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是什麼意思?科學育兒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天中秋節,和老公一起去了朋友阿芳家做客,在談話的過程中,阿芳向我訴苦,她說她家的小寶又生病了,這才上剛上幼兒園不到一個月呢。

說完,她滿是無奈的搖搖頭。

她家的這個小兒子,在我的印象中,在嬰兒時期抵抗力就特別差,三天兩頭生病。

去年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因為一學期下來生病了4、5次,最後不得不給小孩退學。

阿芳本想著大一點孩子抵抗力應該會好一點,不料這才開學幾天孩子又感冒咳嗽了,去醫院檢查又說抵抗力低下,搞得她焦頭爛額的。

其實,我仔細想了想,這應該和孩子嬰兒時期,阿芳的家婆經常給孩子穿得太多有很大的關係。

老人家心疼孫子,一摸孩子的手腳冰涼,就忙不迭的加衣服。

一有涼風吹過,就生怕孩子著涼,又是給孩子加衣服。

一到冬天更不得了,給孩子外三層里三層裹得嚴嚴實實的,能不捂出病來嗎?

所以孩子的抵抗力要從小開始培養起,古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句話出自明代醫術《萬密齋》,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孩子平安健康,就不要給小孩子吃得過飽,穿得太暖。

這句話至今看來還是有它的幾分道理的。

首先,我們來說三分飢吧。

中醫認為,小孩子是屬於純陽體質,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物質相對會比較多。

但是孩子比較小,消化機能不健全。

如果吃得過飽,對孩子比較弱的脾胃消化道是非常不好的,會過早的加重他的腸胃功能負擔,造成積食,引起腹脹和便秘等症狀,長此以往,這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很不利的。

一般健康的孩子吃飽了就會不想吃了,不用刻意去強迫孩子再多吃一些。

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是按需餵養,有時寶寶吃了幾口就睡著了,也很常見的,新媽媽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餓了孩子會想找吃的。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應遵守循序漸進的規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單一到多樣化。

另外,寶寶還小,不知道饑飽,有時遇到喜歡吃的食物,就會不加節制的吃。

這時爸爸媽媽要從中調節,讓寶寶適當的吃就好。

接下來我們來說三分寒吧。

小孩的肺很嬌嫩,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哮喘、發熱等肺部炎症,故小孩不能受涼感冒。

但穿得過多過暖,小孩活動時就會大汗淋漓,汗毛孔張開,一旦安靜下來,濕透的內衣,開放的汗毛孔,使小孩非常容易受涼感冒。

但三分寒這個度可不容易把握,那說的是不是讓孩子穿得少呢,萬一受涼怎麼辦?當然不是這樣的,而是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給小孩增減衣服,讓小孩處於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環境中,鍛鍊小孩的禦寒、抗病能力。

沒經驗的新媽媽有時一摸寶寶的手腳都是冷的,就馬上給寶寶穿多點衣服。

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摸寶寶的後背或者手心,後背不涼,手心暖暖的,也不容易出汗是最好的。

如果穿多了,只是稍微動一下,後背就會出汗,而容易出汗吹風容易著涼,這樣就不好了,要給孩子脫掉一些衣服。

另外,就算孩子穿得不多,但運動時仍然會出汗,出汗的話怕吹風著涼,家長最好給孩子後背墊上汗巾。

總之,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爸爸媽媽還是要樹立正確的育兒觀,遵循「三分飢與寒」的育兒經驗,科學育兒總不會錯。

最後,祝全天下的寶寶都健康快樂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抵抗力就是這麼被毀的,你還這麼做嗎?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奶奶/姥姥覺得冷。老人活動量小新陳代謝低經常覺得冷也就算了,媽媽們一到換季降溫就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的穿衣服,就令人費解了。明明自己還穿著單衣裙子,卻給寶寶穿上毛衣毛褲,孩子熱的...

孩子的「穿衣蓋被指南」值得收藏

隨著氣溫變熱,兒童醫院的醫生們總是會碰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出汗多,尤其是入睡後,有時會汗濕枕頭;被子總也蓋不住,整晚都在踢被子;白天稍一活動就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