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翻親子|孩子哭鬧不止, 家長哪些該做,哪些不能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萌翻親子,從根上培養好孩子

前些天,有個視頻開始在微博上瘋狂轉發:

微博截圖

視頻很短,只有10多分鐘,大概是這樣的:

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3歲的兒子棒棒習慣性哭鬧撒潑、甚至不惜以傷害自己的舉動來達到目的,媽媽無計可施,每天都幾近崩潰。

於是某節目中的育兒師出馬,用上了「淘氣毯」這種「育兒工具」,強制棒棒在「淘氣毯」上呆了3分鐘

棒棒居然不哭鬧了,還給媽媽道了歉,算是解決了問題……

這是《超級育兒師》第1季的一個故事片

10分鐘的視頻,真的有一種讓人心生絕望之感,孩子一刻不停的哭嚎,媽媽無奈呆滯的神情,育兒師毫無表情的臉,簡直讓人都快崩潰了。

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呢?

難以忍受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哭鬧、媽媽的妥協,還有這位作為導師角色的育兒師的處理方法!

雖然這是一檔節目,也許事情的背後有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委,但是單就這10分鐘的視頻,我們古老師還是有些話想說,不想讓大家看完真覺得「育兒師用一招擺平,真的絕了」。

育兒,絕對不會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而育兒師所用的工具「淘氣毯」真的有這麼神奇嗎?育兒名博主王人平這樣評論道:

微博育兒知名博主評論

可大多數微博底下的留言,卻是「沒有打一頓不能好的孩子,如果有,那就兩頓。

」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視頻下的留言

更甚者覺得「棍子」是家長必備的手段才是,現在不打,以後還會有別人來幫忙打

個別網友留言

看到這些一片喊打的留言,古老師都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你們真的以為,「棍棒底下」就會出孝子了嗎?那些被打大的人,你們已經忘記了小時候挨打時候感受到的委屈和無助嗎?

其實片子裡的單親媽媽挺讓人心疼的,孩子從小是她一個人帶大的,這些年的艱難和辛酸可想而知,正是因為這樣,看到她以不當的方法帶孩子,看到育兒師以錯誤的理念「幫助」她,我就覺得心疼,即心疼媽媽,又心疼棒棒。

我們先來看看媽媽和「育兒師」做法,到底有哪些不妥當的地方


媽媽的問題

1、應對簡單粗暴:冷漠相對,佯裝走開

每個媽媽其實都會遇到孩子哭鬧問題,很多人直覺地認為,孩子放在一邊一會兒就自己不哭了——因為有大人在會讓哭鬧變得更加無法停止

殊不知,這樣做就有可能會讓孩子變成棒棒這樣。

視頻中的媽媽也沒有試圖去尋求一些更好的解決方案,而是用採取副作用最大的一種:置之不理,假裝走開,不做安撫,不做回應

漠視孩子的哭鬧,表面上是降了溫,但實際上卻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因為漠視,媽媽沒法了解棒棒「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不知道原因,就沒法「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尊重規則,有訴求尋找更健康的解決辦法。

媽媽溝通未果扭身想走

2、媽媽前後言行不一:孩子堅持胡鬧,媽媽最後屈就

視頻雖短,但從棒棒母子相處的模式和狀況,我們可以推測,孩子這樣的哭鬧甚至撒潑估計有一段時間了

也許最開始媽媽用了哄孩子的方式,但是由於方式不對,都沒有解決問題。

媽媽言行不一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讓棒棒摸到竅門:只要哭得夠凶,夠久,媽媽就會妥協。

這招好用奏效


日積月累,每次都演變成一場媽媽耐力和孩子「毅力」的較量。

每一次的死循環都是:誰堅持得夠久,誰就贏

媽媽表現出不耐煩

育兒師的問題

育兒師自從在視頻中開始出現,一直處於一個理性旁觀的角度。

她表情言辭冷漠,運用的方法也冷漠。

自始至終,都從沒有跟孩子面對面好好打個招呼,介紹下自己,上來就抱起孩子放到「淘氣毯」,非常「暴力」。

對育兒師的解決方案,有幾個不妥:

1、 給孩子的行為貼標籤

育兒師看到棒棒的行為後,充滿不可思議,仿佛一個本應該精美的器具身上出現了一條不在預料範圍內的裂縫

她一股腦地給孩子貼上「就是任性,就是不聽話」這樣的標籤。

她還對媽媽說:「他知道這樣做(在樓梯下面打滾撞牆)會讓你(媽媽)難受,所以他就要這麼做來讓你難受。

在她看來,孩子的行為動機是為了讓媽媽難受,比如撞欄杆,不停哭鬧;為了讓媽媽難堪,比如在市場大庭廣眾之下,倒地撒潑。

可是棒棒真的是不惜代價只為了讓媽媽難受麼?這樣的說法未免對棒棒不公平,也讓媽媽有些心灰意冷。

育兒師武斷判斷棒棒

2、懲罰孩子用的「淘氣毯」,過於粗暴

這應該是視頻中最讓眾人驚訝的道具,是效仿國外「淘氣椅」的做法。

具體的使用方法,節目中有明確提示:每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時,先跟孩子提出警告。

