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念」研究是什麼正念(Mindfulness)的意思並非正面思考,而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

正念源於佛學,但近年來無論西方或東方,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學研究,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00Promo專欄活得科學社會群體精神心理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17/07/29・4612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SR值523・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中研院廣告正念自尊自我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正念」研究是什麼正念(Mindfulness)的意思並非正面思考,而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

正念源於佛學,但近年來無論西方或東方,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學研究,藉由訓練正念,舒緩過度自我膨脹所造成的情緒壓力、緊繃的人際互動。

中研院民族所張仁和藉由心理與行為實驗,來研究如何透過「正念」和「心理位移書寫」緩解過度膨脹的自我,進而達到較佳心理健康。

圖/張語辰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覺得「自己很棒」,但要是多說他幾句,他就翻臉。

明明覺得自己很不錯,為什麼還會耿耿於懷相左的意見、或是眼前不如意的狀況?心理學家們試著釐清這個心理,並找出紓解方法。

而這個現象,源自於社會環境對於「自尊」的培育。

從「提高自尊」到「自我膨脹」「自尊強化運動」源於美國1970年代,一些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認為「低自尊」是個人問題的根源,甚至會造成社會問題(註一)。

當時許多心理學者都認為,心理問題與疾患都和低自尊有關。

透過學術界倡導,搭配大眾和公共的種種推廣,例如「早上起床要對著鏡子稱讚自己」,這種激勵自我的方式,就是自尊運動的產物。

自尊運動推行地相當成功,其中一個原因歸於人性,因為很少人不喜歡被捧、被說好棒。

自尊運動提倡的正向自我:從認為自己「不完美」,漸漸變成「我很完美」。

資料來源/張仁和提供;圖/張語辰然而心理學家開始反思,若自尊一直無限提高,「過高自尊」會造成什麼情況?1996年心理學家Baumeister團隊以「高自尊的黑暗面(Thedarksideofhighself-esteem)」來描述其負面影響:擁有高自尊的人,與「具有偏見」、「具有攻擊性」的特質高度相關(註二)。

「我們研究發現,廣泛地宣導提高自尊,對於增進自我表現並沒有用處。

」Baumeister團隊於2003年進一步指出。

透這部分一系列的研究也發現,高自尊的人,通常會認為自己很好看、很聰明、人緣很好,但若請旁人來評估這位受試者的外貌、聰明程度、以及人際關係,會發現其實沒有關聯(註三)。

擁有高度自尊的人,宛如套用了美圖秀秀的濾鏡在觀看自己的人生。

當人們對自己越來越自戀,也對別人越來越不信任。

資料來源/Twengeetal.,2008,JP、Twengeetal.,2014,PsySci;圖/張語辰根據上面這張圖表,可以看見在美國社會中,隨著時代演進,自戀傾向也愈來愈高。

另一方面,當人們過於著重自我、執著於自我時,對於別人的信任程度也大幅下降。

你不相信我、我也質疑你,社交關係將變得緊繃脆弱,若人不和,許多難題也接踵而至。

在自我膨脹與自卑之間,尋找平衡自我膨脹不好,自我貶抑也不好,那居中的「剛剛好」比較好嗎?為了探究「過度自尊」與「自卑」之間,是否存在比較好的中間值,Young-HoonKim和Chi-YueChiu兩位教授作了一個實驗(註四)。

實驗中,學生們要在考前預估自己的成績,並在考試後看看「預估成績」與「實際成績」的差距,藉以了解這位學生屬於過度樂觀(預估成績遠高於實際成績),或是自我貶抑類型(實際成績遠高於預估成績)。

另外,也透過量表測量學生們本身的憂鬱傾向,結果呈現一個很微妙的曲線,請見下圖。

縱軸:學生個人的憂鬱傾向。

橫軸:學生於考前預估自己的成績,相減考後實際的成績,兩者的分數落差。

資料來源/Kim,Chiu,2011;圖/張仁和、張語辰若學生對自己太有自信,預測的成績會比實際的成績高很多,但若太自卑,預測的成績又會比實際成績低太多。

研究發現,這兩種學生個人的憂鬱傾向都很高,顯示為自我膨脹不好,但自我貶抑也不好。

而對自己的成績評價較為「中庸剛剛好」的學生,個人的憂鬱傾向相對較低,這點吸引了心理學家注意。

確實在自我膨脹與自我貶抑之間,存在一個可以讓心理更健康的中間值,因此不該過度鼓吹學生們要有自信,從1970年代自尊運動發展至今,人們缺乏的可能不是自信,而是自我的平衡。

當歐美的正向心理學造就失衡的自我膨脹,是否有可能借助華人的療癒思維,來收斂自我、回歸心理平和?在佛學中,「正念」強調「專注於當下、放下自我的執念」。

而道家的「無為而治」,希望人們順其自然,做出順勢而為的行動。

 對於自我膨脹或自我貶抑者,因為過於執著「我」,很難不出手干涉、很難接受事情不順己意。

生活中遇到一些失敗,例如考試考了低分、另一半劈腿、丟了客戶的訂單,會認為這個「事件」本身代表「我」的錯,甚至代表「整個我」,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然而,有一些心理訓練方式,可以幫助從「我」客觀抽離、舒緩焦慮壓力。

其中一種現代人再忙碌也容易嘗試的,就是「心理位移書寫」。

心理位移書寫:收斂過度膨脹的自我在高行健所著的《靈山》這本書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寫作方式,所有登場人物都「沒有名字」,而是用「我、你、他」來代稱。

