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可我不想做「熊大人」,能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些天跟大家聊「孩子被打該怎麼辦」的話題(《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留言裡很多朋友介紹了不少好辦法,但也有好幾個媽媽都說自己很苦惱,因為自家娃就屬於衝動型的,總喜歡打別人,這個到底怎麼破?
看到留言想起潼潼兩歲左右也出現過一陣子打人的情況。
她的性格其實一直比較溫和不好戰,但前腳剛步入兩歲,後腳便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哭鬧粘人不說,還出現了偶爾的攻擊行為。
一天潼外婆不小心碰倒了她的積木,她邊哭邊上去就咬了外婆一口。
下班回到家,外婆舉著還有著淺淺紅印的胳膊跟我投訴:「這孩子怎麼還學會咬人了呢,你可得趕快管一管。
」
無獨有偶,沒過幾天,朋友帶著娃來家裡玩,小姐倆大部分時間各玩各的偶爾互動一下感覺還挺不錯,突然她就照著妹妹的胳膊拍了一巴掌,妹妹哇的一聲就哭了。
我趕忙一邊道歉一邊將潼潼抱到另一邊,這才發現原來妹妹手裡正拿著潼潼最愛的玩具。
還記得我當時按捺住快要爆發的火氣,還要拿出十二萬分的耐心告訴潼潼咬人是不對的,可內心隱隱地擔心卻怎麼都揮之不去:
我的孩子這是怎麼了?
1
那段時間,我算是深深體會到了家有T2小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酸爽。
在腦袋爆炸之前,我決定趕快尋找點理論支持,給自己降降火氣。
查了一堆發展心理學資料才發現,原來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開始慢慢明白,自己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
他們的內心抑制不住地想要向這個世界宣布自己的新發現,便會使出渾身解數來彰顯「我」的存在。
「我要自己做,這是我的玩具,這是我的領地」……「我」這個概念悄悄地鑽進了他們的小腦袋裡。
他們開始有了比吃喝拉撒睡更加高級的需求和情感。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大腦還在努力地發育中,而小傢伙們的語言能力剛剛萌發,對於道德的理解也才剛開始,使得他們無法將內心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更不能很好地抑制自己的衝動,所以才會用最容易表達的辦法:肢體攻擊。
其實,從嬰兒後期開始,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偶爾表現出攻擊行為,這種表現也是正常的。
只要父母稍加引導,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打人的行為會慢慢好轉甚至消失。
儘管大多數兒童心理發展的書籍都在反覆提醒著我們以上事實,但我仍然抱著將信將疑地態度。
不管了,還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引導這方面吧。
很長一個階段,我給潼潼反反覆復地讀《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牙齒不是用來咬人的》這類繪本,告訴她手和牙齒真正的用途,讓她感受到正確運用身體部位能給自己以及他人帶來什麼便利和快樂。
當潼潼再次出現咬人、打人的情況,只要我看見,我會第一時間制止。
我會蹲下來牽著她的手,看著她的眼睛嚴肅而堅定地告訴她:不可以打人,打人會讓人受傷。
當蹲下來和孩子對視時,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盛氣凌人產生恐懼或者逆反,直視更可以讓他們明白我們的態度。
2
接下來,我會幫助潼潼認清攻擊性行為背後的原因。
如果她是因為生氣,我會說:「潼潼剛才玩得好好的玩具,被姐姐搶走了你一定特別生氣。
」先肯定她的情緒,只有讓她認清自己的情緒,才能進一步引導她控制情緒。
然後要告訴她正確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如果你還想繼續玩,你可以告訴她等我再玩一會再給你,你也可以把另一個玩具分享給她。
如果是因為對對方好奇、想和對方一起玩、想跟對方打招呼,那就告訴她邀請別人、與人友好正確的方式該怎麼做。
就這樣過了一陣子,她動手的行為就消失了。
儘管我並不確定到底是我引導的方法起了作用,還是孩子本身的成長與發展使其渡過了那段自我意識敏感期,總之現在的潼潼依然是個溫和,沒什麼攻擊力的小軟妹。
3
當然,如果三歲以上的孩子依然攻擊性比較強,比較容易衝動,情況會變得不太一樣,解決起來也要比以上的情況複雜許多。
前段時間,我高中同學的群里,有個同學就為孩子打人的事兒發愁。
她說已經有好多次因為兒子在幼兒園打人,被老師、家長告狀,家裡人好話壞話都說盡了,各種懲罰辦法也都試過了,氣急了娃爹還揍過兒子,但依然不起什麼作用。
她已經煩透了總是去學校道歉的情況,又擔心自己會不會養了一個衝動的小怪獸。
對於同學的焦慮和擔憂,我真的挺能理解的。
但我依然不很贊成「我的孩子打了別人,氣急了的我就把孩子打了一頓」這樣的處理方式。
如果一邊打孩子,孩子一邊反問我們:「是你說的打人不對,那你為什麼要打我?」我們又該如何解釋?