如果孩子仍然如此,就把他抱到一個專門懲罰的地方。

根據孩子的年齡推算,幾歲就坐幾分鐘

計時完畢後,簡短說明為什麼懲罰孩子,然後讓孩子道歉。

孩子道完歉後,抱抱孩子並親親孩子,懲罰結束。

我們看到視頻中,育兒師嚴格按照這個方法,在棒棒中途離開毯子時,還把孩子放回去,再重新計時3分鐘。

用強制性的舉動告訴孩子怎麼做對,怎樣做不對。

在整個「強製冷靜」的3分鐘內,還讓媽媽不要與棒棒有眼神交流。

而始至終,育兒師和媽媽都沒有跟孩子有任何互動交流:懲罰之前沒有關照到孩子的情緒,做情緒安撫和情緒肯定。

事後沒做任何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孩子。

她似乎認為,只要棒棒知道這是不對的就可以了,而棒棒之後的情緒則被歸為「正常的,嘗到教訓的」。

淘氣毯的使用規則


那類似這樣的問題要怎麼做才好?

1,還是哭鬧的問題,孩子哭鬧的確會很挑戰大人的情緒,就像一個鉤子,大人會被搞得很有各種情緒,而如果在公共場合發生類似的事情,除了有情緒,大人更會覺得面子。

沒面子就會更有情緒。

這個時候大人一定要注意不能被這些鉤子鉤著你走

孩子今天可能只是哭鬧,但如果家長被情緒影響不排解問題,孩子以後很可能會演變成青春期的叛逆,對抗等等。

2.孩子究竟在幹什麼,孩子這樣大哭大鬧究竟在幹什麼,大人需要去搞明白事情背後孩子的需求

孩子自己有一個他們的意圖和需求。

大人不能都只看到表面,看到他在哭鬧耍賴就一味的責罰。

3,孩子為什麼會選擇哭鬧作為表達來替代表達?在我看來,這個孩子在其在很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只不過選用了哭鬧這種歇斯底里方式,這是因為之前大人一再的妥協導致後果越來越嚴重

4,作為家長的誤區,是在出現這類情況的早期,就要高度的敏感,引起高度的重視,採取相應的策略。

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片中孩子的哭鬧習慣,也是慢慢的培養出來的。

所以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早期就應該及時遏制,就像萌翻一直在強調的「要從根上培養好孩子」。


那麼總結一下在早期發現孩子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採取的正確的方式:

第一,孩子可以有情緒大人必須理智理性;

第二,要明確地跟他講你想,要什麼你想表達什麼,但是你現在的方式不可以不接受,無效;

第三,告訴他為什麼現在不可以,什麼時候可以,如果他嘗試溝通,嘗試對這個世界重新建立溝通,給他鼓勵和讚賞,如果他再次用哭鬧切斷溝通,明確的告訴他這樣無效,這樣不可以;

而家長,也切忌不可以一直用一個套路去對付孩子,不學習不掌握新知識,沒有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不斷地在長大,他對世界會有多種多樣不同的看法,自然也會產生多種多樣的問題。

大人一定要跟他與時俱進

充分的理解孩子。

也不可以輕易的放棄,妥協,變得毫無原則,讓孩子也不清楚界限和規則。


最後,這只是一個綜藝節目,經過了剪輯和音效,只為了突出節目效果,片中的專家突然出手干預,其實犯的毛病跟媽媽最後妥協買了包薯條是一樣,也是在做錯誤的示範。

所謂的專家的出手,也是因為自己的情緒,忍無可忍了覺得必須要出手幫他,也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我不完全認同,片中所謂的專家既沒有相信到家長也沒有相信的孩子,只是在試圖讓家長迷信那個淘氣毯的神奇效果。

家長也不要一味的覺得有哪一種手段是「一招見效」的。

如果不從根上注意培養留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只是一味粗暴的想要「一招鮮吃遍天」,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都會出現問題的。

所以各位家長真的有必要開始學習如何從根上培養好孩子了。

沒有誰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兒的知識和方法要學習,養大孩子不容易。

但也不是說,掌握了這些方法和知識後,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用生硬的方法去管教孩子,變得沒有感情和愛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發脾氣,父母該如何引導

家庭生活中,孩子胡亂發脾氣撒潑是常有的事,家長處理這種事情的方式以及態度則關乎著一個孩子是否可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錯孩子一生下來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然而...

孩子愛哭鬧,而你卻瀕臨崩潰?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是一個賴皮哭鬧的孩子和一個束手無策的媽媽,還有一個育兒師。面對孩子的百般賴皮,媽媽表現得非常無奈,然後育兒師出手幫忙。

你是在育孩?還是在馭孩?

在修煉"如何讓孩子聽話"這本武功秘籍時,媽媽們根據天資,各得其法。為了讓自己的功力爐火純青,媽媽們時常相互切磋,互傳心法。小編特意去某吧逛了一圈,發現這種育兒切磋萬分熱鬧,看來熊孩子著實讓媽媽頭疼啊!

兒童心理:寶寶也會「反抗」

本周一在新浪育兒大講壇的網友答疑時間,有一位網友向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兒子三歲三個月,什麼事都有自已的主見了。大部分事不講理由,非要堅持已見的去做。家長不同意就哭鬧,面對此問題,家長該如何處...

教育孩子的7個妙招(家長收藏)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才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