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讓孩子扎心的話,你說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看看別人家孩子

中國的孩子都有一個公敵,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總拿孩子跟別人比,初衷是想以此激勵孩子變得更好,或者希望寶寶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好一些,來滿足自己的攀比欲。

然而往往事與願違,長此以往,寶寶會覺得,自己要成為爸媽心目中的孩子才「值得喜愛」,如果一直沒有達到爸媽的期望,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變得自卑。

處理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曲線,在人生最初的這個時期,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這些都沒有關係。

孩子都是要在激勵中成長的,要給他們動力和信心。

爸媽們有必要讓孩子確信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只有在比較中才能產生價值」。

2

你怎麼就是不聽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按「規矩」辦事,減少出錯的幾率,孩子沒有認真執行的時候,父母很容易撂下一句:

都告訴你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聽!

像復讀機一樣反覆跟寶寶商量,或是兇惡地命令,孩子可能會覺得厭煩,採用逃避策略應對。

小年齡的寶寶甚至會當成遊戲,覺得媽媽一遍又一遍地說很好玩。

處理方式:父母們不如考慮智取,清楚告訴寶寶不做這件事的壞處。

比如寶寶不洗手,可以告訴寶寶,不洗手就吃飯,會吃進很多細菌,肚子會很痛!

很多時候,他們的不聽話不過是因為家長不重視他們的情緒,當你照顧好他的情緒,孩子自然願意聽你的話。

同時,給孩子爭辯的權力,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3

我說不行就不行

很多孩子都反感爸媽說這句話,因為這無形中就是在孩子面前展露家長的威風,用成人準則去欺壓孩子。

這讓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也沮喪地感覺自己不被重視。

處理方式:懼怕不等於信服。

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才是一個好父母要做的事。

如果爸媽想要拒絕孩子,不妨說:「爸爸(媽媽)覺得你不可以做這件事,因為……」相信孩子會更懂得你的意思。

4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常說這句話的爸媽很容易讓孩子陷入一種被拋棄的傷痛。

父母深知,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離開自己就活不下去。

有本事你就滾出去!看誰家好你就去吧,這類要挾孩子的話還是不要說,製造恐懼有利於暫時的統治,但它也最容易摧毀你們之間的信任。

處理方式:停止空洞的說教,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遇事跟孩子有更多的溝通和商量,比如:1.你不想再練琴了,能告訴我原因嗎?2.我很欣賞你在畫畫方面的才能,如果你不再畫畫了,我覺得有些可惜。

3.你能告訴媽媽,你最喜歡做什麼嗎?

5

你別給我添亂了,一邊玩去

當大人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總想過來幫忙做點什麼,但卻可能越幫越忙。

不耐煩的爸媽最喜歡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別給我添亂了,一邊玩去。

」如此會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並影響他探索求知的習慣。

處理方式: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事中,給他分配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他會非常高興,家長也會輕鬆很多。

6

弟弟妹妹還小,你要多讓著ta

多子女的家庭,「大的讓著小的」的教育方式,非常熟悉又順理成章。

謙讓的傳統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這種話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是非觀念。

大的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偏心,甚至很可能視弟弟妹妹為競爭對手。

小的孩子很容易樹立了一個概念,因為小,所以什麼東西順其自然就應當是他的,恃寵而嬌,變得越來越任性。

處理方式: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兄友弟恭,意思是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兄弟間互愛互敬。

所以 「大的讓著小的」這句話後面應當還有一句:「小的要尊敬大的」。

當家長對哥哥姐姐說「要讓著弟弟妹妹」的同時,也記得對弟弟妹妹說「要尊敬哥哥姐姐,聽哥哥姐姐話。

孩子發生爭吵時,父母最好做個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選擇處理辦法,不偏袒,不護小。

7

玩具借給小朋友,不可以這麼小氣

很多家長都可能遇到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搶玩具的情況,大人常常礙於情面,總是會委屈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分享「玩具」。

令孩子更委屈的是,有時還會被大人們貼上小氣、不懂事的標籤。

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強行將玩具送人,對於孩子來說,失去的不僅僅是玩具,還有對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

處理方式: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

明確地劃分哪些東西是孩子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其次你得給他拒絕分享的權利,有了這樣的意識,才能慢慢地引導孩子主動地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比如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他的,只不過別的小朋友也喜歡,人家只是玩一會兒,玩夠了就會還給她。

讓她理解失去只是暫時的。

同時還應該告訴寶寶:「你也可以徵得小朋友的同意,玩會他的玩具,但玩夠了也要還給人家的。

因為這個玩具不是你的。

8

我這麼辛苦不都是為了你!

