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爸媽不要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發燒,很多父母都會怕怕,鬧心慌!我們從發燒原因、如何處理、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小兒發燒推拿以及物理降溫、發燒偏方等為寶媽寶爸支招!

什麼是發燒?

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一種表現。

孩子發熱涉及到200多種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發熱。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發熱最常見疾病之一。

家長要擺正一個觀念,發燒並不完全是壞事。

首先,發熱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屬於正常的免疫反應;其次,發熱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長和致病能力,在正常體溫一些病原菌能正常生長,但在稍高的溫度條件下,一些致病菌的酶可能會失活。

第三,孩子出現發熱症狀,可以讓一些忙碌或粗心的家長發現自己小孩生病了,能引起家長重視,有利於及時診治。

孩子發燒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

但這些數字並不是完全準確的標準,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正常體溫,每天的體溫都可能向上波動1~1.5℃。

發燒如何處理

發熱建議首先採取物理降溫,在物理降溫後體溫仍然在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熱藥,一般建議家長給孩子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不提倡肌肉注射退燒針。

如果孩子使用退燒藥後沒有退燒,可能是退燒藥的劑量不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口服退燒藥用藥量應參考體重而不是年齡。

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燒藥,可以通過退熱栓塞肛的方式退燒。

家長給孩子服藥時務必遵循以下四點:1.參照藥物說明書上要求的劑量、服藥頻率和間隔時間進行服藥;2.同時可輔以物理降溫;3.不應超劑量服用;4.無需交替使用不同品牌的退熱藥。

寶寶發燒不要慌,由廣州市兒童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何麗雅醫師指導專家給大家指導:

心慌場景一:孩子一發燒全家著急上火

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經驗不足,一遇到孩子發燒就非常緊張,生怕孩子會因發燒有什麼閃失,擔心物理降溫不管用,又怕上醫院打點滴對身體不好,總之一講到發燒就如臨大敵。

醫生解答:

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一種表現。

孩子發熱涉及到200多種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發熱。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發熱最常見疾病之一。

家長要擺正一個觀念,發燒並不完全是壞事。

首先,發熱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屬於正常的免疫反應;其次,發熱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長和致病能力,在正常體溫一些病原菌能正常生長,但在稍高的溫度條件下,一些致病菌的酶可能會失活。

第三,孩子出現發熱症狀,可以讓一些忙碌或粗心的家長發現自己小孩生病了,能引起家長重視,有利於及時診治。

一句話準則:孩子發燒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

心慌場景二:用了退燒藥沒效果

一般來說,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體溫到達38.5℃以上時使用退燒藥,但是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在使用退燒藥之後並沒有明顯退燒。

醫生解答:

孩子發熱建議首先採取物理降溫,在物理降溫後體溫仍然在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熱藥,一般建議家長給孩子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不提倡肌肉注射退燒針。

如果孩子使用退燒藥後沒有退燒,可能是退燒藥的劑量不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口服退燒藥用藥量應參考體重而不是年齡。

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燒藥,可以通過退熱栓塞肛的方式退燒。

家長給孩子服藥時務必遵循以下四點:1.參照藥物說明書上要求的劑量、服藥頻率和間隔時間進行服藥;2.同時可輔以物理降溫;3.不應超劑量服用;4.無需交替使用不同品牌的退熱藥。

此外,孩子用藥後並不會立即退熱,一般30分鐘後才開始出汗退熱,要注意在服藥10分鐘後多給孩子喝水,有利於補充水分,發汗退燒。

一句話準則:孩子吃了退燒藥沒用可能是劑量不夠,吃退燒藥劑量要參考體重。

心慌場景三:看醫生吃藥後又反覆發燒

上午才去醫院看過醫生,也已經吃了退燒藥,結果到了晚上孩子又開始發燒,病情似乎反反覆復,為什麼孩子會退了燒又再燒呢?

