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還打人」怎麼破?這裡有你想要的原因和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遊樂場,在家裡,在幼兒園,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兩個孩子(大部分是兩三歲的孩子)因為搶同一個玩具而打架。

為什麼父母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夠讓孩子學會分享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兩、三歲的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一特點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與其他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有一條幾乎是鐵的定律,那就是他對自己曾經玩過的,正在玩兒的以及準備去玩兒的玩具有強烈的保護慾望,不允許任何人來分享他的玩具,就像他的生命一樣,放棄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是我的」這幾個字,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經常用到的。

第二個特點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強的攻擊性,不管是在做遊戲還是在和別的孩子交往當中,他隨時都有可能變得粗暴起來,有時候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東西,有時候也會令人感覺到莫名其妙,就會相互推打,大聲喊叫,比如說一個孩子會毫無理由地去推另一個正在玩積木的孩子,然後把人家剛剛蓋好的積木房子推倒。

了解到孩子這些特點以後,我們是不是對孩子的這些行為釋然一些了呢?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這些適齡行為。

告訴自己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我不要過於焦慮!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因為這是孩子的適齡行為就放任不管。

我們確實是應該給予孩子一些正確的引導。

正面管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先連接後糾正」。

當孩子的玩具、他的領地被人侵入時,孩子這個時候的大腦蓋子有可能是掀開的,也就是說孩子是有生氣的情緒的。

那麼,我們在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事是幫助他合上他的大腦蓋子,安撫她的情緒。

然後再去糾正他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挑戰行為的時候,他往往是帶著情緒的,而作為家長,我們每次都是先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關注到孩子的情緒。

「你怎麼能這樣呢?你怎麼能把人家的東西給推倒呢,趕緊道歉。

「我們應該要學會分享,你怎麼不分享還打人呢?快把玩具拿出來分享。

「跟你講了多少次不能打人,不能打人,你每次都打人,你不想分享,跟人家說就好啦!」

………

這些話都會都是出自我們家長之口,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們說這些話有用嗎?孩子下次就不會在出現這種情況嗎?

不用說我都知道,下次一定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問題根本就得不到解決。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非常不適合解決問題的。

我們只有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再去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對他的這些行為表示理解。

同時跟孩子討論,下一次再出現同樣的情況的時候可以怎麼做?怎麼做可以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拒絕。

平時,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安排一些可以和其他人共同玩耍的遊戲,比如說蹺蹺板、裝沙土、運沙子、兩個人配合一起畫一幅畫等等,這些遊戲對孩子的社會行為能力的鍛鍊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相信在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尊重她,並且引導她學會不傷害別人的拒絕方式,同時引導孩子學會分享願意分享,那麼孩子這種「不願意分享,還打人」的問題就能夠得到根本的解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使我們的孩子學會分享

分享是生活中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其實生活就是學堂,在孩子的生活過程中,分享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來說說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分享。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孩子生氣會打我怎麼教育

孩子和家長玩遊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現在網路遊戲、宣揚暴力的圖...

怎樣避免孩子爭搶物品?

昨天跟大家聊了孩子的物權意識,想必家長們對自家寶寶應該是更多了一些了解和理解。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呢?一.尊重和培養孩子的所有權意識。

2歲孩子為什麼喜歡爭搶玩具?

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會出現爭搶玩具的行為,TA的搶奪行為是沒有惡意的,恰恰是在集體生活中學習與同伴交往和相處,積累經驗。家長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寶寶為什麼總喜歡與同伴爭搶玩具?2歲寶寶...

應該怎麼教會孩子合理分享?

諺語有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不管是出於禮貌,還是出於其他的期望,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會分享,將食物、玩具等和家人、夥伴一起分享。分享是一種美德,讓孩子學會分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