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家長們如何跨過這道溝通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有一條視頻在微信裡面瘋傳,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周歲左右的男童被一個四周歲左右的女童踩了,男童媽媽非常激動地要求女童道歉,女童沒開口,女童媽媽一直在要求女兒道歉,並且自己也不斷地向男童媽媽道歉。

但是男童媽媽覺得女童欺負男童,當眾發飆,情緒逐步失控升級,波及旁邊勸架人士。

也許大多數吃瓜群眾會認為男童媽媽「得理不饒人」,「女童缺乏家教」……但實際上卻是折射出了家長情緒管理存在問題,以及忽視了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和人際溝通方法。

不要擔心孩子不聽你的話

要擔心的是,他們一直在觀察著你

有調查研究顯示,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媽媽性格溫和,孩子性情自然也就平和;

媽媽如果性格暴躁,孩子遇事也難免心浮氣躁。

所以,控制情緒是做媽媽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我們的孩子還依賴我們給他示範如何合理合情的應對衝突,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媽媽的這種情緒失控如果是常態,不僅會給孩子不好的社交示範,而且如果經常性發生在家庭中,對於目睹的孩子來說,其實也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傷害。

「孩子是引爆你憤怒的導火線,而不是給你產生憤怒的原因。

他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

孩子的行為啟動了你內心的程式,要求你依照它編排的內容去做,雖然這個自動發生的反應,你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遵從它的指示。

你可以傾聽自己的內心,排除衝動,以便更好的關心孩子,不受習慣反應的干擾。

節選:《Raising Our Children Raising Ourselves》

(中文書名《完美的教養》

作者:娜奧米·阿爾多特

有人說「我性子急,控制不了自己」。

其實,人對自己的情緒是有控制力的。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1849~1936)曾經做過一個試驗:

刺激會有反應,但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是有空隙的。

讓自己停頓10秒鐘,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要吼的東西壓下去了。

這個轉變的過程就是情緒管理。

之後,才能採取理智的、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

在情緒激動時,我們很容易把事情的嚴重性擴大化,動不動就把孩子的埋怨上綱上線到道德的層面。

我們看到的其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不正確的翻譯和假想。

這種思維方式只能讓我們火上加油。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我們是讓孩子記住我們的憤怒?還是教孩子通過這件事學到什麼做人的道理?

孩子進入社會如何贏得尊重?

小女孩在大人發生衝突媽媽喊她從滑滑梯下來道歉的情況下,還動手推了另一個小朋友。

其實,小姑娘已經到了應該立規則和界限的年齡,在自己孩子主動出手且對方是一個比較小孩子的時候,無論她是故意攻擊還是興奮情緒的表達,女童的媽媽要考慮的是:為什麼她會在短時間裡相對頻繁出現這些「衝突性」行為? 是不是應該第一時間表達對小男孩的關心並向那位擔心的媽媽主動道歉呢?是因為平時的養育方式存在問題?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殺子」的道理,但是家裡只有這一個寶貝,所有的愛都給他並不過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

有的父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溺愛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來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性格,才後知後覺地想糾正,這時可能就晚了。

從孩子可以出門玩耍開始,孩子就要接觸社會了,可這個社會,沒人有義務慣著你家孩子!恰恰是那些尊重別人並懂得如何得到尊重的孩子,他們才能真正的保護了自己。

很多家教嚴格一點的孩子,都有過這樣的記憶:當自己惹哭了別的小夥伴、對方媽媽領著哭泣的小夥伴上門講理的時候,少不了會被媽媽當著對方的面揍幾下屁股。

打得越痛,表示大人的歉意越深,孩子的教訓越深。

孩子就是這麼從不懂事,到懂事的。

那麼,孩子怎麼才能正常地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怎麼融入陌生環境?怎麼安全地保護自己?怎麼才能「不那麼慫」或者「不那麼霸道」?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劉喆教授將其簡單概括為六點:

知道並習慣尊重他人;

習慣有禮貌地對待他人;

知道平靜地闡述事實和講道理;

下意識評估每次人際交往的得失,學會利益總結和自己行為總結;

學會在遇到危險和危機後進行快速風險評估,以獲得自我保護的經驗和判定是否繼續保持交往的必要;

選擇接受挑戰或者快速逃避。

孩子被欺負家長如何正確干涉

當自己家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不少家長因為拉不開面子涉入小孩子之間的矛盾而選擇坐視不理;

還有些家長發現自己插手之後反而將矛盾給惡化了。

那麼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家長到底應該如何正確干涉呢?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1.恰當制止別的小朋友的動作

