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藥物皮膚環境」所引起的嚴重過敏和醫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過敏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和環境的變化,兒童的過敏性疾病有增加的趨勢。

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一般認為與遺傳和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兒童中常見的過敏有食物過敏、皮膚過敏、藥物過敏和環境致敏因子。

食物過敏: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多為蛋白質)進入了體內,被機體的免疫系統誤認為是入侵的病原,進而發生了免疫反應。

食物過敏不是兒童常見的疾病,發病率為2%,但在3歲以下嬰幼兒中較常見,發病率約為5%至8%。

儘管任何食物都有造成過敏的可能,但兒童中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堅果類、小麥、大豆、巧克力、魚和甲殼魚類等。

食物過敏所產生的症狀出現在消化道,表現為腹瀉、嘔吐等;在皮膚表現為皮疹、紅斑、瘙癢等;還可有呼吸道的表現如氣喘、胸痛、鼻炎等。

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最好能夠堅持母乳餵養。

若無法進行哺乳,可改餵以乳蛋白部分水解嬰兒配方奶粉。

乳蛋白部分水解嬰兒配方奶粉是通過特殊的酶水解技術,將完整的蛋白質切成較小的肽段,從而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

還有一種情況叫食物不耐受,應區別於食物過敏。

它是指對於吃下去的食物,體內的酶無法正常予以消化、分解,因而出現某些異常。

在兒童中比較常見的是乳糖不耐受症。

有研究發現,國內嬰兒腹瀉患兒中,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生率較高。

這些患兒由於小腸黏膜的損害導致乳糖酶暫時缺乏,不能消化普通配方奶里的乳糖,加重腹瀉,並伴發腹脹,腹痛,這部分患兒可採用無乳糖的配方奶粉。

對於食物過敏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找出過敏的食物,避免攝取此類食物。

皮膚過敏:又稱為敏感性皮膚,就是容易因飲食、情緒或所用的護膚用品,導致皮膚表面乾燥、發紅、起斑點、眼腫、脫皮或生暗瘡等。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

嬰兒期症狀:兩頰皮膚乾燥、發紅和脫皮再延伸到臉部、頸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

瘙癢導致寶寶焦躁不安,難以入睡。

在兒童時期(2—12歲)的患兒以四肢屈側皮膚炎為主,包括肘窩、腋窩、頸部、手腕和足踝,而搔抓還可能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

藥物過敏:主要發生於特異體質的患兒,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主要有磺胺類、汞利尿劑、青黴素類、血清製劑等。

藥物過敏的發生與患兒的體質因素、藥物的化學性質和用藥的方法等因素有關。

對藥物過敏所致的發熱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首先立即停用致敏藥物,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

發熱反應較重者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經抗過敏治療體溫仍不下降者可給予退熱劑,如百服寧、阿苯、泰諾等,對3歲以下小兒可給予安乃近滴鼻。

經以上藥物治療,多數患兒體溫會很快降至正常,其他過敏表現亦會隨之消失。




常見的致敏環境因素有:花粉、塵蟎、黴菌、灰塵、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清潔劑、寵物等。

接觸以後可以出現過敏性皮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多種病理變化。

環境因素導致的過敏常常與時間或空間有關,可以作為尋找過敏原的線索。

如過敏症狀常在晚上睡前發作,應懷疑可能與臥室的某些因素有關,如睡衣、寢具、塵蟎或睡前經常吃的某種食物。

預防的方法也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注意搞好室內衛生,裝有空調的房間應該經常通風換氣,勤曬被褥,避免使用地毯、絨毛玩具等。

孩子的內衣應用清水多次漂洗,以免殘留的清潔劑引起過敏。

搬入新居、家庭裝修、購新家具後,應開門開窗,待室內異味消除後,再讓小兒使用。

帶小兒外出時,儘量避免去車多人雜的地方。

對有過敏性疾病的小孩,家長也不必太擔心,只要日常生活中多加以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一旦發生疾病,及時治療,正規地使用藥物,大多數的孩子愈後都比較好。

發現寶寶的過敏症狀

許多年輕媽媽容易忽略孩子早期出現的一些過敏症狀,直到孩子的過敏性疾病已經發展得很厲害了,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這不僅會貽誤治病的最佳時機,而且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及早發現寶寶的過敏症狀,要靠媽媽的細心觀察。

過敏寶寶家庭自測法

如果發現寶寶具有下列幾種情形中的一種或多種,你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得了過敏症,應儘快帶寶寶去醫院確診:

1、有過敏疾病的家族史;

小時候即有特應性皮炎(俗稱濕疹或奶癬),長大後罹患其他過敏疾病的機會大增;

2、每次感冒皆伴隨喘息;

3、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時症狀特別明顯;

