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心頭微顫:為何平時乖巧的孩子畫風突轉,攻擊性暴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的成長漸漸脫離掌控,雖然在很多方面,寶寶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溫順可愛的寶貝們卻在某些時刻突然變得暴躁易怒起來,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無緣無故的做出一些攻擊性行為,比如咬人,打人這樣的事情,這是很多家長所不能理解的,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突然會變化這麼大?


MoreCare的Poppy老師曾經跟我們分享過她和班裡孩子的一個小故事:

冬冬是北京園區里三十個月的小哥哥。

戶外時,他可以平穩地奔跑,還能像小舵手一樣調整自己的方向;洗完手後,他能準確地將毛巾掛在小掛鈎上;進餐時,他能夠模仿老師的動作,雙手合十,說出感恩詞;蒙氏課上,他能夠練習使用小夾子,把切好的雞蛋夾到碟子裡。

前段時間班裡設計了以恐龍為主題的生成課程,冬冬很感興趣,不光在課程中扮演小恐龍去抓小朋友,自由玩耍時也會模仿小恐龍吃食物。

但在遊戲的過程中,老師觀察到冬冬表現出了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有時會無緣無故地去扯別的小朋友的衣服,有時會在玩遊戲時卯著勁用小手抓小朋友。


午休時,老師去安撫有點哭鬧的冬冬,冬冬張嘴咬了老師,老師攬住冬冬揮舞的小手,對他說「冬冬,你咬了我,我很疼,你應該和我說對不起」,冬冬帶著哭腔掙扎「不要,不」,老師的眼神很堅定,「冬冬,我在跟你講話,請你看著我,你咬了我,我很疼,請你和我說對不起」,冬冬有點呆呆地看著老師,說道:「對不起」,老師繼續對冬冬說「沒關係冬冬,我原諒你,但是咬人是不對的,我們不咬老師,也不咬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咬你,你可以請老師幫忙,還要告訴小朋友咬人是不對的,好嗎?」,冬冬抽抽嗒嗒地回答說「好」。

Poppy老師表示,當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作為孩子的主要照料者,要清楚地知道這是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並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

家長和老師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可以積極地去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告訴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敏感期。

孩子在2歲左右,內在自我的這種意識開始覺醒,用打和咬來感受我作為我存在的,我可以支配自己的身體。

而當寶寶語言系統還沒發展的較好時,他會用打來發泄情緒。


對待這個階段的寶寶,MoreCare表示,家長或者是老師,應該在每一次打和咬人這種行為發生時,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感到生氣,不開心,但不可以打人。

幫助孩子區分感受和行為,感受沒有好和壞,但有些行為不可以。

稍後再去抱抱孩子,因為這階段大部分打人的情況是因為情緒上的沮喪。

或許孩子也處在交往敏感期,他並不清楚正確的社交關係應該如何建立,所以急於交往,情急之下,話未出手先動,對此,家長們可以正確示範,做孩子的成人榜樣,多一些耐心,在家演練,比如在出手前,溫柔的拿出他的手,告訴他「輕輕地、慢慢地去摸一摸,去擁抱」。

與孩子相處,對家長而言本來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在你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與正面的鼓勵時,相信他也會越來越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動手打人該怎麼辦?你需要知道這3個原因

【導讀】孩子動手大人恐怕是最讓父母困擾的一大難題了吧當自己的孩子動手打人時,做父母的一方面因為覺得自己沒能夠教育好孩子而有一種內疚心理,另一方面是擔心孩子進來進入幼兒園、步入社會會成為「人見人厭...

寶寶其實不會「打人」

寶寶其實不會「打人」最近聽到很多的家長為了寶寶「打人」的事情很焦慮甚至很苦惱,有的家長焦慮自己的寶寶「打人」攻擊到了別人,有的家長焦慮的則是因為自己的寶寶被有「打人」行為的孩子攻擊。孩子「打人」...

剛入園的寶寶抓人、咬人,怎麼辦?

開學初,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天使們,但這些可愛的天使當中也不乏有一些哭鬧的、愛抓、愛咬人的,這讓我們老師既心疼又擔憂。開園第一天,孩子的情緒都不穩定,好多孩子都會哭起來,老師們也忙個不...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焦慮,「我家寶寶上幼兒園了,可是老師總是告狀說孩子在學校愛打人。」被老師告狀本來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加上對孩子的擔憂,很多家長真是每天愁破了腦袋。一次兩次被老師告狀還好,時間久了難免覺...

「4要4不要」,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昨天在早教課堂,再一次目睹一個三歲多的小男生在課堂上用手打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如果不是老師及時制止拉開,另一個家長護住了被打小朋友的頭,情況可能會有點嚴重。他的爺爺就站在身後,先是觀望,然後在老師...

寶寶總「打人」,如何「糾正」?

豆豆1歲多,最近媽媽發現小傢伙,總是揮著小手要打人。即使對方小朋友是想和他玩,豆豆仍舊揮著小手,同時說「打」。媽媽很擔憂,小豆豆總是亂發脾氣要打人,媽媽都不知道怎麼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