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這件事我有5大秘訣,價值20萬,但今天免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好好說話,是一種修行
記得小時候在一位同學家里玩,她爸爸媽媽當著我們的面就開始吵架。
事情起因是同學爸爸要出去喝酒,媽媽不同意,說爸爸就知道跟一群狐朋狗友瞎混。
爸爸說自己的事情輪不到別人來管……你一言我一語,最後到摔桌子摔門了。後來同學媽媽放出話來,說日子不過了。
同學嚇得直哭。周圍一位鄰居奶奶聽到動靜過來勸架,拉著同學媽媽的手,問明事情的原委。
就開始勸和:「你看孩子們都嚇成什麼樣了,她們小孩子都知道,鬧著玩不能摳對方眼睛。
你們這麼大的人了,怎麼說話非要戳對方心窩子呢。
在一起過日子,得多積口德才能過順當。
」
兒時不太明白,現在想來鄰居奶奶的話很是智慧。
佛法裡面就有一種叫做「造業」的說法,我們人每天的一舉一動、一詞一字,都會造業。
「業」有善業、有惡業,有清凈的業、有煩惱的業。
一個業造出來,就不可避免地會對別人產生影響。
一個影響串聯著一個影響,如此重重無盡,擴散出去。
一家人在一起,總會產生摩擦和矛盾。
但是不同的處理態度,不同的遣詞造句,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非要用言語做武器,以對方的尷尬窘迫,一言不發為勝利的家庭,一定是彼此消耗彼此不滿的。
能好言相勸,有商有量的家庭,一定是彼此滋養彼此尊重的。
想養育一個陽光快樂,知書達理的孩子,就非要父母先廣積口德,維護好家中這份親密關係不可。
2耐心,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近「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一個才四年級的男孩子,被同學扔廁所垃圾筐,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孩子一身。
整個事件是讓人氣憤的,也是讓人心疼的。
只有一點稍微讓人感到一點點欣慰,那就是孩子母親的態度。
她耐心的傾聽著孩子,堅決的維護著孩子,就像最初曝出事件的文章標題一樣:《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
別小看這種耐心傾聽的力量,有時它可能是想孩子表達自己的時候,能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
我見過一個孩子,同樣也是經常在學校被別人欺負,但是他回家之後卻不敢跟父母說。
因為他也好面子,可能對方踢了他一腳,他跟父母說:「某某今天推了我一下。
」
而他父母的處理方式就是告訴他以後不要再跟這個同學玩了,或者跟他說,下次有他再推你,你就打回去。
再然後父母就開始若無其事的做自己的事情了,催他吃飯催他寫作業。
如此兩三次後,他便很少再跟父母說自己的遭遇,越來越沉默寡言。
我們成年人,不會跟一個一直在我們面前玩手機、沒事兒就批評我們、打斷我們的領導或同事交心。
孩子們,也不會給沒有耐心聽他們講話,忽視他們感受,對他們輕易下判斷的父母信任。
想了解孩子,想保護孩子,想讓孩子對你有尊重有信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付出時間和耐心。
讓他們了解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和守護他們的決心,讓他們知道父母是自己最大的後盾和保護傘。
父母的耐心,是與孩子溝通的前提,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什麼是與孩子真正有效的溝通
下班回到家,看到屋內亂糟糟,尤其是孩子的書桌,每次你前腳收拾完,後腳孩子又是亂七八糟攤了一桌子,這時候的你會怎麼說?
「說你多少次了,總是這麼邋遢!」
「好好一個書桌,你就不能好好用啊!」
「快點把你的書收拾好!」
這時候孩子會怎麼辦?也許會乖乖收拾好,但是心不甘情不願;也許會置若罔聞,該怎樣還是怎樣!這就成了「溝」,而沒有「通」了。
什麼是真正的溝通?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控制功能。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你表達的語言、語氣很重要。
還以上述事件為例,我們來看看真正有效的溝通是什麼樣的。
一說你看到的,即「描述事實」。
把你看到的情景具體描述出來:「寶貝兒,這些書已經堆在書桌上三天了!」這是信息傳。
二說你感到的,即「表述情緒」。
把你的情緒表達出來:「每次看到書桌這麼亂都讓我感覺很不舒服!」這是情感交流。
三說你想要的,即「傾訴需求」。
把你心裡的需求說出來:「我更喜歡有一個整潔的書桌!」
四說要客氣點,即「提出請求」。
要更好的完成這一點,就是要能把自家的孩子當成人家的孩子,學會在自己人面前說話客氣點:「麻煩你能不能把這幾本書放到書架上?」
至此,溝通的控制功能就得以實現了。
4和孩子溝通,用好這5種語氣
要理智,不失儀
中國文化認為「修己以敬,安之以人」,自己內心安靜才有端莊的儀容舉止,給孩子不急躁、有分寸、好好說話的良好示範。
孩子上學後,在學習、同伴交往、師生關係方面會有各種不適應,有孩子能掌控的,也有孩子畏難的,有進步也有退步,有成功的事情也有失敗的傷心。
所以家長要有理智、客觀的心態,孩子報告好消息能好好說話,孩子說沒考好也能夠好好說話。
此外家長要守信用,對孩子說的話不能隨意發揮。
孩子信任家長才對家長說的話,家長不能用來跟孩子算帳。
比如孩子講了實話,家長不能過後批評孩子時反而去說「上次是你親口說的」,怎樣怎樣,就很不理智。
失去孩子的信任不需幾次,只一兩次就夠了。
家長要特別檢點自己,珍惜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要正面,不挑剔
家長和孩子說話一定要堅持正面引導。
家長「好好說話」,就是跟孩子說話的心理位置、語氣措辭都是積極正面的,是諄諄教誨的,是耐心溫和的。
