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式家庭教育一直都呈現著兩極分化的狀態,其中一種實在四讓人大跌眼鏡。

這些父母堅信「孩子不打不成材」,極端的打罵式教育理念令孩子在充滿壓抑的家庭環境裡感到窒息。

這種育兒理念,真的有可取之處嗎?

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就要嚴加管教,絕對不能溺愛。

這種想法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家長用錯了方式。

「棍棒」、「皮帶」、「巴掌」,這些都成了他們手裡的懲罰手段,一旦孩子做出自己規定以外的事情,就會採取特殊方式來對待。


也正因如此,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名詞:虎爸虎媽。

小孩子調皮淘氣都是在所難免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它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永久性傷害,並很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影響著孩子的一輩子。

很多長大後有著邊緣型人格、或是暴力傾向的孩子,都是因為從小就接受了這種的教育,才養成了這樣的性格。

這種教育方式的危害,家長們是否曾認真的考慮過呢?


1、與父母關係疏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如果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不能正確的進行引導,甚至是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本應該是避風港,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人,倘若一味地嚴厲管教,只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關係逐漸疏遠。


2、產生暴力傾向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孩子就是一面鏡子,家長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樣子,這是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大人。

如果生活在一個常常家暴體罰的家庭里,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以後也很有可能會將自己曾有過的經歷複製粘貼,同樣去對待別人。

遇到問題時難以冷靜的理智處理,事事都想用暴力解決。


3、自尊心受損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很多孩子都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引起家長注意,試圖增強自己的存在感。

家長常常打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需要,產生自卑和被遺棄的感覺,從而自尊心受損,甚至影響以後的生活。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家長讓自己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多溝通多傾聽,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而不是以命令的姿態去管教孩子。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關鍵的一環, 生活在愛里的孩子,才能學會去愛別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罵孩子真的是教育嗎?

中國有句俗語是「棍棒出孝子」,我常常會想這種「棍棒」是讓孩子屈服於威勢與力量,這種做法多麼地強人所難!而成人自己擁有可以任意對孩子使用權威與力量的權力,是多麼需要戒慎恐懼的一件事!體罰到底是一件...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網絡上好幾起「虎爸懲戒孩子」的新聞讓人感觸很深,因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脫光了在街頭罰站。這種「孩子一旦犯了錯,就要以懲戒警示」的教育方式,在大眾中有人認同,也有人質疑。

打罵式教育不管用!愉快地掌控學生手機這麼做

現在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不少壞習慣,最常見的就是是辱罵孩子,「上課聽不懂,腦子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又在玩手機」、「作業怎麼又不會做」···本該是正常的教育溝通,但火氣一上來就變成了「吼」,有研...

「虎媽」、「狼爸」的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

孩子是脆弱的,成長需要鼓勵,一切嚴厲的對待都可能隱藏著某種傷害。大部分父母同意「棍棒」教育有害,克制自己放下手中的棍棒,那心中的棍棒呢?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情。飽含真誠的寬容教育...

當你忍不住要動手打孩子時,進來看看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爸爸媽媽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呢?幾乎所有教育專家都反對打罵的教育方式,但是根據實際調查,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父母會用打罵或者體罰的方式管教,其原因或者是他們從小是在打罵的教育中長大的...

真正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就要嚴加管教,絕對不能溺愛。這種想法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家長用錯了方式。「棍棒」、「皮帶」、「巴掌」,這些都成了他們手裡的懲罰手段,一旦孩子做出自己規定以外的事情,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