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超人」在身邊保護和寵溺,寶寶如何長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外公,是寶寶媽媽的爸爸」。

在現在的80、90青年中,生完了小孩,因為自己工作的原因,一般將小孩子交由爺爺奶奶或外婆帶。

我們家是外公外婆帶的。

「我喜歡叫愛公,而不是外公」——我是妮寶,就喜歡一直這樣叫。

愛公很帥,是湖南人,年輕的時候像極了「周潤發」,所以媽媽和我都還遺傳了他的,也都算是漂亮可愛。

愛公和妮寶盪鞦韆

愛公和妮寶騎馬

愛公和妮寶開遊樂車

我馬上3歲了,

在湖南家鄉的日子就要快結束了!

幼兒園的老師,

幼兒園的小朋友,

遠在廈門的父母、爺奶,

都在不停地召喚~

返廈的時間進入倒計時,

妮寶,也有點迫不及待呢!

可是在寶寶心裡,

捨不得最溫柔如水的愛婆,

還有一個雖然大嗓門卻寵溺寶寶的超人愛公……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妮寶一直在「愛公」肩膀上,

度過最愛撒嬌最愛偷懶的三年!

出去玩,走不動了,就對著愛公雙手一伸,

——愛公!抱!抱一下,好不好!

(實際上,愛公腰椎肩旁突出未完全康復)

(有一次,5公里山地景區旅遊,愛公幾乎全程抱著33斤的寶寶爬上滿是台階的陡山)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這個好好吃!寶寶要不要吃?!」

「愛公,寶寶要不要吃!」

愛公掏錢買。

那個小豬佩奇好漂亮!

寶寶拿了就走。

愛公在後面付錢,然後去追寶寶。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外面有火車的聲音,

外面有蟲蟲的聲音,

外面有炮竹煙花的聲音,

……

愛公,寶寶要和你睡,

愛公,保護我!

(聽到愛公的呼嚕就安心!)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寶寶,一言不合,發脾氣,亂扔東西……

媽媽:自己去撿起來!

寶寶:哭臉叭!(威脅媽媽)

媽媽:不撿起來,打PP(拿棍子來)

寶寶:不撿!哭臉叭!(再次威脅)

媽媽,瞪向寶寶。

寶寶:愛公撿!(命令愛公,拉愛公來)

媽媽:不准!自己撿!

寶寶嘟嘴生氣,愛公忙去撿起來。

媽媽打寶寶pp,寶寶不服氣,

還要找愛公教訓媽媽。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可以在愛公身上坐,

也可以在愛公肚子上跳!

需要幫助時,

可以任意呼喚愛公,

生氣任性時,

可以任意用手「打」愛公!

在妮寶心中,愛公是超人

因為寶寶愛吃香瓜,

愛公天天買香瓜,

因為寶寶愛吃西瓜,

愛公就帶寶寶去摘西瓜,

滿地的西瓜,滿心的寵溺。

寶寶愛吃魚,

愛公就去東江湖裡釣最甜嫩的魚,

煮了美味給寶寶吃~

在寶寶心中,

除了愛婆,

愛公是超級疼她而且最大力氣的人,

更是能寵到讓她隨意放肆的人!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就是所謂的:隔代親,隔代溺!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現在80-90-00後孩子的孩子的被長輩寵溺普遍現象,以上的行為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的發生過。

這樣寵出來的孩子,

未來會好嗎?

在孩子的世界裡,

「喜歡的、想要的,就一定要占為己有嗎?」

「不喜歡、不想要的,就一定要亂扔或浪費嗎?」

1.「喜歡的,就一定是我的!」

社會上,很多東西需要價值交換,需要購買,不是看中就可以拿走的。

這種拿來主義,很可能轉變成「搶」、「盜」等不良行為。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也是一種『偷』的行為。

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孩子,慢慢的孩子們可能就會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

因此,父母如果一旦發現孩子有拿別人東西的現象時,父母就應該及時的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把不是自己的東西歸為自己所有,那是一種偷的行為,如果年齡大了,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適當的滿足孩子,讓孩子們自己擁有一些特別的玩具,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霸占別人的東西。

當然也不能縱容孩子,不能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不然會導致孩子享樂主義的出現。

所以如果碰到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把孩子自己的玩具和別的孩子的玩具交換。

孩子們都是喜新厭舊的,玩具玩過一段時間,他們自然就不喜歡了,這個時候可以再把玩具換回來。

這種換玩具的辦法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們玩耍的慾望,還可以防範於未然,避免孩子出現『拿來主義』的現象。

慾望都是無止境的。

所以不應該讓孩子過度膨脹自己的慾望。

該限制的時候父母必須要限制孩子們對於物質的慾望。

從小父母就應該教會孩子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要讓孩子亂花錢。

孩子們如果懂得金錢來之不易的道理後,自然就會勤勤懇懇,也不會嚷著父母買各種各樣的玩具了。

孩子們物質欲降低,那麼自然就不會去拿別人的東西了。

培養孩子通過勞動獲得物質滿足的習慣。

孩子對於「拿」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物質渴望,然而當他在這種「拿」的習慣中慢慢成長後,懶惰的習氣便已根深蒂固。

生活中有意識教兒子學做簡單的家務,培養他的勞動觀念。

無論他最終做得好不好,及時送上表揚,給予她精神鼓勵或物質獎賞。

讓她嘗到了勞動後的快樂與滿足,並明白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與努力來獲得「報酬」是快樂且光榮的。

2.「不如意,要麼狂叫,要麼打對方!」

當任性和打人成為一種習慣,而且不知輕重,很容易釀成大錯!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寶寶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感情。

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兩類:敵意攻擊和工具性攻擊。

敵意攻擊是指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工具性攻擊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

「打人」會影響寶寶一生!

