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小時候沒哭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多多在外邊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褲子弄濕了,不想穿著濕的褲子又不捨得回家,就很糾結地哭了。

旁邊的大媽大爺很熱情地過來哄:男子漢不哭,這有什麼好哭的

面對孩子的哭,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像大媽大爺一樣:如何讓孩子不哭。

但是這樣粗暴地把情緒壓制住,就讓孩子錯失了體驗情緒的經驗,消弱對情緒的感知能力,而積壓在體內的情緒也可能以另外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打人、摔東西等更為激烈的行為。

情緒感知能力是情商的基礎,我們身邊總是有一些人讓人感覺很舒服,說話總是能說到你心坎里。

也有一些人沒眼力勁,別人傷心難過,他還一個勁地說著自己開心的事。

這其實就是情緒感知能力的差異。

那麼面對孩子哭鬧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在我們的心裡要去接受這樣的行為,只有我們接受了,我們才會有耐心去引導孩子。

在還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的年齡,孩子面對生氣、傷心、難過、嫉妒、不舍之類他們也分不清說不明的情緒的時候,他們的表達方式就是哭,哭只是他們對心裡感受的一種表達。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哭是對負面情緒的表達,但這不是」壞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1

讓情緒宣洩出來

多多有好幾次大哭中突然停下來自己拿紙擦了擦眼淚然後就好了。

一次是給他做了個樓梯床,但是爸爸在設計的時候沒給他加直梯,而當消防員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消防員的床怎麼能少了直梯呢?收到貨的時候那個痛哭流涕,但是哭到高潮的時候他突然自己停了。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把心裡的情緒宣洩出來以後就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哭就本能地想去制止:這有什麼好哭的,這有什麼好怕的,你不哭一會給你買xx吃。

成人主觀的評判、批評和制止會讓孩子覺得哭是不好的,而產生壓制和迴避的心理,也會削弱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感知。

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批評、制止,不要試圖讓他從情緒中轉移出來。

下邊這個小寶貝真是太可愛了,因為不願意刷牙,一提刷牙就哭,結果哭了幾聲,情緒發泄完了就乖乖地去刷牙了。

哭吧,哭吧,哭出來舒服一點

2

認可接納孩子的情緒

給情緒貼上標籤

先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當孩子哭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第二個問題:

孩子想吃冰激凌,但是太晚了,孩子傷心地哭了,你會怎麼做?

這是我參加一個活動的一個小測驗

當不面對具體事情時,父母會想到很多很好的安慰情緒的方法:抱抱、安撫、拍拍背。

一當面對具體事情的時候,大部分父母就都集中在事件本身:各種講道理

這是我們經常進入的誤區:把情緒和事件混為一談,試圖通過處理事情來安撫情緒。

所以我們要記住我們要解決的是情緒,要感同身受地去傾聽,用安慰性的話語、不帶任何批評地去回應聽到的一切,幫助孩子標註自己的情緒。

周末想帶多多去其他小區的一個比較幽靜的廣場玩滑梯,結果路痴媽媽怎麼也找不到,更鬱悶的事這傢伙去過一次,知道走的路不對勁,死活不肯再走了,也不肯回去,就是哭著要去玩滑梯。

我就摟著他:媽媽也覺得這條路不對,你想去以前我們路過的那個廣場,人也不多,還有彎彎的滑梯,覺得可好玩了是吧,可是媽媽找不到路你就很難過是不是?媽媽問問爸爸看知道不知道。

後來打電話找爸爸幫忙,找鄰居幫忙,也沒找到。

小傢伙又鬧了會兒脾氣,我就這樣摟著他陪著他。

不一會他自己說:那下次爸爸有空的時候叫爸爸一起來。

有媽媽可能要問,我共情了,可是孩子還哭怎麼辦?

我只能說我們大人真是太功利了,想想我們要是考試考不好,丟了心愛的東西,心情能一下子好起來嗎?

共情是讓孩子知道,在他感覺糟糕的時候,有爸爸媽媽的支持和關心,當他感覺亂成一團的時候有爸爸媽媽和你共度難關,在接納和認可中他體驗了自己的整個情緒,而父母安慰他的方式也會被他習得用來安慰別人。

3

劃清行為界線,

讓情緒表達更有效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於接納孩子的行為。

沒有規則和要求的自由就是放縱。

我們要指引孩子用更合適的方法來處理這些消極情緒。

比如一個孩子希望拿回自己的玩具而打人,我們要讓他明白自己的情緒沒有問題,但是行為出了問題,同時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們可以這樣說:你好想玩自己的玩具是不是,你看哥哥沒給你你有點生氣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跟哥哥說:哥哥我想自己玩,你還給我好嗎?但是你剛才打人了,這樣不對,一會跟哥哥說對不起,然後跟哥哥說你自己也想玩。

還比如孩子看完一集動畫片還想看一集,我們需要溫柔而堅定。

我們需要在他情緒沒那麼激烈的時候抱抱他,摟一摟,貼貼臉蛋,親一親,但是立場一定要堅定,約定好的一定要遵守,即使他一直哭。

如果中途妥協,那麼之前都白哭了,而且孩子會把哭當成武器時不時地威脅你。

4

回顧剛才發生的事情

當孩子的心情恢復平靜了,需要對剛才的事情復盤,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你可以問: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覺得是什麼讓你傷心,生氣,難過?

你也可以試探性地介入一些自己地想法,引導孩子找出這種感受產生的緣由。

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為什麼那麼難受,這樣孩子就能在摸索中,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恢復平靜的模式。

平時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

多多是個急性子,經常事情剛剛說,就希望實現。

比如剛剛說要喝奶,下一秒就著急,怎麼還沒來,我等不及了。

所以我經常扮演他的角色,他當媽媽,我假裝著急:我要喝奶,怎麼還沒來,我等不及了。

他自己就會哈哈大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脾氣大,能把人氣炸!這是好事啊

孩子「發脾氣」其實和「開懷大笑」從性質上講是一樣的,都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前兩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段父母教育孩子的視頻,引發大量網友的關注與討論。視頻中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讓不少網友直呼「看得胸...

孩子被「欺負」了,父母可以做什麼?

有媽媽給我留言說,自己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經常遇到不明原因被小朋友打了,哭的很委屈,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最近的比較火的校園欺凌事件,我也有所關注,但角度更多的是思考作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可...

Annie媽媽育兒正能量:共情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正面管教每日一句#面對孩子,父母常常不知所措。過於嚴厲,會覺得於心不忍;過於溫柔,孩子又會讓我們忍無可忍。但是,當我們試著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時,很多問題便 不再是問題了。我們試著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