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怡不可思議的媽媽成長路:好父母必須懂得跟孩子說這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在追看《不可思議的媽媽》,看著看著,被鄭欣怡圈粉。


鄭欣怡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合格媽媽。

第一次單獨帶孩子外出,她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一直掛在身上,過程中浸浸還一直嚷嚷著要回家。

後來她懂得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短,害得孩子沒有安全感,作為媽媽,她給不了孩子家的感覺。

幫孩子洗刷完放床上的時候,害得孩子差點掉床下,睡覺之前也沒有耐心給孩子講故事,一遍遍的念叨著怎麼還不睡,手機成了哄娃的必備工具。

作為媽媽,她給不了孩子細心的照顧和耐心的陪伴。

特別是浸浸發燒的時候,發燒時的不舒服讓她變得異常黏糊,不舒服到大哭不止。

鄭欣怡無法理解孩子為何那麼難受,耐心一點點被消磨掉。

最後直接把浸浸放倒在床上,厲聲呵斥,並一度崩潰到不想錄了。

在所有的媽媽中,鄭欣怡無疑是做的最失敗的。

但這些帶娃的挫敗感並沒有讓她罷錄。

她一直在學習該如何成長為一個不可思議的媽媽。

那就是在自己犯錯誤的時候,面對孩子無助的時候,她首先學會向孩子道歉。

所以,浸浸由最初那個看似任性的小姑娘,變得越來越溫順活潑,越來越討喜。

媽媽在不斷成長,孩子也會感知到媽媽的變化,共同成長成讓彼此喜歡的樣子。

其實,無論孩子是幾歲、十幾歲、還是二十幾歲,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兒,「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因此,當自己有什麼事情做錯了時,就會覺得不必當回事兒,沒什麼了不起的,「糊弄」過去就行了。

孩子無論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的個體。

長此以往,孩子心裡自然對父母有想法,覺得父母不成熟、不信任父母。

而且,父母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遇到問題就逃避」的榜樣。

父母都逃避衝突和責任,那麼孩子在遇到類似的矛盾和責任時又會怎樣應對呢
?

從心理學來講,打罵對孩子是絕對沒有好處的,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有研究表明,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容易產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如果是在父母關愛下成長的孩子,則出問題的幾率會小很多。

02

想起上周末跟果仔去上興趣班的時候,看到的一個至今難忘的事情。

一個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女孩跟媽媽哭哭啼啼的來上課。

看樣子,小女孩哭了很久了,臉上淚痕重疊,聲音有點嘶啞,邊抽泣壓住氣息邊一個勁的說
:「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

媽媽在旁邊陰沉著臉,一言不發,見到老師後,想快速把孩子扔給老師。

老師很納悶,問:「雨萱媽媽,這是怎麼了?」

聽到老師詢問,女孩媽媽氣不打一處來的樣子,指著孩子說:「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我想從桌子上拿我之前放那的一百塊錢去超市一趟,找了好久都沒找到,我懷疑是雨萱給我拿去或者藏哪了,問她還不承認。

」語速很快,我跟老師都反應了一會。

老師解圍:「那這樣啊,您先去忙,我試著跟孩子好好說說。

」說完把女孩媽媽送走了,回來後找到雨萱先安慰了一會,接著就把孩子送到畫室上課去了。

等到快中午要下課的時候,女孩媽媽過來接孩子。

她看到我還在,主動過來打招呼聊起來。

回家後,她又找了一會,恰好孩姥姥打電話過來說,她想去集上買塊花布給孩子做身棉衣,身上錢不夠,就拿走了桌上的錢,看她們都在睡覺,就沒驚擾,自己去趕集了。

下課了,孩子們陸續走出來,雨萱也出來了,看樣子,一直對剛才的事情沒有釋懷,悶悶不樂的緩慢走出來,看到媽媽坐在那等她,眼睛閃過一絲不安,接著低下了頭。

女孩媽媽走過來,蹲下,盯著孩子的眼睛,誠懇的說:「萱萱啊,今早媽媽錯怪你了,姥姥拿錢去買花布了,媽媽當時一根筋,沒有想到這一點,對不起,原諒媽媽好嗎?」

雨萱的臉瞬間陰轉晴,開心的跳起來,摟過媽媽吧唧親了一口,轉過臉跟老師說:「媽媽跟我道歉了,老師,我沒事了。

老師由衷的跟女孩媽媽點了個贊,我站在旁邊也被女孩的歡呼雀躍感染,那是被理解後的雨過天晴,被尊重後的幸福縈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如果犯錯後從來都不向孩子道歉,孩子就會產生「爸爸媽媽雖然很權威但是總會出錯的」的觀念,久而久之,就會質疑父母的權威。

就會感覺父母迫於面子總會用家長的權威在壓制。

以後,即使父母說的話很正確,孩子也不再認可那些教誨。

如果父母能夠及時道歉呢?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身上學到主動道歉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就會在犯了錯誤以後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主動去承擔後果。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家長的威信並非是因為他們完全正確,而是因為他們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

所以,當我們做錯了事情,傷害了孩子的時候,必須要向孩子道歉。

03

孩子犯了錯,明是非的父母一般都會讓孩子真誠的道歉,並教育孩子「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生活中,犯錯後的父母一般會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呢?