這種寫作方式,閱讀時會產生「我、你、他」三種不同心理位格的感受,很適合用來收斂過度膨脹的自我情緒。

變化「我、你、他」三種寫作位格,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資料來源/金樹人,2010;張仁和等人,2010;Changetal.,2013;圖/張語辰描述同一個事件時,若將事件主角用「我」代稱,會放大自我的感受。

若改用「你」作為事件主角,重新描述同一個事件,視角會逐漸拉開,有一個緩衝空間可以從自身情緒脫離。

而最後若進一步改成用「他」來描述同一個事件,會發現「我的事」好像變成「第三者」的事,少了自我執著與情緒起伏,較能用理性客觀的角度來檢視問題。

例如:「我今天被掃到颱風尾,真衰」,轉換成「你今天被掃到颱風尾,你覺得很衰」,再轉換成「他今天被掃到颱風尾,他感到很衰」。

張仁和等人的研究邀請超過兩百位大學生,讓這些大學生分批進行短期和中長期的心理位移書寫,轉換「我」、「你」、「他」三種位格,寫下生活中遇到的負面事件,寫作的媒介是生活中隨處可得的電腦與網路平台,並與控制組比較,檢測整體書寫完前後的心理健康變化。

長期進行「心理位移書寫」的效果:降低心理焦慮,提高生活滿意度。

資料來源/張仁和等人,2010,2013;Changetal.,2013;圖/張語辰研究結果發現,透過心理位移書寫,有助於緩解負面情緒、提升正面情緒,並且緩和情緒激發的程度。

由於情緒起伏不再像雲霄飛車大起大落,有助舒緩焦慮,對於整體生活滿意度也有所提高。

最根本的關鍵是,透過書寫轉移心理位格,受試者放下了對於「我」的執著,轉而由「你」至「他」的客觀視角,接受與省思眼前的負面事件。

 心理位移書寫的效果,並非讓人狂喜或天天開心,而是達到情緒「居中和諧」,接近順其自然的寬容。

正念訓練:放下過度執著的自我除了心理位移書寫,張仁和也希望透過「正念(Mindfulness)」的研究,讓自我執念引發的焦慮壓力,可以回歸平靜。

正念雖然源於佛學,但切莫急著將之貼上宗教標籤,我們可以用下圖來理解。

吃飯時,你是煩惱一堆的MindFull,還是享受當下滋味的Mindful?圖/林婷嫻、張語辰以日常生活的「吃飯」為例,你是否常常邊吃邊弄工作?又或者,走路時總想著其他事情?無法專注於當下,腦海時時追隨過往、擔憂未來,漸漸地眉頭深鎖、肩膀緊繃。

吃飯時品味食物的鹹甜,洗澡時感受肌膚的潔淨,享受每一個「當下」,就是一種「正念」的展現。

西方各界皆已擁抱正念,從最早的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卡巴金博士的「正念減壓」療法,到美國TIME雜誌以“TheMindfulRevolution”封面專題報導如何在高壓社會中提高專注力(註五),手中的iPhone也內建了引導活在當下的APP功能。

要如何培養「正念」?手中的iPhone就能助你一臂之力,位於內建「健康」APP中。

圖/AppleInc.官網達賴喇嘛曾說:「想要」是形成「執著」的關鍵。

一旦成為執著,人們就可能奮不顧身地追求,即便到後來可能已經不再喜歡,例如財富、功名、親密關係。

若一直害怕「得不到」,會產生深切的焦慮,進而陷入負向的情緒循環。

「像我最近很想減肥,但我又很喜歡美食,對我來說就造成一種渴求衝突」張仁和害羞地說。

過往的介入方式是,透過抑制喜歡的程度,來降低想要的程度,例如看激發你討厭食物的噁心圖片,來降低你對喜好食物的慾望。

我想找出比較好的作法,有沒有可能是順應人性,維持喜歡的程度,但降低想要的執念?為此,張仁和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透過「正念量表」來區分高正念與低正念的受試者,並以「食物、金錢、自我價值」三個項目,讓受試者評估「想要」和「喜愛」的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高正念或低正念的受試者,都呈現喜歡食物、喜歡金錢、喜歡自尊的高度傾向,但若論「想不想要」,高正念的受試者就沒那麼執著於一定要到手。

無論是高正念或低正念的受試者,都喜歡食物、喜歡金錢、喜歡自尊,這是人之常情。

但若從「想要」這個面向來看,高正念的長條圖短很多,沒那麼執著。

資料來源/張仁和提供;圖/張語辰擁有高度的「正念」,確實能幫助降低「想要」的執著。

換個角度想,若要減少執著,可以從培養正念開始。

培養正念找回寧靜自我,國內外各行各業皆已採取行動。

除了台灣研究發現正念有助運動員專注於身體、從判斷中消除情緒(註六),美國許多醫學院也設立正念學程,藉由訓練正念改善醫生的工作壓力、紓解緊張的醫病關係。

鼓吹自信來迎戰問題,過往心理學研究已證實效用不大,反而會造成自我過度膨脹,導致心理壓力與緊繃人際關係。

不如轉念,遇到問題時放下自我執著,而在生活中盡可能專注當下,這不只是古老的佛學、現代化的心理學,也是在失序的社會中,喚回內心平和的生存技能。

「不可能天天過年」張仁和笑說。

無論是透過心理位移書寫舒緩工作遇到的衝突,或訓練正念降低想吃美食卻怕胖的苦惱,張仁和不只將研究轉化為論文形式,自身也透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實踐,練習尋回寧靜的自我。

