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要掌握四個方法 避免五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燒是小朋友都會出現的疾病,但是遇到小寶寶發燒,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第一反應就是給患兒餵藥,提醒,小兒發熱,家長要掌握以下這4個處理方法。

小兒發熱家長要掌握這4個方法

小兒發熱家長要掌握這4個方法

1、室內環境要通風

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解開患兒衣服,達到散熱目的。

遇到高熱抽風時,不要大聲呼叫、拍打搖晃患兒,如患兒全身發熱,頭向後仰,不要用力彎曲患兒或把患兒摟在懷裡,應把患兒放在床上,不要枕枕頭,頭歪向一側,免得影響呼吸。

2、物理降溫的方法

物理降溫宜緩不宜急,適用於高熱達39℃以上者,或診斷不明,神志不清,無從給藥時,或外界溫度過高致熱者。

可試用各種物理降溫方法:

①冷水浸濕毛巾或冰袋,敷前額、腹股溝、腋下等處20分鐘,不宜重複施行;

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頸、胸背約2-4分鐘,擦畢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

③冷鹽水灌腸,水溫約在20℃,每次為200-500毫升。

同時,在物理降溫之前,最好服用適當的鎮靜劑,如冬眠靈或10%水合氯醛等,可減少寒冷反應,防止抽搐的發生。

3、不宜給寶寶穿太多

寶寶衣服不宜穿的過多,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則要預防發生高熱驚厥,尤其對於新生兒體溫在38。

5度以上時,一旦包裹的過緊,容易導致驚厥發作。

因此對於新生兒體溫升高,要立即打開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熱。

4、勤測體溫

建議媽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

服用退熱藥後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

可先餵一些含糖的稀鹽水或鮮榨的果汁,為寶寶補充水分。

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誤區一: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家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也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於是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通過捂熱出汗來退熱的家長也不少,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

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寶寶長期在這種悶熱的高熱環境中,處於缺氧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但要注意寶寶手腳的保暖。

誤區二:孩子發高燒了也要等醫生看了再處理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或者不知道該給孩子用什麼藥,於是,孩子都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了也還是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要等到見了醫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經發高燒了,在家不處理就直接抱過來醫院,在診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就應該積極先給孩子降溫,尤其是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的發生。

誤區三: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

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我們都是建議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了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

目前市面上的退燒藥品種繁多,家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兒童劑型的退燒藥,尤其是小嬰兒,可以選用一些滴劑類的退燒藥。

在使用退燒藥的過程中,家長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燒藥後孩子體溫還是沒有降下來,也不能馬上再用一次退燒藥或者更換其他退燒藥,要間隔4-6個小時之後才能再服用退燒藥,同時,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於降溫。

誤區四:發燒不能洗澡或發燒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話很容易著涼,還有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發燒的話,幫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降溫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

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後要迅速擦乾全身,並換上乾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誤區五:用肉湯補充營養

高燒也可以導致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寶寶補充營養是對的。

但是通過給寶寶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

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在寶寶發燒的時候,應該給寶寶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

另外,還要給寶寶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

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寶寶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寶寶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1、體溫38℃以下 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干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採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

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 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

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

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藥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體溫39℃以上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

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但必須明確一點是,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八大謠言,不能信!

作為父母,最害怕的就是寶寶生病啦!那是一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百爪撓心的體驗。蛋媽在自己孩子生病發燒的時候,也經常抓不著頭腦,也經常聽從一些網上看些方法來給 寶寶降溫,但是才發現之前有好多的方法和...

關於寶寶發燒的十個謊言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發燒總是一不小心就「纏」上他們。關於發燒的謠言也是一直此起彼伏,滔滔不絕,為了讓新手爸媽獲取靠譜實用的知識,在照顧發燒的寶寶時得心應手,我們本期的特意來做一個盤點,有關發燒的...

嬰兒發燒後父母做這事竟害了孩子

孩子發燒了,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最心疼與慌張的肯定是家長們。送醫治療當然是最先會想到的問題,也有些家長會相信一些民間謠言,採取錯誤的方法,這是很危險的。今日小編就告訴大家如何照顧孩子發燒,孩子生病...

寶寶發燒了,趕緊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

新年的第一個星期,我們遭遇了連續幾天的霧霾橙色預警,冷空氣的侵襲混著霧霾的中傷,在這樣極端的天氣里,孩子的抵抗力是最令人擔憂的。在霧霾橙色預警的這幾天裡,呼吸科、兒科的門診數量都有明顯的上升。孩...

孩子發燒別馬上用退燒藥 退燒小心4個誤區

在兒科門診,發熱是孩子們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尤其是在遇到流感高發期,兒科門診到處都可見到頭上貼著退熱貼的小孩。孩子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顯得非常緊張、焦慮、不知所措了,他們老擔心發燒會燒壞小寶寶的...

注意啦!應對寶寶發燒的誤區,你踩雷了嗎?

一部分父母一遇到寶寶發燒就特別緊張,總害怕孩子發燒引起其他疾病,各種能想到的招兒都齊上陣或是馬上送醫院,恨不得馬上就將寶寶的體溫降下來;而另外一部分家長認為哪有不發燒就長大的孩子,發發燒等於排毒...

闢謠:關於寶寶發燒的10大謠言,你知道幾個?

在寶寶三歲之前,發燒經常一不小心就「纏」上孩子。關於發燒的謠言朋友圈到處傳播,為讓新手爸媽獲取靠譜實用的知識,在照顧發燒的寶寶時得心應手,我們特意盤下發燒都有哪些謊言。發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疾病...

最近寶寶燒不退,看著心痛!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對寶寶發燒的4個關鍵步驟

寶寶是媽媽們的心頭肉,只要有一點點小狀況都會揪起媽媽的心,那麼如果寶寶發燒了,該怎麼幫寶寶退燒呢?如何應對寶寶發燒的4個關鍵步驟:掌握為寶寶量體溫的方法可以用來量寶寶體溫的工具有很多。水銀溫度計...

家長必知: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小寶寶一發燒,許多父母都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擔心熱度會燒壞寶寶的腦子,其實發燒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寶寶發燒的五個誤區,重新認識一下寶寶發燒這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