1、轉移話題,拿孩子別的錯誤來說事

實際上,大部分父母在發現自己做錯了或自己錯怪孩子後,會感到沒面子,尷尬,威嚴喪失等,因此就會找孩子別的錯誤來掩蓋自己的窘境。

這樣做,好像維護了自己做父母的尊嚴,好像證實了父母「無錯」的形象。

但是,心理諮詢師認為,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會讓孩子在內心不服父母,對父母心存懷疑和怨恨,在外在表現上不再相信父母,不敢對父母說真話。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變得性格懦弱,不會明辨是非,沒有主見,還會潛移默化的讓孩子也不自覺的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形成遇事推諉和推卸責任的習慣。

2、給孩子一個承諾來代替道歉

據調查,一些父母在發現做錯事或錯怪孩子後,能立馬認識到問題所在,對孩子也會心存愧疚。

但是呢,又拉不下臉來給孩子道個歉,就想通過物質許諾來代替。

舉個例子,媽媽發現錯怪孩子了,孩子不開心了,媽媽會說「是媽媽不好,帶你去吃最愛的冰淇淋可好?」或者:「別生氣了,咱待會去遊樂場玩蹦床吧?來,笑一個。

這樣做比那些死不承認錯誤的父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道歉的意思。

但是,問題在哪呢?不能經常採取這樣的方式,以防孩子養成習慣,對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3、道歉的態度不夠真誠

面對過錯,我們很多人都會說一句「對不起」,但有的人說的「輕描淡寫」,完全不走心;有的人會說的理直氣壯,仿佛對方才是錯的那個。

錯誤雖然也承認了、「對不起」也說了,可是整件事還是讓人感覺過不去。

癥結就在於說 「對不起」的態度和方式。

真誠向孩子道歉,既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化解矛盾,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知錯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敬重,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正直誠實的品德。

對孩子真誠,對自己的過錯真誠,由此才能更理解孩子的內心,給予他們需要的愛和尊重,讓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長。

期待每個父母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不足或過錯,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做錯了事,該如何向孩子道歉?

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都說要獎懲有度,但是當我們自己做錯了又該如何呢?在家庭生活中,家長鬧差錯是常有的事,有時候不注意難免會錯怪孩子或是傷害了孩子的利益。當家長犯錯的時候,都得向孩子道歉,不能因為...

誰的錯?丨聽跳跳講故事

小朋友們,聽跳跳講故事啦!今天的故事裡,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總是因為「是誰的錯」從早到晚吵鬧不休。一起玩耍的兄妹、好朋友不可避免地會一起闖禍,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故意的。可在事情發生之後,該如...

孩子犯錯不道歉怎麼辦?五個方法來幫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然而犯錯之後是否能認識到錯誤,並誠心道歉加以改正,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做錯了事情卻不懂得道歉,往往讓...

家長應學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

孩子漸漸長大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於是,更多的難題擺在了家長的面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每個家長難免會有錯怪孩子的經歷。100分:主動向孩子道歉我覺得向孩子說聲「對...

孩子做錯事,只說「對不起」就行嗎?

「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用詞是禮貌的象徵,通常孩子只要學會運用這些詞,我們就會覺得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即使是犯了錯,會說「對不起」的孩子總是比較容易讓人「放過」。因此,大多數時候,對孩子...

家裡的孩子犯錯誤後,媽媽一定會說的話!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疑問:孩子犯錯後,到底要不要批評?怎麼批評才能既不打擊孩子的自信、挫傷孩子的自尊,又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呢?孩子犯錯後,批評是可以的。正確的批評,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進步成長...

告訴孩子:承認錯誤不丟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孩子年齡較小,存在著認知局限、能力不足、經驗有限等現象。犯錯是孩子成長的權利,家長要有接納和寬容的態度。

聰明的媽媽不逼孩子道歉

當寶寶做錯了事,他會說「對不起」嗎?也許很多媽媽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寶寶為何不愛道歉?01「我沒有錯呀!」有時候,寶寶真的不知道自己錯了。對寶寶來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值得嘗試。寶寶天性好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