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毆打女生,媽媽將其手放入火爐,懲罰孩子要不要這麼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美國邁阿密市的一位年輕媽媽Miriam,將自己6歲兒子的手放火爐里烤,因涉嫌虐待兒童被警方逮捕。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Miriam 6歲的孩子非常調皮,經常惹是生非。

那天接兒子放學時,又有老師告訴她:「你兒子今天在學校毆打、霸凌女同學。

這已經不是兒子第一次欺負同學了。

她甚至還聯想到,兒子還有喜歡殺小動物的行為。

Miriam越想越覺得後怕。

在害怕和怒火之下,她一邊罵著「看你的手還敢不敢打人……」,一邊把兒子的手放入滾燙的火爐里烤。

結果,這位媽媽的「虐兒」行為被熱心人舉報,並被警方逮捕。

她的兒子也被送往寄養家庭,不再和這個「虐待狂」母親住一起。

後來,Miriam在支付了7500美元保釋金之後,終於被釋放。

在記者採訪的時候,她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的孩子那麼叛逆,我該怎麼管教他?!新聞里天天都有觸目驚心的例子,十多歲的孩子帶著槍上學,在美國,槍枝又那麼容易到手!你們難道希望我兒子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嗎?

——根據《每日郵報》、CBS新聞相關報導整理

這樁親生母親虐待兒子的案件在網上討論得沸沸揚揚。

有很多網友認為,孩子不會天生殘暴,他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媽的沒做好榜樣。

  • 「開車還得考駕照,但生孩子卻是哪個蠢貨都可以……這世上沒有壞小孩,只是有人給他們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 「我希望這位媽媽永遠失去她的孩子,但很遺憾,一兩節教育課之後他們又會把孩子還給她。

    終有一天,這個孩子會變成一個連環殺人犯。

……

有些網友表示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

  • 「如果他現在就敢殺害動物,說不定以後會變成連環殺人犯。

  • 「上世紀90年代,我偷東西我媽也是這樣懲罰我的。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偷過任何東西。

    我的手很疼,但這法子的確有效。

    要知道,有些連環殺手就是從殺害動物開始的。

  • 「我支持這位媽媽。

    當然,把孩子的手放在爐子上燙並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但聽上去,這孩子應該被嚴厲懲戒,以後才不會幹出更壞的事情。

……

那孩子打人、欺負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嚴懲?這位媽媽的做法是不是也有可取之處呢?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首先,孩子的暴力行為不同於成人,我們一定要區別看待。

當發現孩子有打人、殺死小動物等行為的時候,有些人喜歡給孩子貼上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的負面標籤,甚至質疑孩子會不會發展成一種反社會的人格?正如新聞里那位媽媽一樣。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孩子在7歲前,最好不要用道德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行為。

  • 一來,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沒有發展到道德自律的階段;

  • 二來,過於武斷的道德審判反而可能讓孩子的「壞」行為固化下來。

很多時候,孩子對生死、受傷、病痛等並沒有特別深刻的體驗。

譬如說,我們在跟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說這條鱷魚把這條小魚給吃了,對小魚來說,其實挺可憐,他沒有生命了。

但是孩子一般都會認為,這挺正常的。

小狗和小貓打架,小狗受傷了,他只是覺得挺好玩的。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會把這些事情看得很嚴重,不像大人,很容易上升到道德的範疇去理解一個事情。

其次,「以暴制暴」並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這位媽媽用了比較殘忍的懲罰方法,想讓孩子徹底記住不能打人、不能欺負人的規則,她的邏輯和很多人提倡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樣的。

持有這種育兒觀的父母,可能並不一定像這位媽媽一樣極端,但是採用打罵的方式「以暴制暴」卻是比較常見的。

然而,這樣的育兒方式並不是好,有時候,打孩子可能會當即管用,但它帶來的副作用卻遠遠大於這個暫時的管教效果,孩子很可能會因為感受到打罵的力量,在下一次和小朋友一起玩時,更喜歡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所以這個方法我一直都不提倡用。

02

當孩子出現打人等行為的時候,更好的應對方式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去找到,孩子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

