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我有「聽力涵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繼續前兩周分享的「傾聽」主題,傾聽需要時間,可以每天定抽出一定時間,傾聽孩子。

之前國外有個爸爸獨特的教育方式就是每天問孩子四句話-----

1、今天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了解孩子的價值觀,知道在孩子心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積累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和自己比每天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

3、今天有什麼收穫嗎?

幫助孩子總結今天具體學到了什麼。

4、有什麼需要爸爸幫助嗎?

第一, 傳遞給孩子關心和支持;

第二,也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常有爸爸媽媽困惑遇到孩子不說的情況很為難,下面我們分享爸爸媽媽和孩子傾聽時的四個技能包:

(1)專注

說話時眼睛看著孩子,保持目光接觸,不要東張

西望;

身體適當前傾、自然微笑、表情跟隨孩子的內容。

(2)不打斷

孩子沒說完話不要急於打斷、評判和否定,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夠尊重他、不理解他,從而不願意表達。

(3)提問

適當地提出「門把手」式問題,邀請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發生什麼了?」「還有嗎?」「你是什麼感受?」「你需要什麼?」,面對不願意表達的孩子,儘量不問「為什麼?」,會引起孩子防衛、擔心受到責備。

(4)認可

適當地點頭;

說「是」信息:「好。

」、「對。

」、「明白!」「有意思!」、「真的嗎?」「我怎麼沒想到!」....

重複或複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笑笑把你的書仍在地上,你很生氣。

」、「你不想和他一起玩兒了。

」……

聽,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但是真正有多少父母給孩子充分的傾聽?聽(hearing)不等於傾聽(listening),《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告訴我們:大部分人在聆聽,他的目的根本不是去聆聽對方,而是回應和指責。

「傾聽」是需要被喚醒和練習的:孩子需要被聽到;對於家長,傾聽不僅僅是一種姿勢,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影響----當我們好好聽,孩子才會好好說,更加積極、更加合作!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只能說200來個詞。孩子的語言能力雖然在發展,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仍處在流暢表達的初期,所以他不能迅速選擇與他的想法相匹配的詞彙。而且,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

「不聽話」的父母,親子關係最差

央視曾推出的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片中都是一些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在《鏡子》里家長與孩子之間各種問題被毫無遮掩地展示出來其中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是片中幾個家庭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