況且,即便孩子不問,他的心裡也一定會有所效仿。
因為以暴制暴的方法,是在強化錯誤的處理方式。
沒有什麼比目睹一場暴力,更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了。
4
其實,咱們也不用過早給孩子貼上「具有攻擊性」的標籤。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氣質、性格的原因,比一般孩子精力更加旺盛,更加好動,但恰巧又比較笨拙,缺乏協調性,身體控制能力較差。
對於這樣的孩子,《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在《媽媽,他們欺負我》中,建議多給孩子提供「動」的機會,比如跳舞、練體操、摔跤、跑步、汽車等等,也可以一起練練親子瑜伽,讓孩子學習放鬆與自我控制,學習如何通過控制身體來緩慢而小心地做動作。
也可以和老師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些讓孩子釋放過剩精力的活動。
還有的孩子,屬於先天衝動型。
這種孩子頭腦一熱就會立刻行動,很少會停下來思考。
當這種衝動是攻擊型,他就會下意識地做出攻擊行為。
在《媽媽,他們欺負我》這本書中特別提到,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得弄清楚孩子是否總是表現的很衝動。
他也會有其它的衝動表現嗎?還是只是表現為攻擊性?
對於這類孩子,關鍵在於幫助他們學會在「衝動」和「行動」之間加入思考。
《媽媽,他們欺負我》這本書中建議的「遊戲介入」的方法,也許可以幫助到有困擾的家長:
■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摔跤遊戲
孩子需要與攻擊的衝動和平相處,不管這種衝動是他本人的亦或是他人的。
假如我們不讓他們在遊戲中體驗和釋放這種衝動,那麼他們更可能在真實的生活中練習。
和孩子一起玩摔跤等身體打鬧類遊戲,既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又不會傷及他人。
類似的遊戲還有枕頭大戰、笨拙的怪獸等等,在類似的「實戰」中,孩子會體驗力量對雙方的影響,會練習如何控制、協調自己的身體。
在打鬧遊戲中,孩子的情緒會不斷經歷亢奮與冷靜的循環,非常有助於他們學習控制激烈的情緒。
當然,玩此類遊戲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受到傷害。
■跟孩子一起玩指令類遊戲
比如「紅燈停綠燈行」,讓孩子模擬車子在屋裡隨意地跑動,當你突然喊紅燈時,他們必須立刻停止動作,當你突然喊綠燈時,他們應該立刻再次動起來。
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富有節奏感的動作,比如跑、跳、大聲喊,然後由你來把控節奏,根據你的指令「快一點,慢一點,大聲一點,小聲一點」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動作。
在這種快速的節奏和動作轉換之間,孩子會慢慢學會如 何協調身體,如何抑制衝動。
■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是一種無害但又真實重現場景的遊戲,可以給孩子帶來非常棒的模擬和練習。
我們可以在角色扮演中,加入可以引發孩子衝動的情景。
比如你可以讓孩子扮演想要你手中玩具的角色,而你扮演並不想分享的那個人,在遊戲中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衝突和情緒。
5
沒有一個孩子會在任何場景中都表現出攻擊性。
所以面對具有攻擊性的孩子,我們需要首先弄清楚攻擊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對於那些經常打人、咬人的孩子,我們要分析清楚他們的「短板」在哪裡。
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融入群體?還是他們不能忍受按順序輪流玩的規則?亦或是他們特別喜歡命令、支使他人?又或是他們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要針對不同的短板,實施補救措施。
比如前面提到的我同學的孩子,好幾次打人都是因為幼兒園裡有人先給他起外號(因為他比較胖)。
據我同學分析,當她兒子感覺受挫或者覺得受到威脅時,他更容易因為衝動表現出攻擊行為。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那我們就應該著重從引導孩子如何用語言表達需求和情緒這方面下手。
通過描述情緒、引導其釋放情緒、學習用言語回擊對方等等方式進行干預。
此外,我們還要試著去尋找孩子攻擊性背後隱藏的「創傷」或者「恐懼」。
當一個孩子的攻擊性已經超出正常範圍,那麼他很可能曾經是被攻擊的受害者,或者目睹過暴力的發生(比如父母經常通過打罵的方式懲罰孩子的不當行為),或者內心非常恐懼,又或者只是想博得更多人的關注。
「攻擊性」是他們為了給自己提供缺失的安全感的一張「擋箭牌」。
此時,他們的無助更需要我們的冷靜和耐心,去為他們撫平傷痛。
通過我們如何處理孩子「攻擊性」行為的方式,為他們做好行動指導的榜樣和模範。
有人說,打人的孩子都是孤獨的。
這並不是為傷害別人的孩子洗白,因為受到傷害的人對其進行的譴責、厭惡甚至躲避、冷漠、排斥這些行為都可以理解。
但如果此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仍然用冰冷與暴力去回應他們,他們就真的被全世界遺棄了。
遇到喜歡打人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不能姑息、不能不進行干預,但我們也要學會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才能去分析孩子打人背後的真正原因。
