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逆反心理,不止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要多多關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逆反心理,不止是青春期的孩子才有!3~6歲這個階段,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也是最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的時期。

孩子逆反心理強,家長切不可以暴制暴,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下面教你5招,幫寶寶輕鬆度過寶寶的逆反心理期。

1、對孩子堅持正面教育

可通過講故事、 看圖畫、教兒歌等方法,讓孩子懂得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逐漸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愉快地接受要求。

孩子發脾氣時,既不要制止,也不要說教,可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刺激他、吸引他。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改掉了壞習慣,但在矯正的過程中,家裡所有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持之以恆,否則會該孩子留空子,以致抵消教育效果。

2、多給孩子一份關愛和鼓勵

儘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兒童,成人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一鼓勵他們的進步。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性格活潑、倔強的小女孩,老師上課時,她話比老師還要多,常可以看到她蹦蹦跳跳地拉著老師的手說話,像個小大人似的。

什麼事都想干但又干不 好,如果有什麼事情稍不如意就馬上發脾氣,而且還會和老師對著幹,為了改變她這種任性且逆反的個性,班上老師就用「當小老師」的活動來教育她,督促她,鼓勵她。

當她當過「小老師」後真 的改掉了好多的壞毛病。

小朋友對她的評價也很高,使她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

她調皮任性逆反的個性很少在出現了,也不和老師對著幹了。

可見,適時地給逆 反心理強的孩子一些鼓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孩子「自學、自護、自理、自強、自律」的能力

讓孩子有權對影響他們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意見,並能對孩子的意見按照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看待。

幼兒發表的意見,做出的決策無多大的使用價 值,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小主人意識和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並懂得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這對於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益處。

4、恰當限制孩子的物質占有欲

目前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家長一味遷就幼兒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長代勞,孩子的慾望不費辛勞就可以實現。

這樣一來, 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認為他的一切都應該是最好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時,打人、罵人,甚至睡地威脅等逆反行為就會出現。

5、掌握一些進行教育的技巧

(1)掌握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來激發他們。

如有意識地說:「你不會穿衣服,是不是?」「你不會說禮貌用語,對不對?」用這類話來刺激他們,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自強、自立的能力。

在碰到某一件事件時,如能掌握分寸,有時效果比正面說教更好。

(2)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前非要吃糖不可,其中一個家長扮演「黑臉」角色,表示堅決不允許,並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嚴厲訓斥,當孩子因此而憤憤不平或委屈難忍時,扮演「白臉」的家長則採用安撫的態度,用和緩的口氣對孩子好言像勸,並對「黑臉」堅持的態度和要求加以解釋,說明利害關係,引導孩子理解「黑臉」的用意。

這樣既可以使孩子理解、服從「黑臉」的要求,實現一致的教育,又能使孩子不遭受挫折感受,心靈不受傷害。

(3)「蹲」下來說話。

家長也要學會「蹲」 下來說話,「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家長和幼兒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家長貼得更近。

確實,「蹲」的好處是很多的,但也並不是時時、事事都要蹲下 來,這是指一種尊重幼兒、民主、寬容的氛圍,他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就在這一過程中日益增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反思|樂樂變了(愛發脾氣孩子的改變)

作者:郭振亞樂樂變了樂樂是班上一名較靦腆內向的一個小女孩,很懂事,自理能力特彆強,也很愛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平時也很有禮貌。但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做錯了事情被老師說的時候,樂樂就像失去控...

任性寶寶不聽話怎麼辦?

很多家長老埋怨,孩子過早的進入了叛逆期,在家特別的淘氣和任性。簡直像個野孩子,有的時候想好好管教下孩子,又擔心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認為任性等於快樂,然而孩子任性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任性的...

孩子逆反心理,如何正確對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家孩子由原來的乖巧、聽話、懂事、孝順逐漸變得性格叛逆、不服父母管教,常常和自己「頂牛」、「對著幹」。他們還經常以有悖常理的言行來顯示自己的「高明...

媽媽錦囊:寶寶3歲開始逆反,怎麼破?

來源標題:寶寶3歲開始逆反,怎麼破?葉女士最近很是頭疼,3歲多的兒子彬彬越來越頑皮了,什麼事都喜歡跟她對著幹,越是叫他不要去做的事,他偏要去做;讓他往東,他卻偏往西;有時批評他幾句,不但不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