延伸閱讀張仁和的個人網頁台灣人格社會本土心理學(Facebook粉絲團)註釋註一:Self-esteem@wikipedia註二:Baumeister,R.F.,Smart,L.,&Boden,J.M.(1996).Thedarksideofhighself-esteem.PsychologicalReview,103,5-33.註三:Baumeister,R.F.,Campbell,J.D.,Krueger,J.I.,&Vohs,K.D.(2003).Doeshighself-esteemcausebetterperformance,interpersonalsuccess,happiness,orhealthierlifestyles?PsychologicalScienceinthePublicInterest,4,1-44.註四:Kim,Y-H.,&Chiu,C-y.(2011).Emotionalcostsofinaccurateself-assessments:Bothself-effacementandself-enhancementcanleadtodejection.Emotion,11,1096-1104.註五:TheMindfulRevolution–TIME註六:Chen,L.H.,Wu,C.H.,&Chang,J.H.(inpress).GratitudeandAthletes’lifesatisfaction:Themoderatingroleofmindfulness.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執行編輯|林婷嫻 美術編輯|張語辰本著作由研之有物製作,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釋出。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44篇文章・ 1923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AI是理科「主場」?AI也可以成為文科人的助力!112小時前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4天前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22022/07/27RELATED相關文章解決對立沒有特效藥:從認知科學找到社會衝突的原因與解法人類學家如何從田野考察中,挖掘出幾近失傳的「女書」文化?細胞那麼多種,為什麼選擇研究「神經細胞」?神經科學家陳儀莊專訪「這很好笑嗎?」幽默在夫妻之間不一定是個好東西?「停經後,女人還是女人嗎?」古人這麼看月經與更年期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解決對立沒有特效藥:從認知科學找到社會衝突的原因與解法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17/06/17・3129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87・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中研院廣告心理哲學族群對立民主社會海特直覺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從心理學哲學思考,找出社會對立原因為何不同立場的支持者,總深信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洪子偉,探討社會心理學家海特的認知模型,結合自身經驗與論點,試圖找出化解社會衝突的解方。

哲學學門的洪子偉,曾加入特戰部隊,擔任烏干達衛教講習員、盧安達醫院助理。

圖/張語辰攝從台大哲學系畢業後,洪子偉自願加入空降部隊,經歷兩年的特戰訓練生活。

當年研究所落榜後先去當兵,恰好遇上前總統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引發台海的緊張局勢。

當時國防部雖然頻繁透過記者會安撫民心,但沒人知道能否像1996年飛彈危機化險為夷。

他想,如果要打戰,便要加入最強悍的部隊。

後來戰爭沒有爆發,卻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隔年在谷關參與重建,也曾擔任首次政權和平轉移時的戰備任務。

面對地震後滿目瘡痍的屋舍,頓時覺得自己變得很渺小,產生了與台灣命運相羈絆的心情,也有更多關懷社會的體悟。

投入哲學領域的契機:台大哲學系事件平反洪子偉在高三時遇到了「台大哲學系事件」的平反。

當時全國媒體都在報導台大哲學系作為「社會良知」在戒嚴時期遭整肅的經過,他便以台大哲學系作為第一志願。

在就讀期間,洪子偉對「政治哲學」與「道德哲學」漸漸產生興趣,但後來發現,許多理論爭議來自後設的語言定義。

例如:什麼是「正義」?對正義的概念有很多詮釋,如效益主義與義務論就分別從行為的結果與過程來決定。

但光是什麼才算是「結果」或「過程」?不同哲學家就有完全不同的定義。

許多理論上爭論,其實只不過是語言定義上的爭論。

因此,洪子偉在台大哲學系讀碩班時,以古典邏輯和非古典邏輯在語義上的爭論為研究主題,而到了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攻讀心理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時,仍以語言為研究核心,並主修當時在台灣學不到的「認知科學哲學」,以語言與認知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題目。

參與國內外非營利組織,關注社會不平等洪子偉在大學期間,投入不少國內的非營利組織,當時學長在臺灣勞工陣線、學姊也介紹到勵馨基金會打工。

在非營利組織中,逐漸認識社會的不平等結構,也促使他在英國讀書時參與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有許多對特定議題感興趣的年輕人,願意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

然而,在英國的國際特赦組織的經驗,發現跟臺灣並不一樣。

參加聚會的成員大多年齡層較高,成員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失婚婦女、記者或少數族群」洪子偉回憶。

事前預防總比事後解救好,當時他們常透過寫信的方式,對英國議員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施壓,後來國際特赦組織的工作重點轉為教育推廣,關注的議題對象包含剛果跟中國的人權問題、英國的家暴婦女與種族問題等等。

解決社會對立,沒有特效藥從柏拉圖的《理想國》開始,幾千年來人類都在尋找一個烏托邦的典範。

後來,人們開始轉而探討「人類的本質」以及「人們是怎麼思考」,探討人類的推理及理性思考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了解運作的機制後,才能在機制的現實限制下,思考理想社會的典型。

