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越阻止孩子越惱火!高情商父母是按這6點做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情緒失控、發脾氣、哭鬧,往往是父母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很多媽媽都表示要吐槽!

舟舟媽媽:

我兒子1歲半了,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有些是明顯不合理的要求,講道理完全不管用,只好冷處理。

心心媽媽:

我家女兒3歲半了,最近幾個月親子的小船說翻就翻,動不動就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時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生悶氣,自己上床睡覺。

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非要順著她才滿意。

蕭蕭媽媽:

我的兒子快4歲半了,總愛哭,每天起床後都要大哭一場,好好哄也沒用,說多了還打人,扔東西,不讓別人說話,一切都要聽他的,直到對他做出小小的懲罰,他才會停止哭鬧。

「媽媽怎麼不懂我、不幫我呢?」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很小的事情鬧脾氣。

這個時候,「事情」更像是一個導火索。

在孩子發脾氣的當下,他們的真正需要不是物質上被滿足,而是情感上被理解。

比如下面這個案例:

已經要睡覺了,3歲女兒要吃餅乾,媽媽打開罐子,發現裡面只有一塊了,於是拿了出來遞給女兒。

誰知孩子剛接到手裡,餅乾就碎成了兩塊。

看著手中的餅乾,女兒馬上就變了臉,將餅乾隨手扔了,並大聲哭了出來:「你把我的餅乾弄壞了,給我賠。

這種時候,一些家長會用物質來滿足孩子,希望孩子停止哭鬧,乖乖去睡覺。

卻不知道,如此一味滿足,很容易養出只知索取、且無法等待的孩子。

還有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不可理喻而大發脾氣:「家裡沒了,這麼晚,又不能出去買,我怎麼賠你啊?碎了不是一樣能吃嗎?」,或者貼標籤:「你怎麼這麼無理取鬧」,或者乾脆冷處理。

這樣做的後果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孩子很可能依舊不依不饒,甚至就地打滾。

這些家長從未發現孩子發脾氣時內心到底在體驗什麼,又渴求什麼。

比較好的做法是什麼呢?

這位媽媽是這麼做的:

我故作神秘地說:「噓,你聽。

(理解並接納孩子此時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特點,保證情緒的穩定平和。

孩子被我的舉動吸引了,抽抽搭搭地問:「聽……聽什麼?」

我假裝將耳朵湊到餅乾跟前,仔細聽了一會兒,說:「兩塊小餅乾在說話。

(遊戲化成功轉移孩子注意力。

顯然,孩子的好奇心被激發了起來,於是停止了哭泣,問道:「它們在說什麼?」

我又假裝聽了聽,然後對她說:「它們說,我們沒有壞,不過得趕快把我們吃到肚子裡哦,這樣我們就能在一起了。

孩子一聽,趕緊拿起兩塊餅乾,風捲殘雲般地吃到肚子裡,然後問:「它們在一起了嗎?」

我又將耳朵湊到她的小肚子上聽了聽,然後說:「在一起了。

」孩子開心地笑了。

(從故事和想像層面滿足孩子對於完美的追求。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有事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總要大哭大鬧一場才行?其實我們想一想自己也是,就如案例中的孩子,你面對的時候都忍不住要發脾氣,因為什麼?因為孩子的做法你不滿意,所以你會發脾氣。

其實孩子也一樣,因為餅乾碎了,正處於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不滿意了,當然就會發脾氣。

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還不能更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更傾向於用 「行動」來表達情緒和行為(如高興了就開心大笑,生氣憤怒了就會哭鬧、發脾氣等)來告訴我們,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

「我真的很無助、很絕望,只能打自己。

很多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在無理取鬧的家長,當孩子的哭鬧聲讓你煩惱不已,你的耐心已經到了忍耐的邊緣,無計可施的你只有用你最擅長的方式來阻止孩子的大哭——比他的哭聲更大聲地吼回去。

這會讓孩子覺得家長非常可怕!

