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好累,為什麼寶寶突然哭鬧、發脾氣、滿地打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兒子22個月,最近越來越不聽話,稍不順心,就開始各種不講道理,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甚至躺地上打滾,哭鬧,怎麼哄怎麼勸都不管用,有的時候真想上去揍他,本來勞累了一天,辛苦回家,看著滿屋子的狼藉,幫他整理,他看到了就各種不樂意……然後小脾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該腫麼辦?辛苦上了一天的班,回家還面對這樣的哭鬧,真的感覺心好累!問了很多同齡的朋友家或者同學家孩子,貌似到這個時期都有這樣情況,動不動就發脾氣躺地方打滾等等,寶寶根本沒辦法壓抑不住暴怒小脾氣……

問題出在了哪裡?原來的那個怪寶寶去了哪裡?

難道這就是所謂了可怕的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懂個球,還叛逆?我怎麼覺得說的那麼嚇人呢?但是面對每天的哭鬧,我還真的束手無策!


「可怕的2歲」到底是個什麼鬼?

原來還真的有這個名詞。

這個概念來源於國外,英文名TheTerrible Two,與其說是2歲可怕期,還不如說成2歲反抗期更為貼切。

很多媽媽不知道這幾乎是所有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是寶寶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殊時期,出現的時候萬萬不能和寶寶對著幹,而應該進行正向的引導,否則絕對會適得其反。

所謂的兩歲反抗期,其實時間並不只局限於2歲,從1歲半到3歲左右的孩子都可能出現,不同孩子「鬧」的時間不同,防抗的程度也不同。


反抗的有哪些表現?

1、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

這時的孩子常常表現為不能像嬰兒時候那樣聽父母的話,經常會反駁家長的決定。

常喜歡說「不!」「不要!」,多表現為想「我自己做決定或自己直接去做某些事」

一旦父母違背了孩子的醫院,隨之就哭鬧、尖叫、掙扎、地上打滾的方式。

2、逐漸強烈的自我意識。

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媽媽,這個時期的寶寶,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而隨著寶寶生長發育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他慢慢的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6-9個月時,逐步產生分離焦慮,尤其是當與媽媽或其他較親密的人分開時會表現的特別明顯。

寶寶在9個月後,已經多少意識到客體永存性,既媽媽沒在眼前,寶寶也仍然媽媽只是不在眼前,可能在於別的地方,這樣分離焦慮就會大大減輕。

到1歲半以後,隨著寶寶的會走以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因為會走也能更精準的拿到玩具或其他物品,不會被局限在自己固步自封的境地來,所以很多事情寶寶都想自己嘗試,比如自己按電梯,自己吃飯,自己拿東西等等。

3、語言溝通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理解能力有限

因為寶寶自己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所以常常會「理想很骨感,現實很豐滿「,所以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能做到很多事,而父母覺得寶寶的能力有限,這樣就容易與父母的意志起衝突,但這個階段的寶寶語言能力又很弱,大多數情況下沒法與父母通過語言的方式溝通,並且不能較深的理解父母的無言的深層意思,所以寶寶只有通過身體語言,也就是哭鬧、尖叫、跺腳、地上打滾的方式與父母抗爭。

4、無法較好理解語言的深層意思和父母制定的規則。

這個年紀的孩子理解力非常有限,很多生活常識沒法理解,沒法理解當然沒法好好執行。

比如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多吃零食,但寶寶很難理解「零食那麼好吃,爸媽為什麼說不能吃」,雖然爸媽說過,吃多了對身體不健康,但有幾個寶寶能理解人體每天需要哪些必須的營養物質,怎麼吃最健康這種高難度話題。

比如」為什麼我很喜歡那個小汽車,媽媽也不買給我,雖然媽媽說很貴,為什麼別的媽媽可以買「等等。

5、能力有限產生的挫敗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當脫離了媽媽一體的意識以後,就開始明白」我「,但又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並由於獨立行走和自由移動,使自己有誤意識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媽媽或家裡的人都會滿足我的一切慾望,隨著寶寶接觸的世界越來越大,寶寶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宇宙中心,自己的能力也很有限,這種心理認知的變化會讓孩子極受挫,所以一些在父母眼中的小事,也會讓孩子情緒崩潰!比如拿不到的高柜子上的玩具,打不開的牆壁的燈就會急哭!

其實可怕的2歲其實並不可怕,只是孩子在兩歲左右,進入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反抗行為是其實也是正常的發展階段,並不代表著你的寶寶不聽話或者淘氣,也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出了有問題,所以家長大可以放輕鬆。

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寶寶長大了的一種表現。

作為家長的你放鬆自己,和寶寶快樂、從容的一起渡過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家長們都做對了嗎?

大寶兩歲多了,逐漸開始變得任性起來了,經常會把「不要」、「不行」 這些詞掛在嘴邊,有時候好好跟她講道理,她未必會聽,變著法子,循循善誘她還是和你對著幹的時候,真的再好的耐心也消耗光了。 其實,過...

做到這四點,可怕的兩歲又有啥好怕的!

朋友R家的寶寶,馬上就要兩歲了,最近,R因為孩子的各種怪異行為感到很煩惱。R說周末跟娃爸計劃好了,陪孩子一起去上早教班,結果出門之前,孩子非要拿著自己的平時玩的購物小推車出門,怎麼勸說都不行,結...