醫生解答:

疾病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使用退燒藥可以減輕持續發熱給人體帶來的不適感甚至減少高熱驚厥的發生,屬於一個治標的過程,只要病因未完全控制,發熱就會繼續。

因此,使用退燒藥過後,一般4~6小時或8~12會再度發熱。

我們衡量藥物有沒有效果,不能以孩子會不會再次發燒為依據,看熱峰的高度和熱峰的間隔時間會客觀一些。

所謂熱峰的高度,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比如今天孩子發燒最高溫度是40℃,明天發燒的最高溫度是38~39℃,這就說明熱峰高度在降低,藥物是有效的。

而熱峰的間隔時間,可以理解為:原本需要4~6小時吃一次退燒藥,慢慢地需要8~12小時才吃一次退燒藥,這說明熱峰間隔時間在延長,藥物是有效的,病情也相應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時可以繼續用藥觀察。

只要孩子的病情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不建議頻繁上醫院看醫生,發燒期間好好休息比路上折騰更有利於恢復。

一句話準則:退燒藥只能臨時退燒,評價治療效果要看熱峰高度和熱峰間隔時間。

心慌場景四:體溫一有小波動就緊張

有些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體溫,孩子體溫的上下波動都牽扯到家長的每一根神經,害怕一個不留神孩子會燒壞了腦子,要用耳溫槍、額溫槍、水銀溫度計統統測量過才安心。

醫生解答:

嬰幼兒的體溫出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比如一天裡凌晨的體溫最低,傍晚的體溫最高,而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衣著過多、體力運動、進食、哭鬧等體溫也會升高。

一般來說,36~37.4℃是正常體溫,37.5~38.5℃屬於低熱,38.6~38.9℃屬於中度熱,39~40℃屬於高熱,40℃以上屬於超高熱。

雖然醫學上會用體溫來劃分發熱的程度,但並不表示體溫跟病情有完全對應的關係,並不是說體溫越高病情越重,也不是說只要體溫不高病情就不嚴重。

家長不宜只關注體溫,更不能過度關注體溫,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或精神狀態比頻繁量體溫更加重要。

如果孩子體溫39℃但精神狀態很好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孩子發燒只有38℃但精神狀態很差或煩躁不安、嗜睡那麼就要引起重視。

通常低於41℃的發熱不會造成腦損傷,除非發熱是由腦部疾病引起的,比如腦膜炎。

在這裡特別提醒一下,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嬰兒可能表現為低體溫而非發熱。

一句話準則:發熱程度跟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對應,重點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而不是頻繁跑醫院。

心慌場景五:孩子發燒胃口差一定病得很重

有些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飲食情況,一發現孩子沒胃口就會非常緊張,生怕餓壞孩子,甚至會燉一些補湯來給孩子喝,如果孩子拒絕食用,又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疾病。

醫生解答:

發熱時孩子胃口不好,一方面要注意是否喉嚨痛或口腔潰瘍,造成孩子不喜吞咽;另一方面,發熱會造成機體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響,引起食欲不振。

因此,孩子在發燒期間胃口不好不能成為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依據。

當然這不表示不需要看醫生,如果孩子進食很困難,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評估病情。

很多家長喜歡詢問孩子生病時的飲食宜忌,一般來說醫生建議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或清淡不增加疾病中寶寶的腸胃負擔即可,比如吃稀粥和爛蔬菜。

一句話準則:孩子在發燒期間胃口不好不能成為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依據。

心慌場景六:萬一引起高溫驚厥怎麼辦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體溫高會引起高溫驚厥,因此孩子一燒到38.5℃以上就非常緊張,一到了39℃就趕緊上醫院讓醫生退燒,以免引起高溫驚厥。

醫生解答:

由發熱引起的高溫驚厥(即抽搐)發生率在3%~5%,5月齡到5歲的小朋友均可出現,高發年齡在1歲到3歲之間。

高溫驚厥通常發生在體溫上升階段,大約持續3~5分鐘。

短暫的抽搐不會引起腦部損傷。

第一次抽搐要引起重視,需要專業醫生排除抽搐相關的其他疾病,比如腦炎或其他嚴重的疾病。

家長要懂得一些高熱驚厥的處理方法,如果孩子在家高熱出現突然瞪眼、四肢強直、嘴唇發黑時,應立即按壓人中,避免孩子咬到舌頭,頭偏向一側,防止因嘔吐物誤吸而發生窒息,並立即送往醫院就診。

此外,最好用纏好紗布的壓舌板讓孩子咬住,以免孩子咬傷自己。

一句話準則:所有高熱都可能引起熱性驚厥,但短暫的抽搐一般不會引起腦部損傷。

溫馨提示:孩子發熱何時需要立即上醫院?

