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發燒的15個問題 專家是這麼解答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Saying:小袋鼠一出生,感覺體溫比我們大人高好多呀(也可能是心理問題),嚇得我和她媽束手無策。

後來跟我們說,新生兒脫水熱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夏天,調節一下室溫,做好物理降溫,補充水分就好了。

後來通過慢慢惡補育兒知識,才知道小孩發燒其實是一種症狀,並不是生病了,現在想起當初的囧樣,還想偷笑。

為了幫助更多的父母照顧發熱的寶寶,特整理了以下15個專家關於寶寶發熱的常見問題回答。

Q1、怎麼知道寶寶發熱是正常的還是生病了?

專家:寶寶發熱分為生理性發熱和病理性發熱兩種。

生理性發熱見於環境溫度過高或包裹過多,劇烈哭鬧或吃奶後也可能使體溫升高。

另一種情況是脫水熱,主要指生後2-3天,母乳分泌不足,又沒有及時餵水,致使體內脫水,體溫升高。

病理性發熱包括外胚葉發育不全、家族性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產傷性血腫或骨折後的吸收熱、新生兒尿崩症等,這些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

最多見的還是感染性發熱,各種細菌、病毒、原蟲類引起的感染,如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肺炎、腸炎等,都可引起新生兒發熱。

感染性發熱和環境溫度過高或包裹過多所致的發熱最常見,又最需要鑑別。

一般來說,環境溫度過高時,患兒大多情況良好,精神反應沒有明顯改變,食慾好,大小便正常,皮膚紅,手足熱,腹部溫度低於手的溫度,肛溫與指溫差減少。

由感染引起發熱時,患兒精神反應差,不愛玩,食慾下降,大小便改變,皮膚較蒼白,手足較涼,腹部溫度高於手的溫度,肛溫與指溫差較大,如溫差大於1.6℃,提示發熱由感染引起。

Q2、寶寶發熱對孩子身體有什麼影響?

專家:發熱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確切地說,它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或體徵。

事實上,通常情況下,寶寶發熱是身體對抗感染的積極行為。

發熱可以刺激身體的某些抵禦機制如白細胞,從而攻擊並摧毀入侵的細菌和病毒。

在幫助新生兒擊敗感染的過程中,發熱起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會使孩子產生不適,表現在它增加了寶寶對液體的需求量,並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頻率。

Q3、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發燒了?

專家:小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不適,精神差、活動力減退等發燒信號也不明顯,新媽可以從新生兒的以下行為來判斷是否發燒:吃奶時媽媽的乳頭有灼熱感,或用額角接觸寶寶的額頭,或用手觸摸寶寶的後脖子,感覺熱度較平時高;尿量減少,尿色加深;臉部潮紅,嘴唇乾熱,伴有哭鬧不安;食慾下降,吃奶量減少;大量流汗;臉色蒼白;呼吸過快、過慢或暫停;流鼻涕,鼻塞,咳嗽,哭聲沙啞;嘔吐或拉肚子;測量體溫,肛溫超過37.8℃,腋溫超過37℃。

Q4、寶寶發燒,在什麼情況下要去醫院?

專家:如果寶寶僅為生理性發熱,只要新媽及時處理,很快就能恢復正常體溫,不必到醫院處理。

如果懷疑為感染性發熱,或出現反覆發燒的情況,一定要帶患兒到新生兒科醫生處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若發現新生兒直腸溫度達到38℃或更高(口腔溫度高於37.5℃,腋下溫度高於37℃),也應立即就醫,醫生需要為新生兒做檢查,排除一些嚴重的感染或疾病,並進行針對性治療。

Q5、有什麼好方法幫助寶寶退燒?

專家:寶寶發熱的處理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如夏季室內溫度過高,應設法降低室溫(可開空調或風扇),以保持在22-25℃為宜,注意空調、風扇不可直接對著寶寶吹。

因包裹過多所致,新媽只要松解新生兒衣服,體溫很快就會降至正常。

寶寶發生脫水熱時,輕症只要餵些水就可以緩解,重症需要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

新生兒常因喝水太少引起發熱,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餵水很重要,每隔2小時給孩子餵5-10ml白開水或白糖水,一般24小時內即可退熱。

此外,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為枕冷水袋。

當體溫超過39℃時,可以用溫水擦浴,水溫33-35℃,擦浴部位為前額、四肢、腹股溝和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體溫驟降,造成不良影響。

Q6、寶寶第一次發燒一般是什麼時候?

專家:寶寶第一次發燒大概在出生後六個月左右。

一般來說,小孩的免疫功能在6歲左右逐漸建立、發育成熟,而0到6個月的免疫功能主要來自媽媽的免疫球蛋白,母乳特別是初乳會提供一部分免疫球蛋白,但0-6月嬰兒的免疫防線主要還是在胎兒期通過胎盤,媽媽提供的免疫因子或免疫蛋白在寶寶體內暫存,出生後沒有媽媽提供這些免疫球蛋白,就只靠寶寶自身體內殘留的免疫球蛋白起作用。

6個月之後寶寶的免疫球蛋白基本消耗完了,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細菌,病毒或者支原體等微生物,並且6個月的寶寶正是第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很容易引起發燒。

Q7、為什麼寶寶容易發燒?

