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乏安全感,很黏人,應該如何調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也經常聽別人說「安全感」。

很多人總以為一個人的安全感是一個比較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

這話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一個人的影響的確是實實在在的。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將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可能會讓孩子的生活處在自卑,懦弱之中。

所謂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

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的3種情況之一,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不要再視而不見了!

1、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時,孩子特別乖,一旦見到媽媽,就粘著媽媽不放,在媽媽面前哭鬧、任性,不讓媽媽離開。

2、孩子愛和周圍的小朋友發生衝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會拳腳相加,媽媽勸說,他就會用攻擊媽媽或者苦惱的方式表示抗議。

3、孩子平時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很活潑開朗,可是在幼兒園裡看見老師的時候,就不敢抬頭看老師,小手不停擺動,顯得神情緊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安全感建立期間,我們父母應該如何做?

孩子從4個月開始,進入另外一個階段——想要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本來和媽媽連在一起,出生時經歷了生理上的分離。

從4個月開始一直到3歲,是孩子要和媽媽或爸爸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

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

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這件事情上,媽媽的作用大過爸爸,因為孩子分離的主要對象是媽媽。

如果媽媽的狀態穩定,孩子會很自然地走過這個分離期,並獲得安全感。

那麼媽媽怎樣的狀態,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第一、媽媽要情緒穩定。

常處於焦慮狀態的媽媽,很難心平氣和,她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情緒容易失控。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媽媽是願意學習,讓自己情緒穩定,跟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如果媽媽認為自己有情緒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面對孩子。

關於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文章《當媽不等於失去自我》的文章中有說到。

我們常喜歡為孩子做我們「認為」最好的事情,而實際上,一個穩定平和的媽媽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邊,觀察孩子需要什麼,然後滿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0-3歲這個階段,會時不時跑回媽媽身邊,要媽媽抱抱,這時媽媽痛快地抱起他就好了。

抱了一下,孩子有安全感了,要下來,那就放他下來,讓他自己去玩,不要打擾。

孩子邀請你玩,你就陪他玩兒。

順其自然,當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會嘗試分享一點

安全感更多一點時,就再分享一點。

總之,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容易分離,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過程。

一直不停地離開、回來、再離開、再回來……直到成為一個身體、心理上真正獨立的人。

相較而言,不好的做法是,今天媽媽心情很好,就把孩子抱起來玩玩、親親;等到心情不好或者很忙的時候,孩子一來卻對孩子說:去去去,去找爸爸或者奶奶。

孩子老來煩父母,是因為他需要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並不是因為孩子要的太多。

第二:注意夫妻之間的關係。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

孩子那麼小,對物質沒有那麼大需求,父母親之間良好的關係,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給他安全感的東西。

父母關係好,孩子自然很開心,因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相互指責,孩子就會很害怕,而他無法表達害怕時,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呈現。

夫妻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裡,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四五歲甚至十幾歲還會拉著父母的衣角,到了要上學的時候,抱著門不肯出去,都是因為他不能獨立、不能分離。

可以分離的人,是可以「以情相系」的人,如果孩子在拚命汲取安全感的這段時間,沒有得到「可以用情感和別人維持聯繫」的安全感,整個人就會充滿不安和恐懼,那他自然就害怕分離、無法獨立。

孩子安全感有一個最頭疼的時期——可怕的兩歲。

因為這時的孩子正處於分離期,想獨立,卻沒有徹底與媽媽分離。

這時,孩子對媽媽的要求特別高。

因為沒有獨立的能力,他需要媽媽隨時看著他、保護他、並對他的行為有所反應,但是如果你真去幫他,他又不同意,因為他那麼渴望獨立。

所以,兩歲上下的孩子最常講的,就是兩個字:「不要!」,面對孩子的這種「逆反」,我們要拿出「溫和而堅持」的態度。

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的,大膽放手。

確實有危險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溫和而堅持」地對孩子說「不」。

「堅持」是指行為堅決制止孩子不當或不安全的舉動,「溫和」是指當我們制止孩子時,態度上不帶有評判、指責的情緒。

第三:讓孩子在生活里,多為自己做主、做事情。

比如,他餵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

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選擇,孩子可以做的,都讓他充分動手嘗試,每一個環節、每一次過程都能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可以放手讓孩子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果如何,讓他失敗、學習、累積經驗、獲得自信。

如果反過來,父母非常保護孩子,為他做這做那,孩子就容易沒有安全感。

即使父母關係好,爸爸媽媽對他也不不錯,但什麼都不讓他自己嘗試,他對自己就會有懷疑:「一旦沒有你的時候,我是不是就不行了?」過度保護其實是在給孩子的安全感減分。

第四:和他玩一些關於物體永久的遊戲。

這樣讓他知道一個東西(比如:玩具、毛絨玩具、爸爸或媽媽等),雖然有時不在眼前,但他還會再出現,爸爸或媽媽走了,也不會消失,還會回來的。

物體永久的遊戲可以這樣玩:

(1)捉迷藏遊戲(藏在門背後、沙發後面等);

(2)玩:找失去的球(把一隻海洋球當他的面滾到一隻布袋裡);

(3)玩:蓋布下找娃娃(1、先把一個小娃娃當著孩子的面,用一塊布稍蓋好。

2、然後當孩子面掬出娃娃來。

3、打開蓋布抱出娃娃來。

)。

讓他懂得有一樣東西(甚至人),暫時看不見,並不等於永遠沒有了。

懂了這個道理,你離開一會兒,他就不會跟出來了。

部分內容參考《心理營養》

露媽說

當遇到寶寶分離焦慮時期,可以查看露媽之前分離的寶寶分離焦慮怎麼破?這篇文章。

3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關鍵時期,家長在頭三年給予寶寶充足的安全營養,這非常利於寶寶心靈的成長。

寶寶以後對新環境的適應、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也會容易的多,包括上幼兒園、參加社會活動和家長短暫的分離也能正確的接受。

【培養孩子安全感】如果您不知道從何入手,不會陪玩?現在加入寶寶早教指導班,露媽手把手指導您在家科學早教,讓孩子更聰明、更快樂!聯繫微信加入 260809648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缺乏安全感,很黏人,應該如何調整?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也經常聽別人說「安全感」。很多人總以為一個人的安全感是一個比較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這話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一個人的影響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將對他的一生產...

「爸爸媽媽,求求你們,不要扔下我啊!」

妞妞是個5歲多的小姑娘。眼看明年要上學了,可是她從心理上,依然是個小嬰兒的狀態。每天睡覺只要不碰著媽媽,都會馬上醒來;每天媽媽只要出門,妞妞都會不停囑咐:「媽媽,那你快點回來啊,你5分鐘能回來嗎...

可怕的兩歲,你想好對策了嗎?

現在進入到我們養孩子的一個頭痛的時期:可怕的兩歲。為什麼可怕呢,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正是又想要獨立,他又與母親是一體的。這個時候,他們對母親的要求是非常大的,看到媽媽什麼時候圍繞你你都要反應,然後...

這5大心理營養沒餵飽,孩子一生都在困惑中

作者:林文采博士 來源:《心理營養》跟身體營養一樣,孩子在年齡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一旦缺失,他在其後的一生中他都會不斷尋覓,並因此引發各種狀況,直到找到曾經缺失的心理營養。第一個心理...

別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明明是你安全感沒給夠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一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別粘我。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傢伙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著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

不要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營養」

18歲前的孩子,身體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長高長大。我們可以把孩子比作一顆種子,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而種子的的成長必須伴隨陽光、雨露等自然條件。同樣,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生理營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