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得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儘管很多孩子打人的行為,會隨著成長,在學校、父母的稍加干預下減少或者消失,但我們仍然不能以「都是小孩子間的打打鬧鬧,再正常不過了」為由,對這種行為不予理睬。
當我們攔住孩子打人的手,我們就為杜絕霸凌出了一份力;當我們將孩子緊握的拳頭變為揮動著友好的手,我們就為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斬斷了最關鍵的一環。
畢竟,在這個習慣高呼「自己不教育就有別人幫你教育」的大環境中,正確引導和處理孩子的行為,於人於己,都更好。
資料來源:
1、《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作者:麥可·湯普森 勞倫斯·科恩 凱薩琳·奧尼爾·格雷斯 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
2、《親子打鬧遊戲的藝術》作者:安東尼·迪本德 勞倫斯·科恩 翻譯:伍娜 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
3、《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從0歲到青少年》作者:蘿拉·E·伯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END-
小暖說
當然,我們在文里說到的情況,不管是小寶寶因表達能力不夠而無意動手,還是大寶寶因為各種原因有意打人,至少都是默認打人的孩子家長心理和行動上都是清楚明白孩子打人不好,需要引導和干預的。
對這樣的家長其實大家大多都是非常能理解的。
至少沒有放任,還有道歉,那就能讓被打的孩子家長覺得心裡有一些安慰,知道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應該也不是真的「熊」,而是有些具體原因。
怕就怕那種天天把「哎呀他只是個孩子,怎麼能跟孩子計較!」掛在嘴邊的真正的熊大人,覺得普天之下皆要遷就他家娃,自己娃打了別人那是「孩子之間小打小鬧別當回事」,可要是娃被別人打了立馬變成「我家娃不能吃虧一定要還手」的理所當然模樣。
平時在遊樂場、早教中心之類的地方,估計大家也沒少遇到過這樣的主兒,我要是在外面自己帶著孩子那一般還是比較不喜歡與人爭執的,你熊你的,我意思一下表明自己態度之後也不會非要個什麼結果。
我總想,老話說「占小便宜吃大虧」,可能說的就是在這種教育方式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後可能面臨的處境吧。
而孩子要是這樣了,家長們又能落下什麼好呢?
真愛孩子,就別教他做「野蠻人」。
娃可能還不懂事,但咱大人肯定懂。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
懂得這些,寶寶愛打人小毛病,輕鬆解決?
寶寶愛打人的原因?1. 來自環境 寶寶具有此方法模仿的天性,父母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他就會不加選擇地吸收周圍環境給予他的一切。寶寶模仿的對象來自小夥伴,電視電影等各種媒體,也來自他周圍的成人。...
孩子被「欺負了」,高手爸媽這樣做!
一、首先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正常衝突」和「被欺負」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然後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
你家孩子有攻擊性行為嗎?十二招幫您化解
原標題:【育兒】你家孩子有攻擊性行為嗎?十二招幫您化解攻擊性行為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家長的嬌寵放縱、缺乏嚴肅態度,是滋生攻擊性行為的溫床。如果放任自流,到孩子成年後,這種攻擊性行為就可能轉...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的爸媽應該這麼辦!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父母都應該看一下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
孩子處於叛逆期常用拳頭解決問題,這樣的行為難道長大就好了?
兒童攻擊性行為危害極大,它會影響到兒童道德行為的發展。因此,對於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要全面認識並且積極引導,並及時採取相應合理的教育方法,適時、適度、適量地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進行干預,千萬不可...
史上最全應對寶寶「打人」攻略,總有一種適合你
在日常諮詢中,孩子打人是個高頻出現的問題,嬰幼兒「打人」的不同情況需要採用不同應對方法。近來又有不少媽媽問及這個問題,故特意將文章重新整合編髮,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前方高能!!!超長文章超多乾貨來襲
寶寶出現攻擊行為,家長如何不吼不鬧,輕鬆幫寶寶糾正過來?
豆豆1歲多,最近媽媽發現小傢伙,總是揮著小手要打人。即使對方小朋友是想和他玩,豆豆仍舊揮著小手,同時說「打」。媽媽很擔憂,小豆豆總是亂發脾氣要打人,媽媽都不知道怎麼應對了。
寶寶打人該怎麼辦?寶寶打人原因大探究!
常有爸爸媽媽給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留言問寶寶打人、咬人怎麼辦,其實0—3歲的寶寶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由於寶寶的語言功能發育得還不完善,不用能正確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