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打孩子是在宣示你的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管教孩子的角度而言,懲罰的目的理應只有一個——讓其認識錯誤並承擔由此而來的後果,而認識錯誤和承擔後果的方式有多種。

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以遊戲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繹一遍現場的情景是符合他們認知特徵的認錯方式,而且是和風細雨,體會不到一絲懲罰的色彩,管教的目的也達成了,大人孩子,皆大歡喜。

相信這種結果也是很多家長所嚮往的。

但在日常,我們看到的懲罰以斥責最為多見,本質上說,這是一種語言暴力,作用也是最直接的,只是使用次數和效果成反比關係。

而打作為最激烈的暴力手段,疾風驟雨,往往伴隨者施教者情緒的宣洩,就連他們當時的面孔,也是扭曲的。

這首先就宣示了管教者自我情緒控制的失敗。

盛怒之下的管教,往往有失理智公允,對教育的意義大概是這種暴力的處事和管教手段被習得並在衍生家庭中的的延續趨勢——我就是被打大的,現在……而當這個被「打大」的孩子炫耀著自己現在很成功時,透露的不是反思管教子女發現和尋找對更符合孩子的管教方法,而是一層不變的僵化方式——打!再者,父母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無論是體力還是道德上都占據著制高點,此時對孩子施以暴力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打讓孩子長的不是記性,而是心理上的恐懼,因為人有趨利避害的生存本能,當時的所謂「記性」應該是對這一暴力方式渴求中止的本能決定的。

繪本《媽媽發火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討|熊孩子究竟該不該打?

近來「熊孩子」已然成了一個熱詞,這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句方言,帶著相當程度的親昵成份(各地這樣的方言也很多),但是,現在「熊孩子」這個詞一出現,親昵的嗔怪很少,指責、怨忿和無奈更...

孩子不能打嗎?不打他怎麼長記性?

有人說孩子不能打,他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不好。有人說孩子可以打,我自己就是被打大的,現在我的人生也很成功啊。也有人說看情況,該打時就打,不該打時就不打。那麼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把「犯錯」二字打了雙引號。因為,在孩子眼裡,他或她的某些行為並不是錯誤。「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第一,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是因為「錯誤是學習...

懲罰孩子真的不行嗎?

正面管教不提倡懲罰。有人就說,難道,這孩子就不能打嗎?不打他怎麼長記性?也有人說,我自己就是被打大的,現在人生也很成功啊。相信還是有些人存在這種思想的,即使你沒有。那我們先來想想為什麼要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