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不是你做了這樣幾件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越來越大,面對家長的要求和批評經常會選擇性的「失聰」,更甚至會大發雷霆,很多家長為此頭疼不已。

家長心裡的乖小孩儼然成了一個「小皇帝」,因此家長便開始認為是自己教育的鬆懈,心裡默認一定要把孩子的壞毛病改過來!可是,殊不知,在此過程中,家長的一些行為卻與自己原本的初衷背道而馳,到最後還會造成心理上和孩子越來越遠的距離.....

那麼,當發現面對自己的管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甚至開始逆反的時候,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

事例一:

火車上有一對母子,小男孩一個人覺得無聊,開始在座位上站了起來,還時不時的拍打著小桌板,臨近晚上十點,周圍的人都在休息,小男孩的媽媽估計覺得不好意思,便板著臉制止道:「叔叔阿姨在睡覺,乖乖坐好。

小孩天性待不住,沒到一會兒便從座位上爬了下來,在走道里興奮的大聲唱歌。

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生氣了,將小男孩一把拉了回來,斥責道:「我平時就是這麼教你的嗎!人家在睡覺,你要安靜!」

周圍的人覺得奇怪,明明看著媽媽挺懂禮貌的,怎麼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沒到一會兒,媽媽的電話響了起來,聲音很大,在夜晚的車廂里格外的刺耳,媽媽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舉著電話便開始大聲的說話,孩子一個人在旁邊開始無聊,便爬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將電話拿到一邊,不耐煩的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呵斥了一句:「你能不能安靜點!媽媽在打電話!」

直到這裡,周圍的人才恍然明白,原來這才是她教育孩子的「真實面目」。

這樣的粗暴教育,存在在很多家長的身上。

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重視自己說的話,便下意識的提高聲調,同時面部表情便會從柔和轉變為暴戾,或許自己沒有察覺到,但是孩子觀察的天性卻將家長的態度和憤怒看在眼裡。

從心理學角度看,家長說話越溫和,孩子越容易關注父母說的話,因此,即使很生氣,父母也要按捺住情緒,看著孩子,讓他停下手裡的事,和顏悅色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讓孩子聽話,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經常會選擇用命令性的句子來跟孩子說話,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以此來來規範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這是出於他們對父母天然的崇敬。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自己身上發生。

事例二:

下班後,爸爸在客廳忙著看剛上映的一部諜戰片,給寶寶扔了一本兒童書在桌子上,讓他自己翻著看。

正在高潮劇情的時候,寶寶舉著書放到爸爸的膝蓋上,指著上面的一幅圖問道:「爸爸,孫悟空為什麼是從石頭裡出來的?」

「書上就那麼寫的。

」爸爸隨意的說到。

寶寶又接著問道:「那他有沒有媽媽呢?」

「他媽就是那個石頭。

」爸爸眼睛盯著電視機,頭也沒有低了一下。

「那——」

「我不知道,你不去問你媽!」

還沒有等孩子說完,爸爸直接打斷了孩子的話。

這個場景在現實家庭中也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大人往往很忙,所以不少家庭經常是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父母卻忙著手頭的事。

無形中,孩子就學會了「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就會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

對此,父母要有傾聽孩子心聲的意識,傾聽時要蹲下或彎腰,眼睛平視孩子,而不是蹺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給我站好」。

同時,孩子說話時,父母要用對孩子的期望來要求自己,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聽他說的每一個字,並及時給予反饋。

同時可以提一些問題,加強互動。

假如當時很忙,要明確告訴孩子需要等待多久,以及這段時間他可做些什麼,讓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事例三:

暑假的時候,隔壁鄰居的同齡孩子從集訓營回來,手裡帶著一本集訓營自編的教材,媽媽看到後覺得很適合自己的孩子,於是便把試卷借了過來,趁著晚上睡覺前的時間,讓自己的孩子做。

孩子沒有經過集訓營的訓練,對於專門針對集訓營教材的試題當然無從下手,一套試卷做下來,面前60分剛剛及格。

媽媽開始生氣了,指著試卷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怒氣,「這些題,你都不會做嗎?很簡單的啊。

「可是,我沒有學過,當然做的不怎麼好啊。

孩子下意識的辯解馬上便讓媽媽怒火上涌,開始對著孩子吼道:「都是一個學校的,人家會做怎麼你就不會做!你是不是在學校就根本不學啊!」

這樣的話,多少家長說過呢?讓孩子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顯然是一個不合理的行為,但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當父母給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時,很容易使孩子積累起負面情緒,導致他不聽話。

對此,在給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須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

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歲的孩子大公無私,學「孔融讓梨」,這是很難做到的。

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讓他半個小時靜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或做作業,那是很難的。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區別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

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一廂情願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類型的人是不現實的。

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但同時要讓孩子去做他「努力一下就能得到的事情」,這就需要家長多花點時間去觀察自己的孩子。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

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壞。

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

」父母凡是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自己先具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專治「熊孩子」,父母更需要「好好說話」!

近日,貴陽兩熊孩子把當地藏書閣擺放整齊的一摞摞書翻倒在地上,搞得一地狼藉。這一事件在網上曝光後,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轉發。而這樣的案例在全國並不少見,不少書店的少兒區(館)都存在孩子亂翻亂扔的現象。

科學應對幼兒逆反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孫濤常常會有一些家長抱怨說:「我家寶寶最近非常不聽話,什麼事都喜歡跟我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辦呀!」每當這時,我都會跟家長說「恭喜你,你家寶寶長大啦」!很多家長都...

摘錄:<培養了不起男孩的100個細節>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特意摘錄下來。第一部分第1節:序 言培養了不起男孩的100個細節與養育女孩相比,養育男孩帶給父母的挑戰要大得多。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早在2300多年前就這樣寫道:"在所有的...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這兩個字上

作者:番茄來源:遇見番茄(ID: yujianfanqie)01.昨晚我和好友嵐逛街,經過一個店鋪時嵐在裡面試衣服,我隨意看著,這時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進來了。剛進店門就聽到小男孩大聲...

寶寶的言談舉止可直接反映出家長的教育問題

寶寶的來臨,給無數家庭帶來了喜悅••••••同樣的,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這幾年,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所說的教育,並不全是指去上補習班,多學幾個興趣等等,而是家長才...

孩子犯的這類「錯」,爸媽不要多管!

孩子犯錯有很多種,但家長沒有必要全部計較,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上,我問台下的家長:「小孩子犯錯後,你會怎麼做?」家長的答案五花八門:提醒,糾正,批評,教訓,講道理,吼叫,發脾氣,打罵,懲罰……下面...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的六條小規則

1. 未經過別人同意之前不可拿別人的東西經常能看到孩子們玩耍的時候,發生爭搶玩具,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不一樣的玩具,都會搶過來占為己有,而導致吵鬧。那是因為,6歲之前的寶寶不懂什麼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