(1)小嬰兒精神不好,表現雙眼無神,或哭鬧不安,或小於3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38℃。

(2)幼兒拒絕玩耍,不可安慰的哭鬧、呻吟,表現得很虛弱,睡著後不易叫醒。

病重的孩子愛睡覺,任何年齡段都是。

(3)小朋友脖子僵硬或者頭痛。

(4)出現耳痛、咽痛、尿痛或者頻繁咳嗽。

(5)出現氣促或呼吸困難。

(6)第一次高熱驚厥。

(7)高燒患兒用藥後依然高燒不退,或是退燒後一再反覆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發高燒時,如果家長決定要上醫院看診,應先給孩子用退燒藥才上醫院,千萬不能想著上醫院就不需要退熱藥了。

家中備用的退燒藥一定要隨時帶在身上,以便在上醫院途中或者是候診有需要時使用,以免耽誤病情的控制。

其它注意事項:

穿合適的衣服。

衣服不要穿太多,也不能穿太少。

穿得太少會讓寶寶發抖,而穿太多又過熱。

保持涼爽。

打開寶寶臥室的窗戶,用風扇或空調(天氣太熱時)。

涼爽的空氣有助於去除寶寶身上散發出來的熱量。

通風不會讓寶寶不舒服。

還有,帶著發燒的寶寶到室外走走也不錯,新鮮空氣對寶寶有好處。

多補充流質。

發燒使人體乾燥缺水,出汗和呼吸加速又讓人體失去很多水分。

讓寶寶吮吸有營養的冰棒,喝清涼的飲料。

母乳也是很好的水分和舒適感的來源。

給小病人吃東西。

發燒時,人體消耗掉很多熱量,需要補充。

寶寶生病或發燒時經常不想吃東西,但他們必須喝東西。

不要吃油膩的食物,因為發燒時腸胃蠕動較慢,難以消化。

小口吃,小口呷,是發燒時健康的飲食方式。

營養充足的果蔬汁既能填肚子又富含水分,是比較好的選擇,最好是涼的。

洗溫水澡。

如果寶寶因為發燒而不舒服,可以把他放在齊腰深的溫水裡,讓他泡個溫水澡。

調整水溫,讓寶寶感覺舒適。

要讓水停留在寶寶身體上,通過蒸發水分而降溫。

洗澡時,用毛巾擦洗寶寶的皮膚,刺激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熱量的散發。

發燒的小兒推拿手法

開天門200次(天門穴又名攢竹,位於兩眉中(印堂)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兩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稱「推攢竹」或稱「開天門」)

推坎宮100次(坎宮位於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用兩拇指橈側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或分推坎宮)

揉太陽穴一分鐘(如果高燒,手法可以重一點,揉太陽有發汗退熱之效

最後捏脊,並在脊背上滴幾滴水,從寶寶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乾。

做完以後寶寶的體溫在15分鐘內,一般都會直線下降,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讓寶寶晚上睡個好覺,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了。

清肺經肺經定位:無名指指腹。

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無名指尖,從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經。

推天河水天河水定位: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後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

天河水即從寶寶手腕橫紋至肘部橫紋處。

按合谷穴合谷穴定位: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

用拇指點按寶寶左手合谷穴50次,然後換右手。

按大魚際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

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魚際穴,一緊一松地按壓2分鐘左右。

按揉列缺穴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用拇指按揉寶寶手腕兩側的列缺穴各2分鐘。

感冒發燒飲食六忌

忌多吃雞蛋:雞蛋所含營養的確豐富,但不宜在發燒期間多吃雞蛋,這是因為雞蛋內的蛋白質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症狀,並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

忌多喝茶:喝濃茶會使大腦保持興奮的狀態,且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使患者體溫升高煩躁不安。

同時,茶葉水會影響藥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藥物的療效。

忌多喝冷飲:如果是不潔食物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導致的發燒,胃腸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飲會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惡化而危及生命。