攻擊性是一種穩定、持續的特性。

研究證明,3歲時愛打架的寶寶,5歲時仍然愛打架;6~10歲時攻擊性的多少將預示著10~14歲時打架、嘲笑、戲弄別人、與同伴爭鬥的傾向性。

而且這種穩定性對男孩、女孩都適用。

父母長輩的態度決定著寶寶的行為

對寶寶冷漠、經常拒絕他的要求、無視寶寶表現出的「暴力」衝動,這樣的父母容易培養出帶有攻擊性的孩子。

因為他們總是挫傷寶寶的需要,在幼小心靈中埋下了對人漠不關心的種子;

同時,靠體罰來約束寶寶,更讓他懂得了如何才能傷害他人;有的父母過分溺愛,甚至覺得被寶寶打不算大事,一味縱容寶寶,也會使寶寶變本加厲;

家庭成員間發生分歧時互相攻擊、哭叫、打鬧、吵架也會對寶寶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所以,為人父母長輩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寶寶樹立正確的榜樣。

如何幫寶寶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

當寶寶打人時,父母千萬不能用打寶寶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

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寶寶過多解釋為什麼。

當寶寶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況。

第三積極的鼓勵不可少。

第四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反應。

當寶寶在家裡打人時,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寶寶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更不應主動逗寶寶發脾氣、打人。

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

時間久了,寶寶明白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最後為寶寶提供非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條件。

如果明知寶寶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點與其他寶寶的長處相比;多了解寶寶的需要以及獨到之處,從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寶寶;讓寶寶獨立做事情,擔負一定責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常說「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媽媽為你驕傲」之類的話,以此打開寶寶的心扉,幫助他成長。

3.「不喜歡的,隨便任意亂扔!」

亂扔東西,也是後天培養和寵溺出來的壞習慣。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扔東西僅僅是好玩

如果才2、3歲的話,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就是覺得這個是親子遊戲,覺得扔東西是特別好玩的一件事情,他們想要和家長互動,認為扔了就會撿起來給他,他們享受的是這個過程。

同時也希望引起忙碌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夠給予他鼓勵或是讚揚。

這時,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於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如果不喜歡就亂扔東西

寶寶發脾氣亂扔東西,或因不喜歡就浪費食物等,都是不好的行為,是寶寶在前期試探,而家長對其過於放任寵溺造成的。

這種習慣若不糾正,伴隨其漸漸長大,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心理學家們認為,兒童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這是個普遍傾向。

而那些總是把物品收拾得過於乾淨利落的孩子,倒是有些問題了。

兒童的特點主要是在於關心未來的事情,在思考,做完了某件事情、感到滿足之後,對繼之而來的整理問題幾乎想不到,這正是兒童的幼稚之處。

怎麼糾正寶寶亂扔東西?

1、設計各種扔東西的遊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

如扔球、擲沙包等,並可教給他各種投擲技能。

2、寶寶兩歲以後已經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能扔。

3 、如果孩子扔東西影響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對孩子提出正面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4、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發泄而扔東西,那麼爸爸媽媽應先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對孩子生氣的原因。

如果理由是正當的,要對寶寶加以同情,並給予他安慰;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則可以採取轉移目標的方法進行處理。

5、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讓寶寶感覺到家長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6、寶寶每次玩玩具後,家長要經常喝寶寶一起整理玩具,整理好了,一起欣賞。

要培養寶寶美的感受能力,這樣可以指導寶寶不要亂扔東西。

7、如果寶寶扔完東西後主動收拾,哪怕只是一兩次,家長要抓緊機會進行讚揚和教育。

通過表揚使寶寶加強收拾東西的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有2歲「暴力」寶寶 家長應該這麼做

2歲寶寶的行動能力更強,自我意識發展也提升了,當寶寶與同伴在一起玩耍時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機率也增加了。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寶寶在初期出現攻擊行為時,爸爸媽媽沒有及時糾正寶寶的行為,那麼當寶寶成長...

2歲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該怎麼治?

「朵媽,我家寶寶23個月了,最近突然變得愛動手打人。我嚴厲制止,可是不管用。很怕他以後變成小霸王,去了學校也天天打人,怎麼辦?」最近我收到了好幾條類似的留言,媽媽們表示一聽說自家的娃闖禍打了人,...

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良習慣」

我國從去年開始已經實行二孩政策,一個家庭可以生兩個寶寶。儘管這樣,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包括智力和性格)也是極為關注,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行為又好,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孩子從母腹來到人間,不懂...

成長路上的小煩惱 為何小小年紀愛打人?

兩三歲寶寶愛打人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喜歡打人呢?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爸爸媽媽,有的寶寶生氣了打人,高興了還打人,不僅打人還抓、擰、踢、咬各種手段,不僅打其他小朋友還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真為寶寶的這種...

「熊孩子」出沒,家長千萬別寵壞!

熊孩子好動,破壞力強,他們無厘頭的要求往往弄得父母不耐煩乃至抓狂。專家指出,小孩會根據父母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如果這個時期家長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不加分析地讓步、哄勸,一味滿足兒童的欲求...

寶寶打人該怎麼辦?寶寶打人原因大探究!

常有爸爸媽媽給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留言問寶寶打人、咬人怎麼辦,其實0—3歲的寶寶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由於寶寶的語言功能發育得還不完善,不用能正確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