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育兒:孩子受到欺負時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一段時間在問答上見到一個問題:「孩子同桌總是欺負我女兒,我找過他的家長,他家長很不講理,護著他的孩子,怎麼辦?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們將一步步踏入社會。

入園上學將面臨和更多的不同的孩子相處,而且沒有父母的守護。

隨著交往的增多,發生爭執與衝突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有的寶寶天生就是小霸王,只會欺負別人;有的則柔柔弱弱,成了別的孩子欺負的對象。

如果寶寶總是被別的孩子欺負,對父母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該怎麼辦呢?

按說家長也沒有太多的選擇,讓孩子還擊或者讓孩子忍讓,前者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態度,培養孩子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負的時候以暴制暴;後者則認為好鬥的孩子贏得了現在,但贏得了未來嗎?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個錯誤來回擊另一個錯誤,環環相報只能錯上加錯。

小編一向認為,孩子的事情最好由孩子自己來處理。

家長給予孩子建議和指導。

所以家長的觀念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和價值觀,我們在教孩子怎麼做的時候,不要因為氣惱而忽視了培養孩子的初衷。

應該先把問題弄清楚,然後再給孩子恰當合理的建議。

一、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受欺負的時候,都會火冒三丈,要不是斥責自己孩子沒用,要不就是指責別人的孩子霸道。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有時候犯了錯,自己都捨不得打一下,在外被別人欺負,那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但這個時候,我覺得家長更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仔細的問明事情的緣由,不能不分青紅皂白。

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表意見。

第二、讓孩子先學會如何去處理

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家長應多問孩子"你認為該怎麼辦?"如果孩子說得對,家長應大加讚賞,給孩子以鼓勵,使孩子獲得自信和勇氣。

如果孩子說得不對,或表達得不確切,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應指導孩子,讓他自己思索為何說得不對,這樣,可以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

對於一些沒有肢體傷害的衝突,比如玩具被拿走,不讓上滑梯這些,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交涉,鼓勵他"去找XX把玩具要回來""去告訴XX滑梯是大家地起玩的"。

要讓孩子能勇敢地支面對困難。

第三、適當的時候應該給予幫助

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們出現交往衝突時,只要沒有發生危險,就只需做個冷靜的旁觀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強出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

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應該立刻介入並制止。

第四、要讓孩子學會說"不"

家長可告訴孩子,當下次再有人欺負他時,要懂得大聲呼喊,一方面呼喊可以嚇唬住欺負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要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很憤怒的!",當被欺負的人一喊,欺負別人的人畢竟知道自己理虧,他自然會心慌,也就不敢為所欲為了。

父母在家可以與孩子扮演欺負與被欺負的角色,教會他們如何呵斥想欺負他們的人。

第五、巧與對方父母溝通,不要限制孩子交往

孩子間發生了衝突,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去解決問題。

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在他們幼小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衝突和糾紛中獲得體驗,增長與人交往的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樂學園】 讓孩子「學會」打架

【導讀】孩子們在一起,會因為意見不統一、違法遊戲規則、爭搶玩具等引發身體衝突。有些孩子屬於主動進攻性的,動手是他們解決爭執的常用方式。有些孩子屬於別人欺負了,再委屈也一般不敢還手的類型。 作為家...

孩子挨了打,要不要教他還手?你怎麼看?

當自己的寶寶被別的小孩子打了以後,到底要不要教寶寶還手呢?這樣的問題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呢,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爸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也不忍心看著別人打自己的小孩子,但是對於...

當孩子受欺負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孩子相互打鬧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在打鬧中受傷了家長一定是會很著急的。更何況,有的孩子根本就是乖乖的,結果卻被別人家的淘氣包欺負來欺負去,哪個當家長的能忍受的了!

三個方法引導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

每個人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小孩子也一樣。寶寶入園後,如何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交上朋友呢?鼓勵和幫助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