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寶寶最容易發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從小到大,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症狀,也是家長最頭疼的事。

寶寶的小身體難受,家長忙前忙後的想盡各種方法為寶寶退燒,最後卻搞得精疲力竭不見效果。

下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哪些寶寶最容易發燒」 ,家長們一定要珍藏!


不愛喝水的寶寶

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有助於人體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喝水少自然愛生病,容易感冒發燒。

寶寶因為飲料口感好、味道美,經常只喝飲料不喝水。

但是如果長期只用果汁、牛奶、飲料替代白開水,會大大降低寶寶的食慾,裡面藏有的過多甜食會傷害寶寶的牙齒,也會影響他們的消化功能。

建議家長要讓寶寶從小養成愛喝白開水,主動喝水的習慣,謹記不要用飲料、果汁替代白開水,也不要為了讓寶寶多喝水而給寶寶喝加了飲料的白開水。

穿太多的寶寶

家中常常是老人在照顧寶寶,爺爺奶奶喜歡按自己的穿衣標準來給小孩穿衣,乾燥溫暖的室內也讓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寶寶小臉經常被捂得紅通通的。

寶寶穿太多衣服,就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寶寶不能擺脫悶熱的不利環境,當環境溫度超過34℃時,會引起高熱,繼而大量出汗,造成脫水、酸中毒,甚至腦缺氧。

寶寶穿衣要根據氣候、室內溫度隨時增減,以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為宜。

更大一些的寶寶,在室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就好。

但家長要注意寶寶腳的保暖,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容易引發感冒。

吃太多的寶寶

幾乎所有家長最擔心的是寶寶營養不夠、長不高、長不壯,總是鼓勵孩子多吃點、再吃點。

有的家長看見自己家的寶寶比別人家同歲的寶寶矮,就一直逼自己的寶寶吃東西,甚至一直追著寶寶餵飯。

殊不知寶寶吃的多會造成積食,積食過多內熱能引起發燒,食積日久,更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均衡生長是健康的象徵,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養得越胖越好。

父母不要強迫寶寶多吃,更不能每一頓都吃撐了。

睡眠少的寶寶

睡眠充足是寶寶發育的先決條件,有些年輕的家長自己習慣熬夜,因此也讓寶寶跟著熬夜,忽視了寶寶的睡眠。

寶寶經常睡眠不足,長期下去免疫力必定會降低,就容易被細菌入侵,引起發燒。

家長應培育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睡前要讓孩子安靜,以免影響睡覺時間和睡覺質量。

寶寶的抵抗力差,不及成年人,所以會經常發燒,一些家長會用蓋被子、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辦法幫寶寶退燒,那麼這些做法對嗎?不對!不對!不對!

寶寶發燒,千萬別這麼幹

用被子捂汗退燒

些人以為,寶寶發燒需要多穿衣服多蓋被子,過一段時間出汗了,溫度可能就會下來。

這是代代相傳的退燒方法,但是這樣的方法還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孩子不比大人,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夠不完善,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差,如果再加衣服或蓋被子,結果是不但出不了汗,還不利於皮膚散熱、降溫,越捂體溫可能越高,熱度不能通過皮膚散出去,就會造成寶寶脫水,誘發高熱驚厥,出現非常危險的情況。

用冰袋冷敷或用冷水擦身退燒

往孩子發燒,家長都會用冰袋給孩子敷在額頭,或用冷水擦身降溫。

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安全。

人體發燒時皮膚毛孔是收縮的,不是感覺熱,而是感覺冷。

感覺冷時皮膚毛孔是收縮的,熱的時候皮膚毛孔才會張開。

如果環境溫度高的話,皮膚的毛孔會擴張,體內的熱量會通過皮膚散發出來。

但用冰袋冷敷或用冷水擦身,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反而難以將體內的熱氣排出,適得其反。

寶寶的體內溫度更高了,這種情況會讓寶寶更不舒服。

酒精擦拭退燒

酒精擦拭也是以前常用的退燒方法,用稀釋的酒精擦拭皮膚,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 分的蒸發,酒精揮發過快,導致寶寶體表溫度迅速降低。

但是用酒精擦拭可能造成寶寶的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熱量仍滯留在體內,這樣可能導致寶寶體溫升高,嚴重的還會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

而且,酒精如果稀釋不夠的話,會通過寶寶稚嫩的皮膚吸收入體內, 帶來中毒隱患。

在以往也曾報告過酒精擦浴導致嬰幼兒急性酒精中毒的案例,因此現在醫生不提倡家長用這種方法給寶寶降溫。

光吃藥,不喝水

一般寶寶體溫超過38.5℃需要吃退燒藥,但有家長說退燒藥的效果不好,燒退不下來。

其實這和寶寶喝水多有關。

要知道,要想讓熱量從體內排出,需要有載體,就是水分,也就是說,寶寶需要多喝水加快血液循環,才能多排尿,使體內的毒素以及代謝廢物儘快排出,以利於身體儘快康復。

發燒本來體內水分消耗就大,如果寶寶不喝水,即使吃了退燒藥,退燒效果也不好。

高燒不吃退燒藥、一發燒就輸液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用藥原則。

有的家長不願意給寶寶吃藥,擔心藥有副作用,所以寶寶燒到38.5℃或者超過39℃也不給寶寶吃退燒藥。

這種做法也不對。

寶寶的體溫超過3 8.5℃,會消耗體力,讓寶寶精神不振,非常難受,此時應該給他吃退燒藥降溫,減輕寶寶的痛苦,同時讓寶寶保存體力應對疾病。

還有的家長認為輸液退燒快,希望能以這種方法讓寶寶迅速退燒。

其實,現在兒童口服退燒藥通常服用後30分鐘就能起效,而輸液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副反應也比口服藥更為兇猛。