因為,發脾氣的孩子自身同樣很苦惱:「我真的很無助、很絕望。

」「爸爸/媽媽不懂我、不幫我,我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自己打自己。

就像文前視頻里羅靜博士所說的,有些孩子發脾氣時不是向別人發,而是指向自己,不僅打自己,甚至有些孩子還出現了撞牆行為,在父母看來是一種「自虐」的行為,這肯定是父母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給予的反饋太嚴厲,讓孩子覺得太可怕,孩子知曉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憤怒是不會被父母允許的,在情感上得不到理解,無法向外發泄,只能指向自己。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成一個非常膽小的、連自己的正當權益都不敢爭取的孩子。

6個辦法,幫助愛發脾氣的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當孩子情緒的「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家長保持情緒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是最主要的。

下面這5種實用的做法,讓你輕鬆地幫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不必再著急上火。

1、公共場合,幽默化解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幾乎是所有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

家長大可不必覺得沒面子、尷尬,而向孩子發脾氣,要知道,你在眾人面前打罵孩子,啪啪抽的都是自己的臉!

此時,完全可以開個小玩笑,比如說:看起來我們有點家務事得要私下處理了。

如此輕鬆的狀態,既能打消旁邊人看熱鬧的興趣,也緩解了自己的尷尬,然後帶孩子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慢慢了解緣由。

2、不要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處理問題

因為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是關著耳朵,聽不見的。

就像溺水的人,此刻他們最需要你把他們從情緒的洪流中救起來,而不是這樣的時刻還在跟他講道理。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用目光安撫孩子,輕輕觸碰他的臉、手,摟他在懷裡。

你的舉動能夠讓孩子體會到,你是明白他和理解他的。

等孩子哭完,你可以再告訴孩子,下一步該怎麼辦,或者和孩子商議解決問題。

3、避免用自己的憤怒回應孩子的憤怒

父母一生氣,就容易使用一些過激的詞彙,比如:

給孩子貼標籤:你這個熊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威脅孩子:如果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

專制命令:不許哭!現在閉嘴!

給孩子負能量:你這種孩子,以後能有什麼出息!

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憤怒,否則你的憤怒將會使孩子的情緒發酵擴大。

最好的方式是用平靜、溫和的聲音響應孩子,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意願——關心孩子,只有這樣,你說的話才會被孩子吸收。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尤其適用於3歲以前的孩子。

3歲以上,可以用語言清楚表達的孩子,父母不妨給孩子時間和機會,鼓勵孩子表達,並且不加評判地傾聽孩子。

5、失控可以,但要對失控的後果負責

最後,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還能做什麼?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雖然生氣、憤怒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處理這些情緒的方式不同,後果就不同。

若處理的恰當,就值得鼓勵;若處理的不恰當,甚至造成了一些損失,那就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6、做個關於失控的約定

孩子情緒平復後,父母還可以跟孩子做個關於失控的約定。

比如約定在行為失控或口不擇言之前,嘗試大聲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我生氣了,很生氣。

」父母才能更好地關注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一個孩子敢在父母面前哭鬧撒潑,起碼說明一件事:他認為在父母面前發泄情緒是安全的。

這也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基礎還是不錯的。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作為孩子的一個可靠的、有愛的容器而存在,這個容器可以暫且存放孩子的情緒,為孩子梳理自我提供了一個安全、可控的緩衝空間。

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吸收到父母給予的力量——「沒有關係,我可以控制。

」 這樣的長大的孩子,也更不容易無故發脾氣,即使發脾氣,他也能較快地處理好,而不是一言不合就開撕,甚至是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鬧脾氣時,父母能做的和別做的

很多媽媽說,我家寶貝脾氣可大了,帶他去哪個地方,如果不給他買什麼東西,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辦什麼事情,那就哭得不行,我一點招數都沒有。正如下面的四格漫畫中那樣: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三步走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有的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發起脾氣來,簡直天是搖地動」。有一本書叫做《生氣的亞瑟》,書中講的是「亞瑟發起脾氣來,連地球都沒有了,他最後飄在空中,睡在床上的時候,突然間忘記了自己為什麼發脾氣……」...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

面對孩子發脾氣,很多父母忽視了這一步

有一句老話說: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很多家長也常常感嘆,平時看著是可愛的小天使,一發起脾氣來就變成了小惡魔,大喊大叫、哭鬧、撒潑打滾,管都管不住。其實,孩子發脾氣並非全是壞事,比起害怕...

孩子發脾氣,你是怎麼處理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一個孩子和他的家長一起去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見一個他很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什麼玩具飛機啊或者火車什麼之類的,就會要求自己的家長給他購買,有些孩子在父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