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二)集諦@ 真正的愛才有可能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鈍使」,即貪、瞋、癡、慢、疑等五種煩惱;由於生生世世長久薰染,以致成為習氣,故須下一番功夫,才能轉化、去除。

此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鈍使」。

真正的愛才有可能,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

再美的夢,也有甦醒的一天。

——莎士比亞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609212105四聖諦(二)集諦?寶典集」有招集、集聚之義。

集是苦的因,能招感、集起生死苦果,如貪、瞋、癡等煩惱,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

  今生的苦報,是由於過去所種的集因,集合過去的善業、惡業,而有今生的善報、惡報。

若想遠離三苦、八苦等種種苦報,就要了解苦從何來?苦從「集」而來,集就是苦的因,所以必須從因上努力去斷集,才能脫離種種苦果。

  自心所生的貪、瞋、癡、慢、疑、邪見等諸煩惱,能驅使眾生造作種種惡業,招集無量的苦果。

眾生煩惱眾多,在此僅列舉「十使」--「五利使」、「五鈍使」為例,來說明集諦。

有所成就。

  【五利使】   「使」,有驅役之義,能驅使眾生流轉三界。

「五利使」乃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思想知見錯誤所產生的煩惱。

此五種錯誤的見解為: 一、身見:於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執著為實我,於自身產生種種妄想執著。

二、邊見:「邊」即是落入兩邊,如「斷見」、「常見」。

「斷見」即認為人死如燈滅,執著死後一切斷絕。

「常見」為執著死後仍常住不變,如認為人死之後,依舊投胎為人,狗死依舊為狗等錯誤見解。

三、邪見:撥無因果,否定因緣果報之理,認為世間實無四諦、因果之理,造惡不受惡報,為善不得善報等錯誤知見。

四、見取見:以錯誤知見判斷事物,卻認為自己之謬解最為優越。

五、戒禁取見:以各種非道、不如法之戒禁,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非因計因,非道計道。

例如:見牛、雞等升天,以為持牛戒或雞戒等,為生天之因,即為非因計因之戒禁取見;又如修斷食等種種苦行,以為涅槃之道,即為非道計道之戒禁取見。

  上述五項見惑,乃知見錯誤所生,因為來得快、斷得也快,故稱為「利使」。

   【五鈍使】──除瞋恚心   「五鈍使」,即貪、瞋、癡、慢、疑等五種煩惱;由於生生世世長久薰染,以致成為習氣,故須下一番功夫,才能轉化、去除。

此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鈍使」。

「五鈍使」為: 一、貪:指眾生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或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產生執著貪愛的妄想心。

二、瞋:對於違背自己所貪愛執著的境界,產生惱怒、厭惡等心念。

三、癡:心念混混沌沌、無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瞭解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

佛法之智慧,並非一般世間所指之聰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緣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瞭,則屬愚癡無智。

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無人,貢高我慢,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輕慢別人等心態。

五、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懷疑慮,妄生猜忌,是非紛起,因此生諸煩惱,造作惡業。

例如懷疑眾生本具佛性,或懷疑佛法的道理,無法信受奉行等等。

【結論】   佛經云:「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

」由於有集的因,而招感生死輪迴等種種苦果。

若欲免離煩惱、生死,除了不造惡因之外,更應發廣大願心,勤修六度萬行等自利利他之行,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如此精進,定能圓成佛道,普化有情!rabbit4928/Xuite日誌/回應(2)/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rabbit4928's新文章可以不可以佛子行也許明天遇見了另個頭痛人物飛的更高甘願瑤池老母普渡救世六提明心真經生命的意義大樹佛在靈山莫遠求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rabbit4928'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