多元價值是民主社會的寶貴資產,適度的對立與競爭也有助於進步。

然而當社會衝突加劇,卻可能危及民主國家的運作效率與互信基礎。

國內鬧得沸沸揚揚的死刑與同婚議題,雙方立論的前提預設就是不同,結論自然南轅北轍。

按照海特的認知模型,這是很難達到共識的,因為當人們面臨道德判斷時,「直覺」會先於「理性」。

有別於海特(JonathanHaidt)的論點,另一位學者格林(JoshuaGreene)則是提出「雙重程序模型」,格林認為:人們在面臨抉擇時,會在直覺與理性兩種模式中切換。

目前學界對人類如何思考做決策尚無共識,大家研究得越多,越是發現知道的少。

要進一步找出化解社會對立的解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有一點值得樂觀的是,哲學問題的研究,從啟蒙時代的歸納、演繹法,到邏輯形式化(數學化)與語言分析,現在甚至能透過磁振造影紀錄大腦對特定議題的反應,在方法論與研究工具上已有很大的進步。

研究海特的認知模型,探討社會對立原因在洪子偉發表的論文〈化解社會對立?海特的認知模型及其批判〉中,他剖析海特的認知模型,並提出論點補充。

過去的經驗,讓洪子偉對研究海特的模型有更深一層理解。

圖/研之有物洪子偉認為海特雖然矯正了過去啟蒙時代高舉的「理性至上」想法,然而,卻過度強調「直覺」的重要性,有些矯枉過正。

奠基於海特的模型,洪子偉提出三點補充,盼拋磚引玉思考如何化解社會衝突:1.製造「個人直覺衝突」:當直覺無法產生立即判斷,則可讓理性介入以衡量更好的方案。

相較於海特建議「緩和」直覺判斷的環境,洪子偉認為製造直覺的「衝突」可使大腦啟動推理程序,來尋找其他線索以供判斷。

他以哈普林(EranHalperin)研究以巴衝突的容忍實驗為例,當人們突然聽到敵對陣營的人自我批判,說出有違直覺的反省言論時,會逐漸理解到對方不是只有單一價值,而比較願意聆聽對方意見。

2.擴大我群認同的範圍,有助於凝聚團結。

共同威脅也有助於擴大我群認同的範圍。

洪子偉舉例,1920年前台灣島上的泉州人、漳州人有各自的認同,但在面臨日本同化政策的壓力下,逐漸發展出「台灣人」的概念與認同。

當前台灣面臨中國越來越多文攻武嚇的威脅,對形塑共同體是很重要的契機。

洪子偉再以徵兵制為例,大部分的人只從軍事角度探討徵兵制,但事實上它對社會穩定與形塑共同體也有幫助。

這與海特的「社群直覺模型」中所提到的「共感經驗」,或抑制團體中自私行為的「蜂巢開關」不謀而合。

海特所指稱的共感經驗,是指當不同團體的人們有相同目標或威脅時,會抑制自我意識。

而蜂巢開關則是指人們在自私的情況下,仍能發展出有限利他的團體感,只要當團體感的開關(也就是蜂巢開關)被打開後,人們會傾向幫助同團體中的成員。

徵兵制源自法國大革命要求所有公民(成年男性)負有保衛共和的責任。

當巴黎2005年爆發失業青年的示威時,不少評論把部分原因指向2001年取消的徵兵制,切斷了少數族群、新移民與國家的聯繫。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與文化背景的人民,少了團體交流、發展共感的機會。

當國家政策與個人利益相衝突時,只能以砸車焚屋等暴力來反抗。

有鑑於北歐國家如挪威和瑞典的男女皆需從軍,洪子偉認為自由不是免費的(freedomisnotfree)。

而全面徵兵若「實施得宜」,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的經驗,對於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相互理解,或甚至是階級流動都有幫助。

3.鍛鍊理性推理的能力,並培養同理心。

洪子偉認為,海特忽略了「時間」這個變項在決策與道德判斷上的角色。

不少實驗指出,若將判斷的時間延後,大腦比較會做出效益主義式的全盤考量。

所以當與人發生重大價值衝突時,先冷靜別急著做判斷。

此外,培養理性推理的能力也有助於排除較情緒性的判斷。

這並不限於學校教育,例如哲學星期五、哲思台灣、沃草烙哲學或哲學新媒體等新興哲普團體,提供了批判思考與對話的機會。

最後,即便對立雙方都願意用相同理性方法推理與討論,但由於用來推論所預設的前提就是不同,不見得會有相同結論。

這些基本預設常涉及核心價值,只能透過同理心來理解。

延伸閱讀洪子偉的個人網頁洪子偉(2016)。

〈化解社會對立?海特的認知模型及其批判〉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8期,P129–173剛果踏察:難民營已關閉,這裡只剩難民《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採訪編輯|王怡蓁  美術編輯|張語辰本著作由研之有物製作,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釋出。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44篇文章・ 1923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AI是理科「主場」?AI也可以成為文科人的助力!112小時前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4天前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22022/07/27RELATED相關文章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人類學家如何從田野考察中,挖掘出幾近失傳的「女書」文化?外國學生來台灣研究什麼?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用統計學看股票投資:投資人理性嗎?「追高殺低」真能穩賺不賠?法庭之上,那顆可能改變一切的「保齡球」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當現代科學遇上神農氏嚐百草:楊文欽如何將藥草變藥物?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17/06/17・3821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SR值564・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中研院廣告咸豐草楊文欽糖尿病藥用植物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為什麼研究藥用植物?相傳神農氏為辨別草藥,而以肉身嚐試,最終不幸殞命。

