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怕這3件事的寶寶,更容易獲得正能量的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示:點擊上方"家庭育兒堂"訂閱↑教育養育深度乾貨即刻擁有

早教好歌曲 快和寶寶一起聽吧

害怕爸媽變老,怕爸媽去世

有不少寶寶突然間說不想長大,長大後媽媽就會變老,不想媽媽變老。

該如何引導寶寶看待生老病死,不讓他對未來恐懼?

嬰幼兒期的寶寶對於家長的健康依戀關係正在建立過程中,寶寶的這種表達也證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及內在安全感的需要。

當寶寶說出這個問題時父母應該很坦然接納孩子的感受,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

當然和孩子這樣探討有點深奧,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故事和孩子分享,分享的過程中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為家長也要自然地接受孩子的感受,不做評價。

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這樣的話題比較好,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比如可以和孩子說不管任何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在你身邊,雖然你看不到媽媽爸爸,當你需要的時候媽媽爸爸都會出現。

這也提醒我們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嬰幼兒時期,高質量的陪伴更加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健康的依戀關係會讓孩子更加自信,不會擔心許多未知的事情。

家長也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以正向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接納孩子的感受。

害怕長大後事情多,壓力大。

現在小孩作業多、天天各種興趣班是公認的,有一天寶寶跟我說,不要長大,長大之後還要學習更多的東西,太累了。

除了減少興趣班,還需要怎樣引導寶寶面對需要接受和學習的東西?

孩子成長的確實不容易,不同階段面對的壓力不同,不管怎樣,很多事情都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有資料證明:對事情的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方式。

事情本身只占結果的10%,90%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行為。

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問題的結果也是我們家長行為和態度決定的。

針對學齡期的孩子要經常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惑和問題。

家長要以積極的心態和孩子分析,不要說教和抱怨,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家長也可以適當和孩子分析自己所面對的困惑和問題,讓孩子幫助我們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不管是什麼問題,積極樂觀的心態決定事情的結果,也決定了我們對每件事情的態度,這也是對生活的態度。

學習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和孩子經常分享學習知識的快樂。

如分享讀一個故事的快樂,家人可以集體繪聲繪色講故事;可以一起去圖書館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通過有趣的實驗來驗證生活中一些現象等,和孩子一起體驗共同學習成長的快樂。

要知道家長積極向上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決定孩子對待生活和自己的態度。

害怕離開爸媽,自己出去上學

媽媽在家的時候,寶寶誰都不跟,並且經常說,長大後就會像哥哥一樣離開家,自己去上學。

怎樣不讓寶寶過於黏家長,能夠一個人勇敢的面對事情?

0-3歲是嬰幼兒健康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

依戀關係的建立有安全的依戀關係、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及介於的依戀關係,安全的依戀關係表現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獨立地玩,分開時會有短暫的哭鬧,但很快就會安靜下來專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則表現為比較粘人,即便和父母在一起也表現做事情不專心,和父母分開後會長時間哭鬧,再次見到父母時會表現的委屈和不安,更加粘著父母。

介於兩者之間的依戀關係,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比較矛盾,不知道怎麼和父母相處,表現的有點焦慮和不安。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父母養孩子的方式有關。

對於孩子的任何表現,家長不要急於評價和說教,要接納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在一起時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讓孩子做我們的老師。

在孩子的世界裡,事情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所以接納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很多父母都知道同理心,同理心的前提是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同情和憐憫。

當孩子真正接納和理解的時候,孩子才會感覺安全,才能建構自己的自信心,勇敢面對所有的事情。

生活即教育,簡單做父母,就是關注生活中體驗對孩子成長的價值,把所有的事情簡單化,簡單即快樂。

當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什麼也不說,給孩子一個微笑或者擁抱就表達接納理解和愛。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這決定了孩子面對事情的態度和行為。

安全的依戀關係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讓孩子坦然面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當然這也和家庭關係及養方式有至關重要的關係,所以我特彆強調家庭關係的一致性,尤其在源家庭(和祖輩一起)環境裡,當孩子遇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孩子問題的主導者應該是父母,而不是祖輩。

代養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方式,所以在安全和規則的前提下,允許孩子體驗所有可以體驗的事情。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和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說教和評價,更不能有消極的情緒。

孩子未來面對生活的能力是在家庭中得到的,在學校學到的更多是知識技能。

社會是真正的檢驗標準,所以說每一種體驗都會儲存在你的生命歷程里,在一定的時間裡會再現出來。

別走開,下滑還有精彩內容喔

家庭育兒堂特邀早教專家孫杰獨家撰稿。

孫杰,早教專家,從事家庭教育及培訓20多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突然不願意去幼兒園了怎麼辦?

當父母聽到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的那一刻,心情都是懵的。問孩子為什麼不去幼兒園,孩子不是支支吾吾就是無理取鬧,總之就是各種拖延,你能感受到孩子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情緒,但是時常無法從理...

寶寶缺乏安全感,很黏人,應該如何調整?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也經常聽別人說「安全感」。很多人總以為一個人的安全感是一個比較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這話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一個人的影響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將對他的一生產...

哼!媽媽說愛我,為啥還去抱其Ta的寶寶?

媽媽在寶寶心中的地位獨一無二,媽媽會對寶寶說我愛你,媽媽能幫助他所有的難題。但寶寶不解的是,為什麼媽媽會對其他的寶寶笑,把自己的零食玩具給其他的寶寶,還會抱其他的寶寶?媽媽難道不愛我了嗎?蒙台梭...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幸福人生從「家」出發

在教養孩子方面,一直流行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此追捧與批判的聲音從來不絕於耳。當我為人父母教養孩子時一度也很迷茫,起點在哪裡,終點何處去,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到達終點?在迷茫中,我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