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乖的寶寶,長大可能越不省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乖巧的孩子:

5歲的詩詩,一直是大家眼中文靜的小淑女。

每次放學後,爸爸媽媽去接她,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教室里玩耍、嬉笑,只有詩詩,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規規矩矩地坐著,不吵不鬧。

老師總是誇獎她非常乖,很懂事。

其他的家長也很好奇,詩詩的爸媽怎麼把她培養得這麼乖巧,連小朋友愛吃的糖果,她都不吵鬧著讓爸媽買。

原來,小姑娘一直被教導,「 爸媽最愛聽話的乖寶寶 」,慢慢地,她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一句「真乖」,看到愛吃的零食不敢要;放學後,想跟其他小朋友玩,也怕被說「調皮,不乖」。

很多時候,我們把「聽話」當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徑,總是用「聽話」兩個字去要求孩子。

事實上,用「乖」或者「不乖」來評價孩子,本身就具有操控的意味。

想想看,絕大多數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操控中長大的。

這種操縱就像牛吃草的原理一樣。

當一頭牛還是小牛犢的時候會被拴在一根小木樁上。

剛開始它總是不肯老老實實地呆著,刨蹄子、打噴鼻、不斷地撒野,企圖把小木樁拔起來。

可是,牛犢的力氣太小,折騰了一陣子總是在原地打轉,不久它就不再折騰了。

後來,牛長大了,不僅個子高了,力氣也大了,可是它已經不再想去拔這根小木樁了。

一次,飼養員在給它添料的時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頭夠不著的地方,只要它一伸脖子,這根小木樁就會被拔起來。

可是,當它吃完了夠得著的草料,眼看著遠處的草,打了兩個噴鼻就耷拉下腦袋放棄了。

牛吃草的案例間接說明了「聽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副精神枷鎖,牢牢地套住了孩子。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為什麼會這樣?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著討好大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我很清楚地記得,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

路過糖果攤,奶奶指著糖果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 奶奶滿意地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的「老好人」。

心理諮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乖」意味著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我:「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

為什麼?」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願意去幼兒園。

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麼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他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

他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他。

換句話說,他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宣洩出來。

他上幼兒園以後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心的一種宣洩方式。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全盤接納。

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能在人生中取得更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獨立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強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道路,過上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媽媽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可能都不「乖」。

當然,我們也見過一些孩子,他們對必要的社會規範或者父母的要求,也能順利配合,他們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

比如:

● 在幼兒園,他們很少給老師惹事,也不常和小朋友發生衝突;

● 他們想吃的劣質零食,媽媽不同意買,他們不會動不動就撒潑打滾;

● 在不允許大聲喧譁的公共場合,他們可以控制自己說話的聲音;

● 在成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不以壓抑自己為前提,主動樂意地提供幫助。

……

所以,並不是說,孩子不聽話、頑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現,而是我們一定不要單純地陶醉於孩子聽話。

一定要觀察你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屬於哪種情況,是孩子為了討好成年人而表現出的「乖」?還是孩子發自內心去做某件事?

這兩種「乖」,如果細心觀察,一定可以區別出來的。

比如,孩子聽話懂事時,是緊張的、眼神怯怯的?還是非常放鬆愉悅的?如果你的孩子屬於後者,那麼他是優質教育的結果。

如果屬於前者,就請好好反思一下。

您是孩子身邊最親密的成人,為什麼孩子在與您的互動中,會表現出壓力;為什麼他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意志;為什麼他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

所以,孩子,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不要為了博得別人的開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也希望家長們,可以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有所領悟,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真實地表現自己,成為那個他希望成為的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懂事的孩子最可憐:孩子,你不必太聽話

前兩天,一則「你周圍那些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麼樣?」的話題上了熱搜,因為下面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舊不成悲:對現實不甘,對未來害怕,對過去後悔。對,那就是我。@你的徐公子:已經很少有...

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乖」孩子

我們總是會聽到一部分的爸爸媽媽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有多乖,有多聽話,然後經過一對比,就會覺得自己家裡的孩子不夠乖,不聽話。總是把乖孩子等同於好孩子,而不乖的孩子也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但是這個...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01「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

家長必看:「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氏金喇叭少兒口才與主持「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別讓你嘴裡的「乖孩子」毀了孩子一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當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時候,經過家長溝通之後還是不聽,很多家長會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不少專家表明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家長、老師讚揚有加。而...

孩子越乖,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乖」是長輩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或有意或無意地常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這也成了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最近小編看到有篇文章《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文章如數家珍地 道出乖孩子的種種痛苦跡象。難道真是長大後會很痛苦嗎?「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