輸液次數多了,會給寶寶心理造成陰影,導致寶寶食慾下降,胃腸功能紊亂,還會損傷寶寶的免疫系統。

退燒,應該這樣做

1.每隔半個小時左右給寶寶量一次體溫,體溫在38.5℃以下時,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

可以採用洗溫水澡、溫水擦浴以及將室內的溫度適當調低的物理降溫方法,幫助寶寶將體內的熱量排出。

2.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退燒藥,以緩解體溫太高給寶寶帶來的痛苦。

兒科醫生推薦的嬰幼兒很安全的退熱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按照寶寶的體重在推薦劑量下給寶寶服用。

3.給寶寶吃退燒藥時,當一日只需服用兩三次退燒藥就能退燒時,建議選擇單一退燒藥品,因為每增加一種藥品,就會使吃錯藥的風險增加一倍。

另外,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很難鑑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因此用一種退燒藥就能有效退燒時,不要交替使用兩種。

4.一定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少量多次地喝溫水,喝水有利於通過代謝幫助散熱,可以補充丟失的水分,防止虛脫。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既不能門窗緊閉,也不能吹穿堂風,室內溫度不可忽冷忽熱。

6.儘量讓寶寶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飲食宜清淡、爽口、不油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給孩子退燒,這些方法千萬別亂用!

近日,一則《父母用工業酒精為1歲男童退燒致其死亡》的新聞讓不少年輕的父母們捏了一把汗。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事情發生在廣東東莞。由於男童發熱,在當地醫院開了退燒藥效果不明顯後,孩子的父母想到了用...

對於孩子發燒,家長切勿聽信坑爹謠言!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十分緊張,生怕被燒壞了。於是,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燒藥、打退燒針……這些傳說中立竿見影的退燒妙招紛繁齊上陣。但是,你清楚嗎,這些辦法有的卻不是正確的。謠言1:捂汗能退燒孩子一發...

孩子發熱怎麼辦?教你幾招物理降溫方法!

家長對孩子發燒經常會表現得手足無措,吃退燒藥吧,又怕副作用太大。不吃藥吧,又怕孩子體溫過高,把身體燒壞。看著眼前燒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心裡別提多著急了。最後就得趕緊把孩子往醫院送。其實孩子發燒並不...

寶寶發燒怎麼辦?這裡有好方法

冬天常是孩子容易感冒的季節,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感冒中最常見的體徵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占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也難怪,看到孩子小臉燒得渾身滾燙,再鎮定的家長也難免慌了手腳。

寶寶發燒,這件危險的事千萬不能做!

最近真是不省心,上午熊媽正在上班,家裡打來電話說熊娃生病了,發燒!!體溫38.5,蔫蔫的沒有精神。爺爺奶奶很著急,想用酒精兌水給寶寶洗澡降溫,還好電話跟我溝通了一下,跟寶寶降溫用酒精洗澡一定要加...

「捂汗」幫1歲寶寶退燒 父母差點害死孩子

前不久,重慶一名1歲6個月大的女寶寶出現了低燒的情況,體溫37度多,孩子的外婆採用「捂汗」的方式幫助孩子退燒。結果媽媽下班後發現女兒嘴唇發紫,身上全是汗,像是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這才發現孩子身上...

用這些方法退燒,小心別害了孩子!

寶寶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每次發燒,爸爸媽媽的心都如寶寶的體溫一樣忽上忽下。但是,寶寶發燒不能盲目退燒,更不能用錯誤的方法退燒!發熱是疾病的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寶寶發燒,不需吃藥最好的退熱方法 詳細介紹

寶寶發燒一般都會反覆發作,即使是吃了退熱藥,4小時左右藥效退去,體溫還是會逐漸升上來的。可是退燒藥最少也要間隔6小時以上才能再次使用。有些退燒藥吃多了甚至還可能會對寶寶的肝腎臟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五大坑娃的退燒方法,親你中招了嗎?

「寶寶發燒了,趕緊給他退燒吧!」即使寶寶發燒很常見,但每一次面對寶寶發燒,做父母的心裡還是會有擔心,還是希望寶寶的體溫快快恢復正常。但有時候,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方法未必得當。

孩子感冒發燒了,你還在用這些方法退燒嗎?

「寶寶發燒了,趕緊給他退燒吧!」即使寶寶發燒很常見,但每一次面對寶寶發燒,做父母的心裡還是會有擔心,還是希望寶寶的體溫快快恢復正常。但有時候,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方法未必得當。用被子捂汗容易脫水...

寶寶發燒,別亂來!

爸爸媽媽最怕的時候,就是寶寶生病的時候,而常見的就是寶寶發燒,因為寶寶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寶寶很可能因為外界的溫度變化而感冒發燒,而每次因為發燒跑醫院有覺得對寶寶不好,那麼我們自己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