專家:起寶寶發燒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其次是細菌感染,還有寶寶出牙時也可能會發燒,一般也是在6個月左右。

一般可以通過驗血來判斷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燒。

發燒時家長應給寶寶多測量幾次體溫,如果吃過退燒藥後還是反覆發燒,說明情況可能比較嚴重一些,建議到醫院檢查;如果吃了退燒藥後體溫漸漸恢復正常,寶寶精神狀態也好,能夠正常進食,說明沒有什麼大問題,可以留在家裡觀察。

Q8、寶寶發高燒怎麼辦?

專家:寶寶高熱除了吃退燒藥外還要處理原發病。

如果是出牙引起的,吃點退燒藥慢慢就會好了,不需要特別地處理;如果是細菌或病毒感染,要及時找到原因,對症處理,特別是反覆發燒的寶寶,儘快到醫院檢查。

寶寶發燒時間特別長還可能會發生抽搐,六個月是抵抗力最差的時期,可能起初只是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感染,如果不太重視,沒有積極處理,很可能發展為支氣管炎或肺炎,增加治療難度和治療時間,所以家長對寶寶發燒不要太緊張也不能不重視,特別是六個月左右的第一次發燒,應引起高度重視。

寶寶對高熱耐受力比成人要好很多,所以有些寶寶出現39、40多度的高熱,精神還是很好。

一般來講,寶寶第一次出現發燒,除了感染擴散引發一些其他問題,基本不會對全身造成嚴重的影響。

Q9、寶寶發燒不退是什麼原因?

專家:小孩發燒不退的主要原因有:1、病因未控制:如細菌感染未合理用抗生素,支原體感染未及時確診,僅僅對症治療或耐藥菌感染。

結締組織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非感染性疾病未及時控制。

2、退熱藥應用不足量。

3、機體散熱減少:環境溫度過高、衣被過厚、喝水少、機體脫水、排便少、大便乾燥。

Q10、寶寶發燒護理有哪些常見誤區?

專家:對於新手媽媽而言,在護理髮燒寶寶的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常見的有濫用退燒藥、捂汗過度、用酒精降溫等,具體包括有:

(1)濫用退燒藥:有些家長一見到寶寶發燒,就馬上給他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家長不要一味地依賴退燒藥,頻繁吃有可能會掩蓋病情。

退燒藥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反覆發熱的小朋友可能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但通過反覆吃退燒藥,會給家長病情不嚴重的錯覺,反而耽誤判斷,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2)扛一扛,捂一捂:不少家長認為寶寶發燒應該在家「扛一扛」,並常常採用「捂汗」的方法幫助退燒。

但是,因為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的方式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對寶寶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3)用酒精降溫:有些家長認為選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實際上當寶寶發熱時,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溫與冷水的溫差較大,會引起嬰幼兒的血管強烈收縮,引起畏寒、渾身發抖等不適症狀,甚至加重缺氧情況,容易出現低氧血症。

假如使用的酒精濃度過高,如用95%的濃度,既不能起到退熱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嬰幼兒皮膚脫水,加重病情。

(4)過分依賴醫生的處理:有的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就非常著急,體溫略高就抱著他到處就醫;有些家長擔心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準確判斷,或不知道該用什麼藥,於是,寶寶都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了也還是不給他及時降溫,非要等到見了醫生不可。

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就應該先給他積極降溫,尤其是已經高燒的,如果長時間不處理,容易造成其高熱驚厥、暈厥等。

Q11、寶寶發燒怎樣進行物理降溫?

專家:孩子發燒可以應用的物理降溫措施包括:頭枕冰袋或冷濕敷法。

用冰袋應注意局部勿凍傷;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冰袋有無漏水,冰袋使用後30分鐘測體溫,體溫降至38.5以下時可取下冰袋。

濕敷是將小毛巾在冰塊盆內浸濕,擰毛巾至不滴水為適度,放在前額,適時更換,共20~30分鐘。

還可以給予酒精擦浴:應用濃度為25-30%酒精,冰袋置於頭部,熱水袋置於足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乾,腋窩、肘部、腹股溝、膕窩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區、腹部、項部。

因為擦胸前區、腹部會引起孩子不適的感覺。

Q12、寶寶發燒能上學嗎?

專家:發燒的孩子應臥床休息,監測體溫(體溫高於38.5 ℃應給予退燒處理),室內溫濕度應適宜,空氣流通,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孩子燒退後精神好,面色紅潤多提示病情不嚴重。

對於發燒的孩子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家長應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適感覺以更及時的發現異常並告知醫生。

對於發燒的孩子我們建議最好不去上學,這樣能保證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孩子間交叉感染。

發燒的孩子也不建議上體育課,避免孩子過度勞累,對身體恢復不利。

Q13、寶寶發燒要不要補水?