表面看這句話似乎很有道理,父母確實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生育從來都是自己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

父母把對孩子的付出和犧牲,赤裸裸地展示給孩子看,讓孩子感到內疚、自責和愧疚,孩子承擔的未免太多了。

大人的初衷也許不是為了讓孩子有罪責感,但生活的各種問題,根源上都是因為自己,絕不是因為孩子。

處理方式:愛孩子,請繼續付出行動但不要經常聲明你的風裡來雨里去,你的多麼不容易,孩子總會明白的。

我愛我的孩子,我願意將我的一切都交付於他。

但這一切都是基於「我想」,而不是「為了他」。

9

再鬧,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鬧,媽媽就不要你了」

遇到寶寶嚎啕大哭的時候,父母總會因為束手無策而扔下這句看似威脅的話,這種說反話的方式一說出來寶寶就不哭了,看似很奏效,但使用不當的話只會讓寶寶覺得你對ta的愛是有條件的,是隨時可以收回的,讓他們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

處理方式:你要讓孩子知道你對ta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即使是ta犯錯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寶寶你很愛ta,但是ta做的XX這件事情讓媽媽很不開心,因為...家長越對小孩子的錯誤行為發飆,就越會強化他們的行為,正確的做法是安撫之後轉移注意力,讓ta不要覺得這個哭鬧的行為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

10

除了玩,你還會什麼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學校里,愛跑動的孩子才顯得活潑開朗。

如果家長連孩子的玩耍權利都要剝奪,甚至把貪玩等同於沒出息,覺得孩子無能,孩子本人就會更覺得自己很沒用。

處理方式:不要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那是童年最大的樂趣。

家長應該耐心地教育孩子要適度地玩,要花些心思在其他事情上。

反思,孩子最喜歡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能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進步。

面對無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語言虐待,孩子必然會通過各種病態心理將內心的委屈反映出來,而最後的苦果還是要家長自己來承擔。

生活中不乏家長威脅孩子,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情的例子,這方面的教訓是慘痛的。

但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讓父母頭疼,而且也是不對的。

父母要怎麼樣避免對孩子造成「語言傷害」呢?下面的建議,不妨作為參考。

第一,要清醒認識到「語言傷害」的嚴重程度,每次出口教育孩子的時候謹慎一些。

第二,要多鼓勵孩子,採用積極性語言教育孩子,尤其在「恨鐵不成鋼」或氣急敗壞的情況下,更要保持理智,控制情緒,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循循善誘。

第三,講究批評的藝術,要以提醒、啟發來代替指責、訓斥。

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勵孩子有更努力的動機,用「沒關係,慢慢來,盡力而為」幫助孩子調整焦慮、緊張的情緒,等等。

第四,要做好自我調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避免說出諸如:「你怎麼越大越……」,「你都這麼大的人了,竟然還……。

」,「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呢?」,「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之類的話。

這些話語都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和心靈。

總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是語言,功效卻截然不同。

父母們若要科學地教育孩子、關愛孩子,就該多用「良言」,禁用「惡語」,以免對孩子造成「語言傷害」,釀成無法挽回的過錯。

作為父母,為了孩子,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吧。

上面那些話,你有對孩子說過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胎時代,家中的「老大」怎麼想?

看《爸爸去哪兒》第二季Joe和Grace在集市爭執,在本期任務中兄妹倆花到最後都沒錢了,但Grace姐姐卻流連在玩具攤前不肯離去,有愛的Joe為了妹妹心頭好,求老闆贈送了一個。但自己也愛極了一...

有了二胎後,這五句話千萬別對老大說!

二胎政策開放以來,許多家庭都在制定自己的二胎計劃。但同時,這個政策也帶來了一個普遍的問題,甚至很多新聞都會報導。那就是第一個孩子對於父母生二胎這件事的態度,通常會持牴觸情緒,而讓家長犯難的也是孩...

二胎媽媽:你是哥哥,要讓下弟弟

「你大一點,應該讓讓弟弟。」「妹妹還不懂事,你做哥哥的應該原諒他。」「你都這麼大了,還跟妹妹搶東西,真是不懂事。」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這樣教育自家老大。父母自然有父母的美好願望,他們希望看到兩個...

生了二胎以後,這5句話千萬不要跟大寶說!

生了二胎以後,經常會被朋友問到的是:「你家大寶欺負二寶嗎?」或者「兩個孩子相處得怎麼樣?」「大寶喜歡二寶嗎?」對於這樣的問題,有時候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好像家裡的實際情況更為複雜一點,不是一個...

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他才會聽

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我明明給孩子說了很多次『不能那樣做』,也跟他講了很多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記不住,下一次,他還是照樣惹禍呢?很明顯地,這裡涉及到了「如何給孩子講道理」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