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學會分享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分享、喜歡分享是蒙特梭利班級孩子的顯著特點。

我們分享書籍、分享美食、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做的小點心,在分享中,分享者與接受分享者感受著分享的快樂。

但是現如今,大家的物質條件都好了,多數家庭又是獨子,孩子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厚,可以說是啥都不缺,孩子想要一樣東西,家長基本都會滿足,因為小小的TA不僅有爸爸媽媽的疼愛,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戚等萬千寵愛。

可是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怎樣呢?經常有家長向老師諮詢,自己家孩子特別小氣,不肯把玩具給別人玩,恨不得全部藏起來。

一方面家長覺得很沒面子,同時又擔心孩子將來與人相處能力。

家庭中幫助孩子養成分享習慣的幾個小方法

1.讓孩子與家人之間養成分享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讓孩子滿足,容易讓孩子養成只考慮自己、「吃獨食」的習慣。

平時有好的物品引導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這樣孩子也很容易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2.父母對孩子言而有信,幫助孩子樹立對他人的信任感

還可以引導孩子共同合作玩玩具,比如可以合作扔球和接球,自行車可以一人騎一人坐在後面等。

孩子不願分享,有時是擔心給了其他人就要不回來,或者是擔心把玩具弄壞了,因此培養孩子對他人的信任感很重要。

平時答應孩子的事情儘量做到,做不到就提前跟孩子說,當孩子覺得父母值得信任時,對他人也會多些信任。

3.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在集體活動中,會涉及很多物品的交換和快樂的分享,孩子也會覺得分享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學齡前的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不願給別人玩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因此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平時多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不同意的話不要勉強,還可以引導孩子交換玩具或者一起玩,再加上孩子之間慢慢的熟悉,可能會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兩人玩具已經不分彼此了。

如果家長礙於面子,要求孩子把玩具給別人玩,孩子不聽的話強行拿走分享給別的孩子。

逐漸家長會發現孩子把自己的玩具護的更緊了,對別的小朋友好像也有了敵意。

如果沒有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孩子會產生對自己玩具無法控制的恐懼感,更不願意讓別的小朋友碰了,離家長的期望南轅北轍。

4、交換和合作,幫助孩子感受分享的樂趣

如果孩子的意見是不同意分享,還有一個中間方法,就是交換玩具。

可以引導其他孩子用玩具和自己的孩子交換,這樣雙方都能玩到新鮮的玩具。

不過交換也需要雙方都同意才行,一方不同意的話就不能勉強。

去別人家玩的話,帶幾個小玩具是個好方法。

萬一小主人不肯的話,就可以交換玩具。

分享從交換開始,孩子就容易接受很多了。

因為孩子在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的同時,也拿到了別人的東西,這樣孩子的心理會平衡一些。

通過與人交換,建立起分享的安全感和快樂體驗,這樣孩子就慢慢地願意主動分享了。

除了交換之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共同合作玩玩具,比如可以合作扔球和接球,自行車可以一人騎一人坐在後面等。

5、自然結果法幫助孩子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不同意交換玩具,父母也不用勉強,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孩子不同意跟其他人分享,過段時間希望玩別人玩具的時候別人很可能也不會分享給他。

當孩子遭到別人的拒絕時,就會明白他當初不願分享給別人的感受。

孩子的人際交往,還得他們自己去體驗與解決。

相信孩子經過切身的體會之後,會慢慢悟出分享交友的道理:

愛分享的寶貝,在分享中感受快樂,不斷建立自豪感。

在分享中越來越自信,收穫夥伴們的喜愛。

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助寶貝養成愛分享的好習慣。

因為,懂得分享的寶貝運氣不會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越是強迫分享,寶寶越「小氣」!

「孔融讓梨」,是在中國傳承了2000年的故事。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在家裡吃梨時,讓哥哥弟弟們先挑,自己選擇最小的一個。分享與謙讓,是頌揚了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功...

小朋友不會分享怎麼辦?

一般來說,3歲之前的小朋友基本上還沒有具備心理理論(幼兒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和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辦法站在他人立場上來考慮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沒有辦法體會他人想玩自己...

如何讓「自私」寶寶變「大方」?

「我覺得我家寶貝真的是太自私了,每次有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想要碰一下他的玩具,他死活不肯,而且還會藏起來不讓人看,即使是他自己用過而且已經不想再玩的玩具,也不願意與人分享,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