專家:發燒的時候出汗會增加,進食也會受到影響。

通常會是水分不夠,水分不夠的話脫水也會導致發燒。

所以補充水份也是退燒的一個方式。

但是也沒有說喝水比進食更重要這個說法。

兩個都是必須的。

發燒的話儘量吃一點容易消化的東西,比如說麵條、稀飯或溶食類的東西。

因為生病的時候沒胃口,消化功能也會下降,再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東西更不利。

要是他本身有胃口,也能吃的話,就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飲食。

Q14、寶寶發燒能吃藥嗎?

專家:其實同一類藥都會有副作用,但是你正常的量這樣使用還是很安全的。

都是比較安全的藥,一般那個副作用是對胃腸有點刺激,所以胃出血、或者本身有胃病的人會差一點。

另外的話還有一個就是說它超量的時候會導致出汗太多,可能會導致虛脫這樣。

所以服用量還得按說明,按同的年齡、不同的體重來用量,就是說不超量的情況下用藥還是很安全的。

另外蠶豆病人不要輕易地去用退燒藥,但是我們臨床觀察大多數我們蠶豆病的小孩子吃那個布洛芬和乙醯氨基酚還是比較安全的,基本上沒有碰到過會發生溶血的現象,但是具體要看病人,不是說百分之百地安全,但大多數都可以吃。

另外的話這兩種藥,乙醯氨基酚維持的時間會比布洛芬會短一點,一般布洛芬會持續5到6個小時,而乙醯氨基酚維持3到4個小時,其實兩個作用差不多。

Q15、怎樣測量寶寶體溫?

專家:測量寶寶體溫的方法,以較傳統的水銀體溫計為例,測量體溫前應現將體溫計水銀柱甩到35度以下,然後把有水銀柱的一端放在寶寶腋下並夾緊,5分鐘左右取出。

肛門測溫步驟一樣,需要將體溫計插入肛門2厘米左右深。

測肛門溫度要減去0.5度。

但寶寶不配合容易壓碎溫度計,目前還有電子溫度計等較便捷的體溫測量工具,不管使用哪種體溫計,每日可測1-2次,發現體溫升高須密切觀察,測量時間可調整為每隔1-2小時測一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嬰兒發燒怎麼辦】嬰兒發燒注意事項

養生之道網導讀:嬰兒發燒怎麼辦?發燒是嬰幼兒中常見的一種症狀,許多新手爸媽遇到嬰兒發燒情況,就急匆匆帶著寶貝去醫院了。那麼,嬰兒發燒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嬰兒發燒的相關內容。嬰兒發...

寶寶發燒別著急,這麼「物理降溫」很危險!

家有兒女,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發熱,看著寶寶小臉燒得紅撲撲的,家長往往著急萬分。不少家長會選擇給他擦個澡降溫,或者用冰袋敷一敷頭。物理降溫通常被認為是有效又安全的退燒方法,家長可以手忙腳亂,但...

寶寶發燒了 原來我犯了這些護理錯誤

「寶寶早上來看過醫生吃過藥了,下午又發燒到39℃,怎麼就不退燒呢?」這是家長們常問的問題。寶寶發燒以後,家長往往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能給寶寶退燒。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症狀,通過物理降溫或者吃退燒藥...

寶寶發熱快處理:教你幾招應急

夏季天氣非常炎熱,寶寶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發熱,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發熱並不是發燒。那麼寶寶發熱如何處理呢?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幾招快速處理寶寶發熱吧。寶寶發燒的現象當孩子發燒時會合併其他的表現:如心跳...

寶寶發燒時父母要針對性護理

發燒是人體的國防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熱。...

小兒發燒80%的處理方式都是錯的,你中槍了嗎?

如果您喜歡傳統文化、中醫與香道,請點擊關注塵根香道。孩子發燒是最容易讓家長擔心的問題,同時,對於發燒我們也存在太多誤區,今天就討論一下孩子發燒的相關問題。首先要明白孩子發燒不是壞事,發燒是人體遇...

寶寶發燒,爸媽不要慌

寶寶發燒,很多父母都會怕怕,鬧心慌!我們從發燒原因、如何處理、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小兒發燒推拿以及物理降溫、發燒偏方等為寶媽寶爸支招!什麼是發燒?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孩子發熱涉及...

寶寶發燒怎麼辦?這裡有好方法

冬天常是孩子容易感冒的季節,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感冒中最常見的體徵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占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也難怪,看到孩子小臉燒得渾身滾燙,再鎮定的家長也難免慌了手腳。

寶寶發燒之後不要亂吃退燒藥!

春季馬上就要過去了,但是在這個春末夏初之期,寶寶最容易感冒發燒了,所以一定要照顧好寶寶!當然,人難免會有發燒的時候,寶寶更是如此。下面看看寶寶發燒了應該怎麼辦吧!首先,寶寶腋下溫度達到37.5℃...

寶寶發燒的原因和應對辦法,值得收藏一下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上述基礎體...

用這些方法退燒,小心別害了孩子!

寶寶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每次發燒,爸爸媽媽的心都如寶寶的體溫一樣忽上忽下。但是,寶寶發燒不能盲目退燒,更不能用錯誤的方法退燒!發熱是疾病的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孩子發燒,別立馬就用退燒藥

孩子發燒了,家長看到攀升的體溫通常會很著急,體溫高低也成了家長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唯一指標。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發燒的認識和處理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