4、清晨起床後常會連續打噴嚏,覺得喉嚨有痰;

5、時常覺得鼻子癢、鼻塞、眼睛癢,特別在整理衣物時;

6、運動後或吃了冰冷食物會劇烈咳嗽;

7、固定的皮膚痒疹,冬天或夏天流汗時特別癢。

寶寶常見過敏症狀

過敏症狀可以表現在各個器官,從而表現出異位性皮炎(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眼結膜炎和食物過敏等,凡此種種統稱為「過敏性疾病」。

其中兒童過敏性疾病最常見的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和濕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易出現的過敏症狀也不同。

新生兒早期以食物過敏和濕疹為主。

2~3歲的寶寶氣喘病的症狀漸漸增多。

5~6歲的寶寶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以下是寶寶常見過敏症狀

皮膚:濕疹、奶癬、皮膚紅疹、皮膚瘙癢(皮膚敏感是寶寶早期常見的過敏症狀)

腸道:便秘、嘔吐、腹瀉、肚痛

鼻:打噴嚏、流鼻涕、鼻癢、鼻堵

肺:喘息、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眼:眼癢、結膜充血、眼瞼疼痛、流淚

寶寶過敏怎麼辦

如果家中孩子反覆遷延的咳嗽、流涕,懷疑是過敏體質,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1、起碼帶孩子看一次過敏專科(有的醫院是變態反應科或哮喘專科):專科醫生的檢查對明確診斷是很有意義的,家長要注意的是選擇就診的時機:

(1)咳嗽,尤其是伴有氣喘發作但不伴有發熱時。

(2)持續遷延的流涕、咳嗽超過2周,尤其是曾使用多種抗生素效果不佳時。

2、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每次發病的情況:最好做詳細的記錄,這將幫助你找出病因(過敏原),觀察的要點包括。

(1)症狀加重的地點,戶外還是家中?

tips:戶外症狀重,常常是花粉過敏,此類花粉多源於風媒植物,此類花型較小,不鮮艷,所以不顯眼,這些孩子建議在樹木少,最好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動,如河灘、海灘,大風揚花季節要減少戶外活動;家中症狀較重的孩子可能是屋塵蟎過敏,要注意戶內通風,乾燥季節要經常拖地、擦拭家具,使用空調的要勤洗濾網。

(2)症狀加重的季節?

tips:發作與季節相關的留意花季、黴菌、動物換毛的因素,並注意迴避。

(3)症狀加重的時間,日間還是夜間?

tips:夜間加重的可能對床褥、枕頭中的蟎塵過敏,可加強床上用品的燙洗和日曬。

(4)症狀加重的體位,站立還是仰臥?

tips:仰臥時加重的可能存在鼻腔分泌物的倒流,可以改為俯臥或側臥睡眠。

(5)有沒有誘發的特殊情況,如運動、飲食、油漆以及任何可疑的接觸史?

3、不要頻繁更換醫生:請給孩子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醫生,將你孩子的發病記錄給醫生看,讓他儘可能地熟悉孩子的情況,包括遺傳和家庭的情況,從而儘可能的準確診斷,治療上也會有更長遠的考慮。

4、注意飲食和營養:已明確過敏的食物要迴避,其他食物不要過分忌口,以保證均衡營養,不必追求所謂功能性食品,可以常規補充維生素製劑,主要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A。

5、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育鍛鍊,尤其是耐寒鍛鍊:如果曾因運動加重或誘發症狀的,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藥物控制症狀後進行鍛鍊,游泳是很好的運動,但要避免到充斥氯氣的室內游泳館活動。

6、不要自行亂用藥(保健品):目前的醫藥廣告非常混亂,各種假藥、偽藥、劣藥充斥市面,選擇不當會給孩子健康帶來不良後果。

過敏寶寶的護理方法

1、給孩子純凈的環境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90%以上對蟎蟲過敏,有灰塵的地方就有蟎蟲的存在,所以家庭環境一定要整理乾淨,可以使用空氣濾清器或者除濕機,以降低室內的塵蟎量;憋了一冬的屋子,春天一定要每天都定時開窗通風一個小時以上;另外,近年來也有很多的防塵蟎的家飾,可以配合使用,只要能降低空氣中的塵蟎,孩子的過敏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2、避免引起過敏的食物

過敏體質,中醫辨證多為虛寒體質,最忌吃冰冷的食物(指溫度而不是食性)。

很多孩子在吃完這些食物後,就會引起過敏症狀的爆發,所以父母絕對要禁止給過敏的孩子吃冰冷的食物。

其他的比如牛奶、雞蛋、花生、巧克力、芒果、海鮮等食物,也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需要引起注意。