明代《本草綱目》集過往大成,奠定東方醫學基礎。

到現代,科學家有了科技利器,能將民俗草藥、中醫藥裡有效成分找出,提供科學證據,協助草藥現代化;或將有效成分發展出藥物,以便對症下藥。

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楊文欽團隊,於咸豐草裡找到可治療糖尿病的成分,給予盛行率高的糖尿病一絲治癒曙光。

圖/張語辰攝長期以來,科學家透過藥用植物中「二次代謝物」的發現、萃取純化,進而發展出保健食品、藥物。

日前,楊文欽實驗室團隊發現了「咸豐草」中的「聚多炔糖苷(cytopiloyne)」有治療糖尿病的潛能,此發現所衍生中研院專利與技術也成功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冀望所研發產品可以嘉惠更多糖尿病患。

自民國96年起,此咸豐草研究成果以抗糖尿病的保健食品授權給國內生技公司上市,從植物中天然的成分開始,為現今醫學帶來另一條途徑,而這其實需要化學、生物、免疫學背景做為奠基,雖耗時費力,但若能解除病人的生理痛苦與經濟負擔,對楊文欽而言是心中最為感動的一刻,也十分值得。

神農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嘗試、吃了草藥,然後觀察與紀錄使用結果。

現代科學家在研究草藥的過程,也發揮「神農嚐百草」的精神,只是我們比較幸運,有很多工具與更先進的設備。

研:咸豐草是怎麼被發現可以治療糖尿病的?楊: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把咸豐草當做可食用植物,因咸豐草易生長,可長在不毛之地,因此在非洲大量推廣農民栽種,作為可食用的來源。

民間所使用的青草茶、便利商店就有賣的青草茶,其中一個成分就有咸豐草。

無獨而有偶,我們發現歐、亞、非都有人使用咸豐草治療糖尿病的例子。

一般糖尿病患使用西藥通常只能改善症狀、沒有辦法治癒,文獻上宣稱咸豐草可以治療糖尿病,我們初步在糖尿病鼠證實民俗草藥的療效,下一步希望在人體證實。

我們獲得許多文獻上、民俗上的相關訊息與知識支持,所以越做越有信心。

研:咸豐草是外來種嗎?我們能怎麼去應用?楊:咸豐草本身不太生病、很會開花,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對蜂農很重要,所以被引入台灣廣為栽種。

全世界約有240種,台灣常見的有3種:黃花、小花、大花咸豐草。

可是本土的黃花、小花競爭不過外來的大花咸豐草,原生種的棲息地也被破壞或受到入侵,所以現在的優勢種是大花咸豐草,而且它有自交不親和性,意即不會自體交配,不易純種化,要以雜交的方式繁衍,這樣一來,它有更多機會透過雜交優勢傳播,所以現在路邊所看到的都是大花咸豐草,這也是生物界的奧妙。

當我們使用藥用植物時,我們也要兼顧生態,不能因為人類使用讓植物滅絕,咸豐草沒有這個顧慮。

蜜蜂在大花咸豐草採蜜,除了蜂農樂見,大花咸豐草也獲得雜交保存優良基因的機會。

圖/久弘劉@Flickr植物製藥上,我們會去做優良農業操作與採集規範(Goodagriculturalandcollectionpractices,GACP)。

過去常聽到的是良好農業規範(Guidelinesforgoodagriculturalpractice,GAP),歐洲自2015年開始推廣GACP中“Collection”的重要,植物蒐集來的貯藏狀態會影響到品質,若貯存不當會導致長霉,有害消費者健康。

我們認為不只要種得好,收集保存也要好,才能生產好的保健品與藥物。

研:如何發現咸豐草的cytopiloyne可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楊:我們透過生物跟化學的平台,用活性為導向的純化鑑定策略,根據反應找出是哪一個化合物對這個生物平台有反應,然後去評估反應活性,像讀心術一樣,平台看到植物就會指出哪群植物化合物可能是有效的,一直往下追,直到找到有效成分為止。

透過化學分析(氣相層析質譜儀)以及統計分析,找出不同咸豐草中的化學成分與分類。

圖/楊文欽提供我們使用的生物平台主要會使用分子、細胞與動物。

我們使用免疫細胞、胰島細胞、脂肪細胞,主要是第一型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細胞。

動物試驗會去找擬人化的糖尿病模式鼠。

植物化學上,我們都使用化學家所使用的設備,包括液相層析法、質譜、核磁共振,透過物理化學分析把化合物掃過一遍,目的是鑑定出化學成分。

為了探索與cytopiloyne作用分子機制,我們使用化學生物學找出作用蛋白質,並以分生、生化、螢光、電顯技術等技術,瞭解為什麼吃了咸豐草與其有效成分會有療效。

生物活性為導向的純化與鑑定:(A)植物化合物純化到鑑定的流程圖。

(B)免疫細胞生物平台。

(C)運用生物與化學平台,鑑定出有效成分結構,以利後續研究。

圖/楊文欽提供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基本上都是發炎疾病,只是發炎的方式不太一樣。

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症狀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吃進澱粉變成糖,因為胰島細胞受損、無法代謝糖,糖無處去,像身體泡在糖水裡面,每天都在發炎。