而不是厭煩挑剔、挖苦諷刺,更不是說反話,讓孩子不知所云。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本就是可信賴的、值得尊重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
信賴父母,通過父母可以信賴世界,認同父母的要求,才能按照要求努力去做到。
家長若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的正面引導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如有位大學教師,孩子問的字詞自己不能確定,就對孩子說:「爸爸也不大清楚,我們查詞典吧。
」既弄清楚了孩子的提問,也示範了積極正面的求學態度和好好說話的榜樣。
要鼓勵,不掃興
有個孩子高興地對家長說:「我今天單元測驗96分,以前沒這麼高!」而家長立即板著臉說:「單元測驗算什麼,要期末96分才算能幹。
」孩子頓時掃興萬分。
這也是家長看似在激勵孩子更上一層樓,而無意中反倒有點破壞了孩子的積極性。
家長要懂得,語言誇獎是鼓勵,分享孩子的進步喜悅是最好的鼓勵。
有的家長做得比較高明,對孩子的講述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孩子獲得進步的喜悅總是由衷地去分享,並大加鼓勵。
這樣的收益是多重的,既鼓勵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鼓勵了孩子與父母交流的信心和興趣,既鍛鍊了語言表達又有詞彙的積累。
要傾聽,不打斷
好好說話,包括好好傾聽孩子說話。
有的家長只關心考試分數,其餘的就不大想聽,甚至一概不聽。
孩子在學校會有各種喜悅、苦惱和困難,最初總是告訴父母。
而有的家長認為沒有時間聽小孩子講話。
還有的家長只顧自己玩樂,孩子沒有任何機會對父母說什麼。
孩子的話往往條理差、內容簡單,甚至幼稚得好笑,但家長的認真聽,耐著性子聽,就是一種積極關注。
這種關注是告訴孩子家長重視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在努力,這種積極關注能形成建設性的親子溝通,有效消除孩子的緊張、孤獨造成的不良情緒。
有位家長工作忙,但總是儘可能在上學時多與孩子走一段,聽孩子說這說那,說的事情都不重要,但這種傾聽很重要,對小學生、對遇到困難的孩子尤其重要。
要講究「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是指肢體語言,也叫「非詞語語言」,包括手勢、表情、姿勢、體徵等。
據研究,人類65%的交流信號是肢體語言。
所以家長「好好說話」包括恰當的身體語言,如眼神、表情、手勢、身體姿勢等。
有孩子說:「開口罵我還好一點,要是爸爸陰著臉不說話,那才是我的世界末日。
」諸如此類極端的身體語言,都是為人父母要力戒的。
歸納起來,關於對孩子好好說話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形成良好應答關係」,這種應答關係包括良好的語言應答和情感應答。
比如孩子回家告訴家長一件學校的事情,家長詢問孩子「什麼?」這同樣一句話,家長可以是關切、溫和的「什麼?」讓孩子很安全、放心。
5和孩子溝通時,三大禁忌不能碰
不要一對一答
父母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避免一問一答的方式,也就是父母提問,孩子回答,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覺得煩躁。
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會讓孩子不想回答,而且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疏遠,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會遠離,並不利於無距離的溝通交流。
所以家長們要採用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和孩子說話,讓他們自己願意主 動說起自己的趣事,例如媽媽們可以說:「我猜你今天在幼兒園和朋友摺紙了」,這樣的話語會更加的俏皮可愛,也讓孩子樂意和母親說說笑笑。
不要一直沉默
很多家長並不經常和孩子溝通,而是沉默著聽孩子說話,例如孩子放學後,會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說自己在學校的趣事,而爸爸媽媽反而沉默的玩手機,或者是想事情,只是「嗯」兩聲表示應付。
這樣的敷衍行為並不是交流,而是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惹父母煩了,反而越來越減少說話的次數,也就跟著變得沉默。
因此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能夠和自己表達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多說話,平等的溝通,促進孩子和自己的關係增進,也讓孩子能夠開闊心扉,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讓父母幫助著解決難題、開解疑惑,從而讓孩子優秀成長。
不要嚇唬孩子
有的家長會喜歡嚇唬孩子,例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說壞人來抓你了,有妖怪來了,這樣的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他們會緊張恐懼,甚至影響睡眠,進而影響身體正常的成長發育。
因為孩子的言語理解能力有限,他們不能知道是不是一個玩笑,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說的話是真的,於是便會產生心理負 擔,所以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溝通方法,不要嚇唬孩子。
關注新東方繪本館微信公眾帳號:xdf-hbg,有海量學習資源可以免費領取哦!