一旦有皮膚發癢、呼吸急促的情況發生,一定要立刻檢查孩子在過去一天的飲食結構,並停止攝入高危險食物,避免引起更嚴重的過敏反應。

3、適合過敏體質孩子攝取的食物和藥材

主要是富含維他命和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比如:大豆、糙米、豆類製品,栗子、胡蘿蔔、蘋果、捲心菜等,都是很棒的選擇,可以儘量多攝入。

適當搭配藥物,也能緩解孩子的過敏症狀,通常過敏體質的孩子,可以簡單的歸納為3種類型:

先天肺氣不足:這類孩子,通常問題出現在呼吸道上,容易傷風感冒、多汗、痰多,嚴重的時候有呼吸急喘的情況,這類孩子,常用的中藥有西洋參、黨參、黃芪、紫蘇、生薑、防風、百合、枇杷葉、川貝母、白果、杏仁、桔梗、柿霜、五味子、甘草、沙參等。

先天脾胃虛弱:這類孩子,問題多表現在腸胃功能的紊亂、消化不良、胃口差、消瘦、容易嘔吐、腹瀉或者便秘,通常可以用的中藥有白朮、甘草、茯苓、山藥、白扁豆、大棗、砂仁、木香、麥芽、山楂、谷芽、陳皮、丁香、雞內金、肉桂、烏梅等。

先天腎氣不足:這類孩子,多見於父母親在懷孕的時候體質就沒調整好,中醫的說法就是先天稟賦不足,所以過敏症狀出現的很早,甚至一出生就有過敏的表現,或者過敏症狀比一般的孩子要嚴重。

發育上也要比同齡的孩子遲緩。

對於這樣先天體質不好的孩子,一般用的中藥有枸杞子、冬蟲夏草、山藥、桑葚、黑芝麻、核桃、棗肉(去核)熟地、紫河車、附子、肉蓯蓉、覆盆子、益智子、鹿茸、蛤蚧等。

4、運動可減輕過敏症狀

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免疫功能的提高,往往能減輕過敏的症狀,尤其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要經常游泳,可以選擇溫水游泳池,無季節的限制可以持續達到運動的效果。

過敏寶寶的飲食管理

寶寶出生第一年的飲食也要以低過敏的食物為主,並延緩副食品的添加,6個月以後每周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由蔬菜、米飯、榖類食品、水果開始;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後才添加。

①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的寶寶過敏發生率都比較低,我們都知道母乳能增強新生兒免疫力。

母乳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包括低聚糖(益生元),這些低聚糖成分能促進對健康有益細菌的生長,阻止有害細菌的生長,因此能降低這些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

母乳餵養對寶寶最好,但是如果發現你的寶寶有發生過敏的風險,並且在進行母乳餵養,那麼就應當改變你的飲食,少吃過敏原,如牛奶蛋白、貝類、花生等。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至少堅持6個月,但母親於哺乳期間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牛奶、蛋等,並且每天服用1500mg的鈣元素,以補充牛奶的攝取。

②配方奶粉餵養。

已患有過其他過敏性疾病的寶寶,或者父母之一或雙方曾發生過敏疾病的寶寶,其對食物過敏的風險也相對很高,最常見的嬰兒食物過敏就是牛奶蛋白過敏。

建議這種情況下應當選用乳蛋白部分水解嬰兒配方奶粉。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採用100%部分水解乳清蛋白,將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蛋白質,分子越小致敏性越低,可以有效降低致敏風險,減少過敏發生。

對於已明確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應根據其輕重程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粉或胺基酸配方粉,以迴避過敏原。

③過敏食物。

為過敏寶寶記食物日記。

寶寶出現食物過敏,通常表現為皮疹、嘔吐、腹瀉等。

寶寶過敏的症狀有時在吃完食物後立即出現,有時要過幾小時或數天才出現,有的是一周或一個月才出現,平時媽媽應密切關注寶寶的飲食,若寶寶拒食或哭鬧,媽媽更應該留心。

如果寶寶出現過敏症狀,媽媽可以記食物日記,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詳細地記錄寶寶每天吃的食物,同時觀察並記錄寶寶出現的種種情況。

經過對比和分析,有時可以從日記中發現食物與寶寶過敏的因果關係,從而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

確定過敏原因後,則避免再繼續給寶寶吃這些食物,以及與之有交叉過敏反應的食物,降低發生過敏的幾率。

出生第一年的飲食也要以低過敏的食物為主,並延緩副食品的添加,6個月以後每周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由蔬菜、米飯、榖類食品、水果開始;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後才添加。

添加固體食物時,量要少,品種以單項為宜,觀察無過敏反應時再多餵或加入新的輔食。

切忌多種新食物同時添加,分辯不清過敏源。

一旦發現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

對於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尤其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的食物,一般建議每半年左右試著添加一次,量由少到多,看看病徵是否減輕或消失。