身體泡在這麼多的糖裡,身體會想要排掉,尿就會非常多;由於水隨尿排出,因此會口渴;細胞每天沒有吃到糖、都在餓,所以會想吃;最後就會出現三多症狀。

糖尿病是多器官的疾病,身體血糖失控,不僅胰島細胞死亡,一些重要的維生器官會病變,產生併發症,包含眼睛、腎臟、腦神經、心臟血管,與四肢。

因為末端血管病變、容易導致四肢壞死截肢,所以糖尿病人一旦受傷都會非常危險。

cytopiloyne可以保護胰島細胞不會死,幫助分泌胰島素,細胞收到胰島素出來的訊號,就會吸收糖。

身體中血糖正常,就不會發炎。

咸豐草(BP)與所萃取出的「聚炔類化合物」(CP),可以經過控制胰島細胞的鈣離子與鉀離子通道,來增加細胞中胰島素分泌,以及保護胰島細胞。

圖/楊文欽提供研:「植物藥」跟「化學藥」相比,有什麼優勢或劣勢?楊:植物藥第一優勢是:具有人類沒有辦法合成的化合物。

現在能合成的西藥,構造都非常簡單,複雜的基本上都很難合成,都是來自植物,像紫杉醇就是人工半合成的。

第二優勢是有人類使用的經驗。

這些經驗可能有錯有對,就要去驗證,透過科學方法驗證前人使用經驗的智慧,其實是植物藥利基之所在。

迄今,我們都還不知道一種植物可以產生多少具有功效的化合物。

有人推估是跟人的基因一樣,有兩萬多個。

我們利用藥用植物(如咸豐草)有人體使用經驗,利用科學技術與方法,將有效的化合物找出來。

植物藥有了人的使用經驗後,可能會比化學藥容易通過臨床試驗,因為化學藥在動物的毒性試驗可能就會有問題。

植物藥的研究都是費時費工,會比純化學合成的慢,劣勢就是耗時費力。

而化學藥研究人員很聰明,會採用植物藥的優勢,找有用的植物化合物去化學修改,降低毒性與增加活性。

藥物研發過程就需考慮如何取長補短的策略。

研:「中藥」給人較不科學的印象,研究時如何突破瓶頸?楊:現代人其實滿幸福的,科學家也是,工具很多,如果我們採取當代的器材或技術,就容易成功。

我們接受科學教育,使用西方的方式展現中草藥給西方人看,這樣他們就無法質疑你的數據,也會不得不相信中草藥的療效。

神農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嘗試吃了天然的物質,然後觀察、紀錄與歸類成中醫藥理論。

現在科學家在研究草藥的過程,也的確有像是「神農嚐百草」的精神,只是我們比較幸運,有很多工具、更先進的設備。

現在比以前困難的就是藥用植物研究非常競爭、文獻一大堆,每天出來的報告,數不勝數,這就很辛苦。

如果要研發出有用的東西,可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與時間。

還有在技術轉移時,會需要打專利戰,有時別人做了,你不知道,就要花很多力氣處理。

研:在台灣進行藥用植物的研究時,有什麼樣的心得?楊:其實,我本來沒有做藥用植物,後來做了、學了,會覺得當初的選擇是滿幸運的。

我滿享受這樣的植物研究,在有我們利基的地方做出貢獻,比較不用跟在歐洲、美國屁股後面跑,我們在這邊做出自己的一套。

我們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所以從沒有放棄研究的初衷,就是希望有機會「治癒」糖尿病。

現在我們研究的利基就是利用cytopiloyne可以保護胰島細胞及促進胰島細胞功能。

雖然這種治療方法需要病人保有一定數量的胰島細胞,臨床上有一定限制。

但是,這種方法至少有機會讓糖尿病初期病患有被治癒的可能。

當代,全球罹患糖尿病患者達4億人。

因為是它是慢性病,長期醫療花費對個人與國家都是很大的財務負擔。

所以我覺得做研究就像在做功德,也得到非常多病友的回饋,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幫助到人。

延伸閱讀楊文欽的藥物研究陳宗彥、楊文欽〈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新展望〉科學發展2014年5月│497期46-50賴邦嶽、張力天、楊文欽科學發展2014年9月│501期56-62科技大觀園〈咸豐草的功效〉王升陽〈路邊採藥 四季盛開的大花咸豐草〉採訪編輯|江佩津  美術編輯|張語辰本著作由研之有物製作,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釋出。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44篇文章・ 1923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AI是理科「主場」?AI也可以成為文科人的助力!112小時前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4天前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22022/07/27RELATED相關文章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重災區在災難發生前就已經身處險境?關注受災風險不公平的災難社會學法庭之上,那顆可能改變一切的「保齡球」脊髓神經受損不再是一輩子的事了!能使脊髓神經軸突再生的人工合成醣類吃米不知米「家」?基因「稻」出臺灣蓬萊米的身世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類學家如何從田野考察中,挖掘出幾近失傳的「女書」文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19/09/16・4135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SR值538・八年級+追蹤相關標籤:三朝書中研院廣告人類學女書女書回生妖字妖書抒發文化文化大革命文化遺產文字書寫歌謠江永河淵村生命故事田野異文化自然傳人自訴可憐陪嫁女書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採訪編輯|劉芝吟。

美術編輯|林洵安。

人類學家為什麼要做田野考查?他們從田野看見了什麼?1990年代起,劉斐玟走訪中國湖南,投入女書田野。

她參與拍攝紀錄片、蒐集歌謠故事,還與女書傳人結拜為姊妹!本文專訪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斐玟,看見人類學家如何挖掘文化背後的動人故事。

