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提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五個領域: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一)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

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

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

幼兒的社會性培養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了,「教」就是老師的責任,這是不對的。

教師和家長都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

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間接地影響幼兒,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

言傳身教勝過千言萬語。

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

(二)作為老師,要引導幼兒參加遊戲和其他各種活動,體驗和同伴共處的樂趣;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和計劃活動,並鼓勵他們認真努力地完成任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行為規則的必要性,學習遵守規則;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引導幼兒接觸和認識與自己生活關係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培養幼兒尊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擴展幼兒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識,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自信,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最終能變成一個心中有愛的成熟的社會人。

而這些都離不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引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5歲孩子為什麼特別任性

許多父母與幼兒教師都發現,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就不那麼聽話了,大人讓他幹什麼,他偏對著幹。這種情況大多在2歲時開始出現,3歲後走向高峰。其實,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兒童的「第一反抗期」。 在第一...

注重培養寶寶的利他精神和行為,使其受益終生

利他精神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利他感情在人際交往中一種特殊的情感,感情的發生以他人收益為前提的,表現為謙讓、幫助、合作和分享等有利於他人的一種自願行為。這種行為有助於人與人之間高質量的交往,建立...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關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要注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合理培養!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為、習慣、性格、品德...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

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日趨豐富的時代;智力、人才、科技競爭的時代。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已是家長們共同的心愿。讓孩子早些成才,快些成才,這是所有家長心態的真實寫照。但是,如果教育不重視幼兒年齡特點,忽...

孩子打小報告是依賴心理的表現

   中、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來告訴教師身邊發生的事情,「老師,**洗手的時候在說話。」,「老師,**弄壞了我的玩具。」,「老師,**不和我一起玩。」……等等諸如此類的告狀舉不勝舉。幼兒「告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