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說話,全是大人的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案例

茵茵從小就不討其他小孩子喜歡,問那些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他們也不說出個所以然,反正就是在一起玩著不痛快。

漸漸地,茵茵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現在,他的父母根本找不到茵茵從前活潑快樂的影子。

其實,如果你和茵茵在一起呆上一天,啊不,半天,你也會覺得心裡很不痛快,可又說不出哪裡不痛快,但是仔細回想和茵茵在一起交流的細節,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大家對茵茵的疏遠來源於她傷人的語言!

據孩子父母的回憶,茵茵從小的說話方式就有些讓人頭痛,比如,她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常這麼說:「XXX,把杯子給我拿來!」,而且得到幫助後從沒說過」謝謝」二字;當別的小朋友想和她一起玩玩具的時候,她總會說:「你太笨了,你不能這麼玩,你根本就不會玩!」基本上也就沒有小朋友再想和她玩了,畢竟沒人想給自己找罪受……

在一開始,茵茵的父母把這件事想得相當簡單,他們認為,這只是孩子尚未步入少年階段的不成熟表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她的這些小毛病會慢慢減弱,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近來,他們發現孩子不尊重人的言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她很渴望有人能夠來到她身邊,但當好不容易等來了朋友以後,她又會用讓人很難接受的語言「趕走」他們。

所以現在,父母和孩子都異常痛苦。

二、原因

案例中的茵茵之所以沒什麼朋友,全都是因為她不尊重他人的講話方式造成的。

形成這種講話方式的原因有很多種,而她父母的忽視可以說是她的語言極具攻擊

性的最大原因。

都說孩子的身上保留著他們父母的影子,那麼我們從茵茵的言語

中或許能夠得到有關他父母的蛛絲馬跡:茵茵的父母或其他長輩很可能也是一個說話不留情面的人;她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很有可能是她父母的溺愛導致的。

此外,我們也可以做出合理的假設:茵茵用挑釁和攻擊性的話語刺激他人,或許是由於她極度自卑心理基礎上形成的極端自我保護情緒造成的。

不論哪一種原因,茵茵的攻擊性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危害已經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如果再不加以糾正,孩子的未來一片渺茫。

三、方法

1、茵茵的父母既然已經認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性,就應對孩子日後的言行進行觀察,一旦發現她的不當言語,立即制止。

比如,孩子再說:「XXX,把杯子給我拿來!」時,父母便可以不理睬孩子的請求,直到孩子把說出「請」或語言和善時再對其進行幫助。

2、同時,父母需要反思自己,從自身上尋找孩子變成「攻擊小霸王」的原因。

想一想,是不是你平時和另一半聊天時喜歡互相攻擊?是不是你對孩子的要求給予地太多,讓她產生一種自傲的心態?如果是這樣的話,請改正。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小小商學院微信公共平台:child_biz

版權聲明:《小小商學院》享有系列文章的全部版權,未經本公司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轉載或用於商業用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專業/過家家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朱莉躺在一隻小毛狗的身上,美約左手拿著一個蘋果放在嘴邊,右手拿著一個香蕉放在耳朵上在打電話。「月月,你知道嗎,我剛剛生了個小baby!對,好,再見。「美約放下香蕉和蘋果,拿起一個小奶瓶餵朱莉吃奶...

寶寶三歲不會講話家長該如何應對?

每個人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遺傳因素及父母教育的不同,而影響著一個人的發育,也影響著孩子開口的遲早。孩子一歲多還沒有開口,對於父母應注意區別:孩子是否有說話的能力,或者只是說話的能力還沒有顯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