延伸閱讀: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女書版」梁祝很十八禁?!女書,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神祕流傳數百年,直到1982年首度被發現。

「那時候我正在美國念書,興奮地請朋友帶一本女書來。

打開一看,」劉斐玟笑著描述當時的心情:「哇!我的老天!」《梁祝》的故事人人都聽過,但「女書版」《梁祝》想必沒幾人知道──裡頭描述祝英台洗澡的場景,畫面赤裸裸、用字單刀直入,內容非常十八禁!劉斐玟眼睛一亮,覺得太有意思了,這是過去從沒看過的文化觀點。

數百年來,女書默默流傳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只有女子使用。

她們彼此用女書吟唱訴苦、結交姊妹,寫在摺扇、繡在花帶,親密分享女人專用的創作符碼。

女書由婦女自己書寫,不是任何史家的紀錄,那我們是不是能從中看見婦女的觀點與聲音?劉斐玟越研究越好奇。

她收拾行囊、千里迢迢前往江永,尋找當時僅存的自然傳人陽煥宜老太太。

自此,展開她的女書田野之旅。

江永婦女會將女書寫在摺扇、繡在花帶或手帕。

圖片來源│取自紀錄片《女書回生》畫面女書被發現時已經瀕臨滅絕了嗎?為什麼這個文字會消失?女書在1980年代意外被發現,當時學者尋遍江永一帶,只找到兩位會寫女書的自然傳人(沒有學校或教材,完全從社會活動傳承習得):高銀仙、義年華。

但當我要前往做田野研究時,這兩位老太太都過世了。

還好,不久中國又發現一位自然傳人陽煥宜。

女書的存在與消失,其實都脫離不了時代性。

舊時,女子不能上學,認不得漢字,她們只能以女書共享情誼、創作抒發,代代傳承。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女書被貼上「妖書」、「妖字」的標籤,文本大量銷毀;再後來,隨著女性識字率提升,女子也不再學女書了。

可以說,女書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在它凋零的最後一刻終於被發現。

研究即將消逝的文化,要如何做田野調查?有遭遇困難嗎?當時學界僅知陽煥宜會寫女書,我便以她為訪談對象。

有次訪談,我問她有沒有結拜姊妹,她用方言回答:「媽愣。

」(沒的意思)。

不久我陪另一位學者去,問了一模一樣的問題,想不到她卻說有三位姊妹。

「啊?為什麼答案完全不同?」後來我才明白,那句方言可以表示「沒有」或「沒了」。

當時天天有人登門採訪,她已經熟知「套路」,只要回答「有」大家就會再追問「姊妹在哪?」(但她們都過世了),陽煥宜索性一次回答兩個問題。

這個田野初體驗是一次震撼教育。

一是語言隔閡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讓我重新思考:如果田野對象有了公式化反應,人類學家該怎麼找到未曾被看見的文化?我決定另起爐灶,轉往很少人去的河淵村。

這是人類學家的田野挑戰:既要跨越各種差異「進入」異文化,但是又得「超越」當下的訪談。

劉斐玟回憶起田野經驗,沒水、沒電、沒廁所,爬滿蛆的田邊茅坑,盛夏時滿床的跳蚤,樣樣皆是田野工作的另一種挑戰。

圖片來源│劉斐玟聽說你的結拜姊妹是女書最後的自然傳人,好奇妙!你們怎麼相識結拜?我住進河淵村一年做田野,一邊了解當地文化,一邊向村民學方言。

當時村裡從來沒有外人,大家對我很好奇,婦女也常常來屋子唱女歌給我聽,其中一位是龍玉。

何豔新懂方言又學過漢字,則熱心地當起翻譯。

我和何豔新、龍玉每天一塊聊天、唱歌,無話不談,非常投緣。

有天她們說:我們三個結拜為姊妹吧!我便一口答應。

一位是臺灣人類學家,兩位中國農村婦女(左一為何豔新,右一為龍玉),原本相隔千里、毫無關係,因為女書讓她們牽繫起奇妙的姊妹緣分,直至今日。

圖片來源│劉斐玟結拜姊妹時,你知道何豔新會女書嗎?完全不知道!何豔新告訴我,她小時候跟外婆學過女書但早忘光了,我不疑有他。

後來我回美國寫論文,有天聽說湖南又發現了一位自然傳人名叫何豔新,簡直無法置信!「朝夕相處的結拜姊妹會女書,我竟然被蒙在鼓裡?」「她明明知道我在研究女書,為什麼不肯告訴我?!」我內心盤旋著太多疑問,非常錯愕、不解,也很受傷,儘管重回江永幾次,始終鼓不起勇氣開口問她。

