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嘗試書中不好的東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問題問我:我家孩子看了很多繪本,雖然家人也引導,但還是喜歡嘗試和模仿所有書里說的不好的事情,該如何引導?

大人要分辨孩子模仿只是遊戲還是真的"學壞了"。

分清楚就不會太焦慮,我相信我們大部分的家長在小的時候,也模仿過很多書上、電視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模仿和嘗試"好玩"的東西,是他們的天性。

比如《大衛不可以》,書里所有的場面,都是被爸爸媽媽們禁止的東西。

這些場面,和反覆出現的"大衛,不可以!"的語句,在孩子的腦海里得到了強化,有些孩子,一下子接受了,引起他們的警惕,會注意不去做這些不好的、又危險的事情,而一些孩子就會模仿和學習,他們為什麼會模仿和學習呢?

美國心理學家菲爾·麥格勞博士認為小孩子天生的工作,就是不斷嘗試和發現周圍的環境,測試自由活動的安全範圍在哪裡,找到一道讓他們感到安全的圍牆。

的確很多情況下,孩子的模仿是在吸引父母的注意,在食試探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這時候,他只是在遊戲,並不知道那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他們是在和父母玩"不可以"的遊戲,期望,藉此以獲得對"不可以"的認知,那麼,在遊戲里,孩子是能夠分清真正的"不可以"是什麼的,所有在"遊戲"里出現的東西,不僅不必禁止,而且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玩。

但在遊戲以前和遊戲中,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是來玩"書里的遊戲",在平時這樣做,會遇到真正的危險,會被真正的禁止和懲罰,孩子一定也會明白。

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做父母的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淡化。

即"視而不見",比如孩子學了罵人,有些家長一開始是以欣賞的眼光來看的,"呦,這孩子竟然學會罵人了,多好玩呀!"總是在人前提起,那麼孩子也會覺得好玩,覺得受到了關注和鼓勵,還是不停的罵人,孩子學了不良言行、舉止,爸媽一開始要"視而不見",對此假裝不關注,假裝這個沒有什麼意思。

這樣,孩子一般不會總是重複,漸漸的就淡忘了。

2、轉移。

和孩子學習一些"不良事物"的時候,父母也可以採取迴避或用其他事物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

3、討論。

在讀書中或者讀書以後,可以和孩子討論書里的人物和行為,比如,大衛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如果要拿高處的東西應該如何做,為什麼大人會討厭大衛大吵大鬧?為什麼爸爸給他餵的嘴裡放肥皂?非常好吃嗎?等等,這樣討論的結果是孩子明白了行為的後果和正確的做法。

4、規矩。

在家庭生活中,要一開始就為孩子立好規矩,規矩不能太多,太多了就會失效。

同時規矩要嚴格執行,大人首先要做到,對於有生命危險的事情,要著力規矩,嚴厲制止,比如,電源不了碰開水不可觸碰……規矩變成習慣,這個規矩就完成了。

要記住,繪本是幫助好習慣的讀物,書里不好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是"預防針"。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讓孩子更有想像力?原來如此簡單

為什麼我們通常認為,中國的兒童沒有美國的兒童更有想像力,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原因?「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家長更傾向於鼓勵兒童獨立自主,而中國的家長更...

當孩子說髒話,他媽媽卻這樣做,結果……

媽媽講述:孩子說髒話讓人煩 兒子小凱5歲了,小的時候是個活潑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但是現在變了。他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常會冒出一兩句髒話來,比如「你是蠢豬啊!」「趕快滾蛋」之類的。上個周末,我帶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