如何防止寶寶過敏

防止兒童過敏,最有效的一步是讓孩子遠離環境和食物中的過敏原,如盆栽植物、塵蟎,寵物毛髮、填充的或長毛絨玩具、地毯和掛毯鞥。

花粉等過敏源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儘量遠離。

其次,在幼兒飲食方面,1歲以下的嬰兒最好是採用母乳餵養,對牛奶、大蝦、雞蛋、海鮮等異性蛋白食物要小心給孩子食用,或者餵食低致敏性的部分水解蛋白嬰兒配方奶粉。

同時,延緩副食品的添加。

再次,適當運動。

兒童應避免在乾冷的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

如禁止在冰雪上從事持續激烈的運動。

而環境暖和、濕度較高或間歇性的運動則應鼓勵。

從事運動時,以不感到胸悶、氣急、身體不適為原則,有症狀時應停止運動加強休息。

在從事運動前,應適當進行熱身活動。

總之,過敏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慢性疾病,不論是胃腸症狀(6個月內高發)、濕疹(1~3歲高發)、氣喘(3歲以後高發),還是過敏性鼻炎(7~15歲以後高發),都應積極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過敏預防應從出生開始,從預防食物過敏做起。

一、為什麼過敏預防應從出生開始、從預防食物過敏做起?

從理論上說,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

嬰兒由於腸胃道黏膜的保護功能不完全成熟,外來蛋白極易通過,同時由於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發生食物過敏現象。

食物過敏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過敏,曾發生過食物過敏的嬰兒,其後30-80%將會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或特異性皮炎等。

由於嬰兒首先和最常接觸的外來食物是牛奶,因而要從預防牛奶蛋白過敏開始。

二、所有的初生寶寶都應該積極預防食物過敏嗎?

是的。

生理因素決定的嬰兒易患食物過敏,尤其是有過敏家族史的、無母乳或母乳餵養不足4個月的、生活環境污染較重、二手菸環境等寶寶更是首要預防的對象。

三、如何預防食物過敏?

1、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兒過敏的最佳措施。

(1)在嬰兒腸道不成熟期,母乳餵養可減少接觸異體蛋白質的機會;

(2)母乳餵養可通過促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發揮抗感染及抗過敏的作用;

(3)母乳中的特異性抗體可誘導腸黏膜耐受,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因此,在嬰兒頭4個月,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4~6個月後,再添加輔助食品。

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尤其要強調頭4~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而且應堅持餵母乳10~12個月。

因食物過敏還與遺傳因素有關,有食物過敏史的夫婦,懷孕後期要提防曾使自己過敏的食物,以免讓孩子通過母乳間接過敏。

哺乳期間,母親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2、如無母乳或母乳不足,選用低敏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如果母乳不足或無母乳的嬰兒,同時家族有過敏體質的表現,建議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餵養。

最初幾天沒有奶,也建議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可以在0-1歲長期使用。

建議從出生開始至少堅持食用6個月以上,以降低嬰兒乳蛋白過敏的風險。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過敏會出現耐受,換句話說就是逐漸好轉,寶寶就需要過渡到正常飲食。

3、注意輔食品種的選擇和添加順序

嬰兒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魚蝦類、貝類、柑橘類水果、小麥等。

多數食物過敏原為糖蛋白,牛奶中約有40多種不同蛋白質可能有致敏作用,雞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過敏。

鱈魚、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種可誘發過敏的抗原存在。

在輔食添加過程中不應過早引入這類食物。

首先給嬰兒添加的輔食應是易於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米粉可作為試食的首選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後再試食肉、魚、蛋類。

輔食添加的順序依次為穀物-蔬菜-肉、魚、蛋類。

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後才提供。

4、掌握循序漸進的輔食添加原則

給嬰兒添加輔食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應為單一食物,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嬰兒胃腸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時發現與新引入食物有關的症狀,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一次進食多種食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如果給孩子添加一種新的輔食,孩子反覆拒絕,或者服用以後孩子用哭鬧、不舒服,或者噁心等症狀,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最這種食物過敏,因為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過敏體質如何預防和改善,這份乾貨值得收藏!

所謂嬰兒過敏,是指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的過分反應,或者說是一種自我毀滅反應。之前小辰寫過一篇有關寶寶體質的文章,其中過敏型體質最是讓人操心,在這次推文中詳細的跟大家說說過敏原因,症狀,以及改善方法...

寶寶過敏怎麼辦?學會這些知識有效預防!

預防過敏,從寶寶出生開始。過敏是由於免疫系統功能紊亂造成的,很多家長往往並不足夠重視寶寶早期的過敏,如濕疹和食物過敏,其實這些早期的過敏症狀是今後一系列過敏症狀的前兆,患過濕疹和食物過敏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