況下出現的「打人」不能被定義為「攻擊性行為」。我個人覺得定義是不是有目的的攻擊性行為的打人,要根據孩子當時的情緒狀態,是不是很憤怒,知不知道他...
你還在為「小朋友打人」煩惱?
胖總管說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分享、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沒有主見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
孩子打人這個不良行為背後發出的「語言」,爸爸媽媽聽懂了嗎?
「我們家的動不動就打人,煩死了。」「別人動他的東西,不聽他的話,他就打人」孩子的細微變化、一言一行都牽動著父母的神經,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常常讓爸爸媽媽們手足無措。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行事習慣,...
3-6歲的寶寶要立規矩!有這四種毛病一定不能慣著,該揍就得揍!
寶寶該揍就得揍,最近我看了好多育兒的書籍,也去聽了幾場關於育兒的講座,但在實際生活中,面對自己的寶寶還是非常的吃力,還沒有揍一頓來的更簡單明了,其實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是可行的,並不是像很多書里...
稍不順心就打人,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幾個建議讓你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陣時間,在商場裡因小女孩踩了小男孩,小男孩媽媽暴怒的新聞連續霸占了好幾天頭條。大多數網友們將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小男孩媽媽情緒失控」上,不過也有網友直接指出「小女孩存在明顯的攻擊性行為」。很多...
孩子自私小氣?請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啦!
▲點擊上方藍色小標收聽。春暖花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約著朋友帶著寶寶出去郊遊踏青了。寶寶們在一起,總是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有的更愛鬧,有的更文靜,有的更樂於分享,有的則對自己的玩具看護得...
你的寶寶經常打人,原來是這樣的
歡迎各位來到寶媽需知。關於孩子打人,這是爸爸媽媽都比較緊張、擔心的事。但是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打人呢?寶寶對媽媽十分的依賴,媽媽是教導孩子最近的老師,孩子有種攻擊性的行為那就是打人。幼兒園裡也常常會...
寶寶打人該怎麼辦?寶寶打人原因大探究!
常有爸爸媽媽給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留言問寶寶打人、咬人怎麼辦,其實0—3歲的寶寶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由於寶寶的語言功能發育得還不完善,不用能正確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
孩子老是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呢?
【家長心事問答】Q:女兒上學前班了,最近在她的書包總是發現有很多文具,橡皮呀、鉛筆呀:問她從哪裡來的,她一會兒說是小朋友送的,一會兒說是自己撿的,經過再三逼問她才承認是從小朋友的文具袋裡拿的,遇...
孩子這6種搗蛋行為背後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這些小搗蛋鬼們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做出一些令人頭疼和氣憤的事情來,頂嘴、打人、摔東西、磨蹭、年齡倒退、屢教不改.......遇到這些惱人問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幼兒教育網:小孩愛打人長大能改嗎?給家長四個忠告
幼兒教育網指出,不知道是不是父母們寵得太厲害了,如今孩子們的脾氣越來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動不動就拳腳相向,打人、咬人、抓起東西就砸,這種暴力傾向不但嚇跑了同齡的小朋友,也讓父母頭疼不已。哄過、勸過...
孩子自私,不愛和他人分享東西怎麼辦?解決方法在這裡!
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意識到了讓寶寶學會分享的重要性,因為分享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品質,決定著一個人是否能夠融入社會、被社會接納。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分享玩具、分享食物,但是,分享真的是被大人教出來的嗎? ...
寶寶一言不合就打媽媽,父母千萬不要隨便「冷暴力」
寶寶雖小,力氣大。很多兩三歲的小寶寶總是一言不合就要對媽媽拳打腳踢,溫柔一點的媽媽會勸寶寶不要打媽媽,順便講講道理。遇到性格比較衝動的媽媽,很可能把寶寶晾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權當寶寶閒的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