忌多食蜂蜜:發燒期間應以清熱為主,不宜滋補。

蜂蜜是益氣補中的補品,如果多服用蜂蜜,會使患者內熱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還容易並發其他病症。

忌多食辛辣:由於體溫升高,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在此情況下亂吃薑蒜辣椒之類的溫熱辛辣食品,會以熱助熱,加重病情,不利於退熱與早日康復。

忌強迫進食:有些孩子發燒時,家長往往認為發燒消耗營養,不吃東西那就更不行了。

這種做法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促進食慾,而且還會倒胃口,甚至引起嘔吐腹瀉等,使病情加重。

嬰兒發燒物理降溫方法

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

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可以多洗澡,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

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去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

把冰塊倒入盆里,敲成小塊,用水衝去稜角,裝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裝滿,2/3滿就可以,排凈空氣,夾緊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

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

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於能幫助降溫。

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於平時,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後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覆使用。

也可以家庭自製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矽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凍成固體後取用。

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

囟門降溫

捂住囟門寶寶一歲半以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父母可在寶寶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寶寶的前囟門,至到寶寶的頭微微出汗。

一般來說,捂15~30分鐘左右寶寶就會出汗。

搓熱降溫

搓腳心和四肢先搓腳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後背,最後將寶寶兩隻小耳朵搓搓熱,再搓搓百會穴。

一會兒寶寶就出汗了,體溫也就降下來了。

退熱貼退熱功能

退熱貼退熱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溫,跟敷毛巾、枕冰袋等方法類似,但其使用起來更方便。

如果寶寶體溫不超過38.5℃時,可以不用。

TIP:冰枕和退熱貼降溫方法,建議寶寶發燒超過38.5℃後使用。

35%酒精擦浴:已被若干兒科醫生闢謠,容易引起酒精中毒(通過皮膚吸收),是錯誤的方法。

發燒偏方(白蘿蔔+香菜根+生薑+冰糖)

告訴各位媽媽退燒的一個方子,是在小孩生病的時候,一個老中醫給的。

「香菜去葉子留莖和根3-4根、白蘿蔔2-3片、生薑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鐘。

待溫度適中給小孩喝,小孩喝下去會出汗退熱的」各位媽媽們可以試試看,效果非常好。

(感謝大寶&小寶的金媽媽支持!)

比寶兒童餐:專注兒童營養餐上門

  • 我們採用全球綠色可溯源的食材為原料,紐西蘭5星級專業私廚專注於味道+國家營養師專注營養搭配,用最嚴格的保鮮工藝流程;

  • 媽媽們可以一鍵下單,為寶寶選購0添加、純天然、科學營養、適合亞洲寶寶的餐品;

  • 我們也是一個養兒育兒媽媽們的交流平台;

  • 我們也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新媒體編輯+技術開發,加入我們共同成長一起開創事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發熱怎麼辦?教你幾招物理降溫方法!

家長對孩子發燒經常會表現得手足無措,吃退燒藥吧,又怕副作用太大。不吃藥吧,又怕孩子體溫過高,把身體燒壞。看著眼前燒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心裡別提多著急了。最後就得趕緊把孩子往醫院送。其實孩子發燒並不...

孩子高熱不退,只能著急應對?

一怎樣給孩子退燒?為了讓寶寶能更舒服一些,儘快達到降溫的目的,媽媽們通常會給寶寶採用藥物退燒與物理降溫這兩種方法。這其中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發燒本身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一旦有病菌侵入,免疫...

崔玉濤:發燒的四個不等式+護理十七問

寶寶發燒四個不等式↓ ↓ ↓體溫高≠病情嚴重孩子發燒時,如果不是高燒,家長通常還能沉得住氣。但如果孩子燒到38.5℃甚至超過39℃時,家長就沉不住氣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發燒越高,病情就越嚴重...

寶寶發燒了 原來我犯了這些護理錯誤

「寶寶早上來看過醫生吃過藥了,下午又發燒到39℃,怎麼就不退燒呢?」這是家長們常問的問題。寶寶發燒以後,家長往往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能給寶寶退燒。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症狀,通過物理降溫或者吃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