家長可以先在一旁靜觀其變,如果發現孩子不能很好地處理矛盾的話,才需要站出來。

家長作為大人,站在那裡就會給孩子帶來壓迫感。

所以不必用恐嚇或者是責罵的方式來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只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家長要及時阻止別的孩子打人的行為,讓他歸還搶去的玩具等,並且和這個孩子講道理,讓他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如果發現這樣也沒用的話,可以和老師或者是小朋友的家長交流一下。

2.就具體事例和孩子交流分析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受了委屈,感覺很難受的話,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公正客觀地分析問題。

然後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上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在批評別的孩子的時候,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有沒有犯錯。

家長要從孩子從這樣的事情中有所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別的孩子。

3.設法化解小朋友之間的矛盾

如果當自家的孩子受了欺負的時候,家長只教他打回去的話,其實是給孩子傳達了錯誤的價值觀與與人相處的方式。

如果孩子形成這種習慣的話,那麼長大以後就會變成一個很容易攻擊別人的人,不僅沒什麼朋友,而且對不利於他的成長發育。

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應該如何化解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只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家長也可以選擇和對方小朋友的家長交流一下,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共同商議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雙方的家長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那麼其實可以選擇讓孩子自己見面後解決矛盾。

做錯的一方及時道歉,雙方及時和好,正確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

4.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

如果孩子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簡單的打打鬧鬧,那麼家長要有必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平時要注意鍛鍊孩子的勇氣和膽量,讓他擁有樂觀開朗、勇於表達自己的性格。

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不要在欺負自己的人面前哭,這樣只會讓對方嘲笑自己,甚至招來更加嚴重的欺負。

面對別人的欺負,孩子應該充滿信心和勇氣,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出「你不准再欺負我」之類的話,讓對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應不應該教他打回去?

有位媽媽在後台提問,說自家寶寶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打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觀點爭論一直眾說紛紜。認為不要打回去的觀點,一般有這樣的幾種理由:「不要打回去,打人不是...

你還在為「小朋友打人」煩惱?

胖總管說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分享、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沒有主見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

我的孩子自有我管教,用不著你來教訓!

其實,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當自家的孩子真的被其他孩子欺負了,家長是要選擇袖手旁觀還是給孩子出頭呢?不同的選擇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而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沉著應對,正確處理孩...

To小女:小朋友打你,爸爸該怎麼辦?

這篇爸爸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To小女閱讀推薦:★★★★★必做寶貝,如果你被小朋友打了,爸爸就在邊上,爸爸該怎麼辦?要不要鼓勵你打回去?先給大家看兩個例子:事例一:胖虎在外面玩,偶爾被外面的小朋友抓...

孩子打人和被打,如何見招拆招|附:繪本推薦

關注微信公眾號「童書八點」聽故事喲維尼媽媽碎碎念本周話題和孩子打人有關,朋友圈也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文章。媽媽們對孩子打人和被人打也會有不少的困惑、問題以及實戰經驗。此文並不是大而全的育兒百科,但或...

遊樂場內孩子發生摩擦 被打孩子家長出手教訓

前幾天網上瘋傳的視頻,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有,視頻中,一個小孩媽媽出手教訓一個小孩,事情的原因是倆個小孩在玩滑梯的時候不小心起了摩擦,這一個過程被網友拍下來上傳到微博,微博網友發視頻爆料:「在廣場...

如果孩子被打了,作為家長的你怎麼辦?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面對或者被面對過這個問題,孩子始終要和小朋友打交道,有交往就免不了懵懵懂懂的孩子們相互之間發生一點摩擦。在我們周圍的育兒過程中,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家孩子總打人怎麼辦?」...

孩子有暴力傾向,是父母沒有教育好的原因麼?

每個寶寶都不是一下子就能長大的,然而他們在成長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寶媽們束手無策,比如孩子愛打人。@蕙質蘭心:孩子剛2周歲,平時的話自己玩兒的時候挺好的,只要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就不行了...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3-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打其他小朋友或者被小朋友打,都是幼兒園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像還沒被文明馴化的小動物,用打架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實在太正常不過了。作為打人的一方,家長有時會收到...

孩子被打了,該不該打回去?

編者按:孩子在校園生活或日常玩耍中常常會跟其他小夥伴或同學發生矛盾,可能被欺負,也可能欺負別人。當自己的孩子被打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處理?該不該讓孩子打回去?今天的推送就與各位家長探討下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