直到2009年我們約在北京聚會,那天,她才告訴我:「你來那時候,我日子過得很好,不想去回想那些傷心。

」然後何豔新收起笑臉,很認真地說:女書是很傷心的,你知道嗎?太傷心了!何豔新從小跟著外婆學女書。

外婆唱一首,她跟著唱,唱完外婆便把字寫在她的手心,讓她到屋外拿枝條在地上練習。

大躍進時,因糧食不足,外婆遭媳婦虐待,一度自殺;獲救後以85歲高齡改嫁,翌年淒涼辭世。

為告慰外婆,何豔新寫下四本女書陪葬,將女書「還」給外婆,從此封筆。

攝影│周震為什麼女書被稱為「傷心的文字」?江永婦女把生命中各種苦情,透過女歌、女書來抒發,包括自己的悲苦、其他女子的遭遇,每一則都是真實而血淚斑斑的故事。

女書記錄了她們生命的悲傷與苦難。

認識何豔新很多年後,她說起一段故事。

她的外婆寫得一手好女書,常幫人代筆三朝書(陪嫁女書),寫著寫著就哭了起來,有次眼淚把整本書都浸溼了。

小何豔新不懂,問外婆為什麼哭?外婆對她說:「哎,寫這些字就是苦的,受了很多苦才寫下來,一寫就掉淚。

」何豔新隱瞞會女書,讓我強烈感受到那種傷心。

她的「不說」,其實更深刻「說」盡了女書的苦。

婦女用女書訴可憐,「可憐」不是單純的名詞、形容詞,而是真正刻鑿在她們生命裡的悲苦。

這也是為什麼我投入田野二十多年。

她們一輩子的生命情感,不是三言兩語的訪談就能說盡,人類學家必須一點一點挖掘、察覺、拼湊出那些生命情境。

女書這麼傷心,婦女為什麼要寫女書?女書對她們的意義是什麼?佛家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女書就像黑暗中的那一點微光,當一個女子傾訴的苦,讓另一個相同境遇的婦女產生了共鳴,那份共感就可能帶給她些許堅持的力量。

1993年,我結束我的第一次江永田野,沒兩年,何豔新的丈夫住院。

在醫院,生死只是一瞬,她想到老伴隨時會離世、家裡沒錢供孩子讀書,又再憶起自己一生孤苦,悲從中來,終於拿起紙筆寫女書。

她一邊寫一邊掉淚,鄰床的家屬也跟著哭,何豔新說:農村婦女就是這樣,別人難過我們就陪她掉淚,讓你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

這就是女書對她們的意義。

當人生遇到苦難,她們藉著女書傾訴、悲嘆,說自己的苦,也說別人的苦,互相陪伴度過。

能說出來就是好的。

那些痛苦經過創作、釋放、被聆聽,會轉化成另一種情感能量。

除了苦,還有自己掙扎走過的那份價值感。

女書提供了一個場域,讓這些婦女能在困境中找到生命力量,這是女書很珍貴的價值。

在生命的困厄時刻,封筆35年的何豔新,重新提起筆,以女書抒發心中苦楚。

二十多年來,何豔新創作的女書已不下二、三十篇。

攝影│林洵安女書相較於漢字是很特殊的文字系統,為什麼你的研究反而很少談字體?女書與漢字的對照已經有許多學者研究考據,女書的文字也大量被討論,但很少有人探討文本背後的故事和生命脈絡。

農村女子以女書「自訴可憐」,傾訴底層女性的飄零。

她們透過女書宣洩、寄託,相互支持,女書不僅僅是文字系統,更是農村婦女的生命刻痕。

對我來說,這些生命情境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部分。

以人類學方式做田野,把當地文化、婦女情感、生命史交融在一起,很不容易,但這是女書對我最大的意義。

劉斐玟與郭昱沂導演(下圖左二)、攝影團隊,前往江永拍攝紀錄片《女書回生》。

因為預算少,團隊幾乎全自掏腰包完成拍攝,只因他們皆有著共同使命感,希望能為那些故事、那些歌聲、那群婦女,留下影音紀錄。

圖片來源│劉斐玟二十多年了,我還在研究女書⋯⋯1982年至今,多數到江永採集女書的學者研究發表後便離開,劉斐玟卻幾乎每年都會重回田野場域。

一度,何豔新擔憂地安慰她:「小劉,你是不是研究做不出來?你放心,我們是姊妹,我一定幫你!」讓她既感動又哭笑不得。

對她而言,女書凝結了無數婦女的一生,只有一點一滴不斷摸索,才可能拼築出那些濃稠的情感與生命史,而那正是女書的重量。

當女書因為時代需求,逐漸走向觀光化、藝術化,劉斐玟能理解,但也更希望傳統女書的價值,不因此而被掩蓋抹去。

把傳統女書對傳統農村婦女的真正意義記錄下來,作為一種史觀,便是她的使命。

談起研究歷程,劉斐玟說:人類學家做田野是沒有結束的一天。

這些婦女的生命仍在開展,我、她們對女書的體悟、感觸、意義也不斷不斷疊加中。

一輩子投入女書研究,劉斐玟說自己有更深的責任感,要把這些生命故事留下來。

攝影│林洵安延伸閱讀: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紀錄片《女書回生》,郭昱沂導演,劉斐玟、謝嘉錕製片,轉盒子文創有限公司發行,2013劉斐玟個人網頁《女書──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婦女新知出版社,1991〈書寫與歌詠的交織:女書、女歌,與湖南江永婦女的雙重思維〉,劉斐玟,《台灣人類學刊》1(1):1-49,2003電影《雪花與祕扇》,王穎導演,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原文為「她是幾近失傳的女書傳人,為什麼不肯告訴我?」專訪人類學家劉斐玟,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44篇文章・ 1923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AI是理科「主場」?AI也可以成為文科人的助力!112小時前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1天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4天前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22022/07/27RELATED相關文章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藏在陶器紋路裡的「海洋奇緣」:拼湊大洋洲史前Lapita文化故事殷墟考古大發現!走進上古商王的洗澡間,青銅熱水器、去角質小道具解決對立沒有特效藥:從認知科學找到社會衝突的原因與解法心裡有事過不去?訓練正念:活在當下、放下執著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