當我們分析孩子的行為時,一定要把它放在身心發展規律的背景下來看,這樣會讓我們看問題更客觀。

孩子不會說話之前,用打人吸引父母關注。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是他們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關注。

因為他還不會說話,但剛好他的手部的運用已經可以很自如了,所以在想要特別獲得你的關注時,他就可以用動手的方式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關注一下我。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握住孩子打過來的手,溫柔地說,「你是不是想……你可以這樣……」然後,將正確表達愉快和親密的方法,演示給孩子看。

1-2歲孩子打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很多孩子這個階段打人,是他在表現一種情緒。

這個情緒可能是很興奮的。

有一個詞叫「手舞足蹈」,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是如此。

不過,孩子還沒有任何邊界概念,手部力量也還沒有發展好,沒有輕重,所以他們就會失控打到你,而你也的確會認為,孩子打人了。

有時候,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憤怒的。

他可能用這種「打」,在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

慢慢地,當孩子的很多需求沒有得到父母滿足或者回應的時候,也有可能是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絕的時候,會主動發出「打」的行為。

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宣洩情緒,比如孩子正要打你,你拉起孩子的小手,玩個遊戲,同時配兒歌:「爸爸看、媽媽瞧,寶寶的小手在這裡;爸爸看、媽媽瞧,寶寶小手不見了……」同時,在遊戲中,孩子也學會了:我不高興的時候,除了打人,還可以做點別的事情。

3歲以後打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3歲到6、7歲的大孩子,他們的打人行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即孩子極度的渴望,父母能夠跟他在一起,去看見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

所以,這個時候大人不要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上綱上線。

比如有的父母會覺得,這孩子有暴力傾向,必須得要好好管管才行。

殊不知,對孩子而言,這個時候,孩子能控制的身體範疇也就是他的手,他的胳膊,他的腿。

他在用他能夠利用的全部力量,在向父母發出一個信號:爸、媽,你們需要關注一下我了。

無論是心理上的需求,還是情緒上的變化。

03

當然,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說,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在他剛出現打人行為的時候,背後的心理原因基本都不出於上述講到的三種情況。

但如果父母應對方式不恰當,或者說矯枉過正,就會讓孩子的打人變得複雜起來,讓打人行為固化。

而且我們發現,很多3歲以上的孩子,之所以經常在社交中習慣用打人方式去解決問題,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教養方法不恰當。

下面兩種是最常見的被複雜化的孩子「打人」的情況:

大人做了壞的演示和壞的榜樣,孩子因此學會打人。

當孩子學會用打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時,往往是被大人教會的。

大人教會孩子打人的過程,一般有下面兩種情況:

  • 一種情況是,一些大人在教養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在意,經常會用恐嚇性的語言來嚇唬孩子,比如常對孩子說:「你再不乖,我就打你」。

    實際上大人往往並沒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卻學到了:打我,是一個讓我乖的方法,那我也會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

  •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真的挨打了。

    孩子挨打了以後很委屈、很難受,但是他發現,他哭了、聽話了以後,爸爸媽媽會表揚他「你看你當初不聽爸爸媽媽的話,還得挨了一頓打,你早聽話我不就不打你了嗎」。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同樣是:打我,的確是一個讓我變乖的方法,我也會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

    孩子就因此可能在模仿中習得了打人的行為。

強制性管制,會強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一般會迎來一個「愛打人」的高峰期,男孩子尤其明顯,因為男孩子天生具有一種激素叫睪丸激素,睪丸激素的分泌就會使得男孩的力量、速度、爆發力等,都會比女孩子強。

所以,當一個小男孩發現,有一個小女孩來跟他搶玩具,他一開始會在憤怒情緒的驅使下,上去把玩具搶回來。

隨後,他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讓小女孩倒在了地上,或者嚇得哭了,跑了之類。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攻擊性行為是奏效的。

這個時候,如果身邊的大人不及時引導,而是大呼小叫,或者嚴厲批評,孩子就更能夠感受到自己那個攻擊性行為的「威力」之後,他還會繼續用下去。

到此,我們大致可以判斷:

上面那個新聞里的小男孩,他之所以經常打人和欺負同學,也可能是因為媽媽採取了類似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所致——從媽媽殘忍地將孩子手放入火爐這個行為,我們可以猜想,平時,孩子如果出現打人的問題,媽媽可能也不會試著去讀懂孩子,而可能會武斷地給予嚴懲。

然而,對孩子強制性管制,會強化孩子的打人行為。

漸漸地,孩子越來越管不不住了,媽媽的無力感和挫敗感也越來越強,最後情緒爆發,將孩子的手放入火爐。

04

清楚了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原因,那麼合理的應對辦法也就出來了:

對策一: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作用,然後給孩子一個替代選項。

如果你的孩子恰好在2歲左右,頻繁出現打人行為,那麼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我們是不是在生活中,做了壞演示、壞榜樣呢?這個時候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彆強。

另外,2歲的孩子可以溝通了,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

寶貝,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當你說他不對,或者當你剝奪了他的一項行為的時候,他還有其他的選擇。

比如:寶貝,你不能去打這個小朋友,你可以和小朋友交換玩具玩,或者輪流玩。

不給孩子任何其他選擇,只是一味禁止的時候,孩子會認為:我太可憐了,我被禁錮了,太難受了。

給孩子提供另外的選擇,孩子就會知道:我不做這個事情,我還可以做別的事情。

我是自由的;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我還有力量。

對策二: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消耗孩子的多餘精力。

都說孩子越動越聰明。

排除了多動症的一些標準,孩子們的確是需要大量運動的。

他們一方面在運動中學習,一方面也在運動中宣洩心中的一些過多的能量。

所以,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增加一些運動量,讓他做更多地活動。

不只是體力上的活動,動腦子的活動或遊戲也可以消耗能量。

只要我們真的和孩子動起來,孩子玩盡興了,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和情緒穩定狀態,會持續得更久。

對策三: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用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你家的孩子已經3歲以上了,尤其一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常常通過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遭到其他小朋友家長的投訴,或者老師的種種不滿,那我們一定把這件事情當作一件大事情去處理了。

父母需要不斷地跟孩子重複,幫孩子建立新的行為方式。

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這個事情,我們不通過打的方式,而是通過別的方式,能不能行?」在這樣的溝通中,讓孩子明白,解決問題可能有哪幾種方案,並且把每一種方案的後果都告訴孩子。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比較好的邏輯思維了。

他們是可以分析事情的,也懂得結果為何,以及他們喜不喜歡那個後果。

所以,我們需要跟孩子一步一步去分析。

最終讓孩子明白,打人的確是一種解決辦法,一些情況下它能解決問題。

但是它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更有利的方式去解決。

這個方法,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花費更多的時間,雖然可能不能馬上看到效果,但這是真正解決孩子社交問題的辦法,比起批評、打罵的方式,能夠對孩子產生更有益影響。

盡力去嘗試吧!雖然很難,但值得我們為之付諸努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寶寶愛打人,媽媽不用緊張,你的態度是關鍵

捲毛1歲半的時候開始打人了,我可愛的捲毛怎麼會是個「小暴君」呢?發現她這一問題時,哀家內心是痛苦的。事情還得從春節說起。好不容易盼到過年了,一家人終於可以團團圓圓的,我腦海里也開始幻想妹妹的兒子...

孩子動手打人該怎麼辦?你需要知道這3個原因

【導讀】孩子動手大人恐怕是最讓父母困擾的一大難題了吧當自己的孩子動手打人時,做父母的一方面因為覺得自己沒能夠教育好孩子而有一種內疚心理,另一方面是擔心孩子進來進入幼兒園、步入社會會成為「人見人厭...

你還在為「小朋友打人」煩惱?

胖總管說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分享、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沒有主見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

孩子受欺負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有一天,兒子眼淚汪汪地跑回家,他的小臉上有一道指甲印,很明顯是用手狠狠地抓出來的。兒子哭著說,他的小皮球被一個同齡的小孩搶了,兩人在爭搶的過程中,兒子的臉被狠狠地捏出了指甲印,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