何潔:這樣的老公早點甩了吧!獅爸解答
| 關注設計獅爸爸,最新資訊及時看獅爸今天想和大家八卦一下娛樂圈的新聞;想大家也知道我說的是誰了?一個一直在努力的女孩何潔獅爸不是真的為了八卦,而已為了各位男同胞亮起紅燈;看著好像很幸福一樣,但...
父母要怎樣和孩子交流?掌握這3點,孩子的心裡世界一目了然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很多人父母都很煩惱,孩子動不動就和你唱反調,因為他們進入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小熊媽媽最近很無奈,因為小熊動不動就發脾氣,看見孩子這樣,媽媽總是忍不住罵孩子,情況變得越來越糟...
說話早的寶寶更聰明?抓住語言敏感期
寶寶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是每個媽媽都很關心的問題。別人家同齡的寶寶都已經會說很多話啦,為啥我的寶貝還不開口呢?小孩說話晚是不是和智力發育有關呢?我的寶貝是比較笨嗎?因為寶寶說話晚,身為媽媽的你是...
孩子撒潑執拗家長管不好?看看孫儷是怎麼做的!
前幾日瀏覽新聞時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經調查報告,台灣的青少年父子關係平均60分勉強及格,父子關係不太親密;調查中還提到,有六成孩子不和爸爸說煩惱,三成五不喜歡和爸爸聊天、認為爸爸不了解自己。單純是...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原因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快看你犯錯了沒?
無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孕育參考】吧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都超過兩歲了,也只會叫爸爸媽媽,但大人說的話都能聽明白,就是自己的表達還是依依呀呀說不清晰,整天好像玩猜謎...
想讓寶寶早開口說話嗎?家長快掌握這些知識吧
寶寶說話的早晚,一直都是爸爸媽媽關心的問題,我們總是聽說寶寶說話越早,智商越高。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爸爸媽媽不必過於著急,寶寶生長有其發育規律,可能你的寶寶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呢,過度干涉寶寶...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
為什麼寶寶先會叫爸爸?教寶寶說話時應注意什麼?
寶貝的第一句爸爸媽媽總是能讓父母感覺特別欣喜,不知道你家是不是也出現這種情況,明明是媽媽天天帶著寶寶,熬了無數個夜晚,一把屎一把尿帶大......可是寶貝第一句叫的不是媽媽,而是爸爸。當然,寶媽...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其實是因為這3個原因
韓劇《請回答1988》中,正煥不願意和媽媽交流讓媽媽很苦惱。新買的運動鞋被高年級同學搶走了,考試得了第一名,各種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不會和父母分享。而相比同巷子一起長大的善宇,和媽媽無話不說,學...
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你家孩子也可以變成別人嘴裡「別人家的孩子」
每一個家庭里,父母每一天都在跟孩子溝通,我們多麼希望通過溝通能夠讓孩子聽話,能夠讓孩子熱愛學習,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可實際生活中又是怎樣的呢?筆者特整理親子溝通的一些方法供廣大家長參考。...
寶寶什麼時候會叫媽媽?你對寶寶的語言都了解多少?收藏起來吧!
每個父母都滿心期待著寶寶剛開始說話時那一聲稚嫩的「爸爸」、「媽媽」,這種喜悅是為人父母最幸福的時刻,可是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會說話呢?是很多爸爸媽媽關心的問題!
寶寶不說話、說話晚怎麼辦?家長要做好這些……
4歲男孩傑傑(化名),由爸爸媽媽和奶奶帶到了醫院門診求醫。家長告訴醫生,傑傑幾乎不開口說話,到現在也只能叫一聲「媽」,連「爸爸」都不會叫,更別說其他詞句了。眼見別人家的孩子能說會道、表達清晰準確...
講道理沒有用?借鑑這4個溝通方式,和孩子溝通更有效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和自己親近。可有時候孩子寧願和小夥伴談心,也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有些話願意跟奶奶說,卻不願意告訴爸爸媽媽……那作為教育的主體——父母,我們得主動想想辦法,來促進和孩子的溝通。在理解、
和寶寶溝通時,一定要學會傾聽寶寶內心的想法
在寶寶出生以後,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都是通過肢體語言和爸爸媽媽交流。看到寶寶皺眉頭,媽媽會知道要給孩子換尿布了;要是寶寶笑了,媽媽也會覺得很開心。實際上,那些說話比較遲的孩子,通常在動作協調性方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